1第二章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软件的生命周期法的概念、以及生命周期法的开发方法可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系统维护几个阶段。生命周期法基本概念就是按照软件的生命周期进行开发的方法。其中:A、系统分析阶段包括提出系统开发任务、进行可行性分析、在可行的基础上进行更详细的需求分析、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B、系统设计阶段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主要是指系统模块的划分文件设计、计算机化处理流程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文件设计、输入和输出设计等。C、系统实施阶段主要指程序代码的编写和调试。D、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指系统移交用户使用和相应的各种维护工作。掌握每个阶段所用的工具和阶段成果;并能用这些工具分析、设计一个小型的财务软件。2主要内容第一节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第二节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第三节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第四节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第五节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运行和维护3第一节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一、软件工程的提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大型的软件系统,它的开发也必须遵循一般软件系统开发所采用的方法——软件工程的方法。软件工程学主要研究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普遍原理和技术,它包括开发的方法、工具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它是一门新兴学科。4第一节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二、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一)生命周期法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复杂性决定了它必须由许多人花很多时间才能完成,这决定了要把一个软件系统的开发看成一项工程,它的另一特点是虚似化的东西,它与我们相接触的实体化的东西不同。当开发时,它存在于开发人员的大脑中,直到开发完成后,才能看到此软件的具体东西,才能看到其优点和缺点,所以在此开发过程中要进行修改,如WINDOWS要不断在打补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完善,所以更要强调在开发中要坚持一些原则,要有一些方法,要用方法论来指导开发软件;在开发改进过程中,有人发现有一种方法论可指导开发软件:即生命周期法。5第一节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二、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一)生命周期法它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所谓生命周期法:是指从软件开发任务的提出,一直到软件最终被淘汰这一段时间。6第一节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需求确定新系统建立系统扩展系统成熟系统衰老系统废弃新系统取代7生命周期法:按照软件的生命周期进行的开发方法;它将软件的生命周期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四个阶段。系统分析(按需求确定新系统逻辑模型)系统设计(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确定系统物理模型)系统实施(按物理模型编程建立新系统)系统运行和维护(新系统测试、运行、评价与维护)81、系统分析阶段:提出任务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逻辑模型(这一步告诉你能够做什么)。2、系统设计阶段:它还不是真正的软件开发,它包括总体设计(系统模块的划分)和详细设计(计算机化处理优化流程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文件设计、输入和输出设计等等),它是得到系统的物理模型(这一步告诉你能得到什么)。3、系统实施阶段:程序代码的编写和调试(这就是软件开发工作,编写程序)。4、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系统移交用户使用和相应的各种维护工作(这是检测环节)。生命周期法的四个阶段9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它已存活近40年,IBM、甲骨文、微软公司等现在还在使用此方法开发软件,计算机发展到现在,变化很多,但此方法已使用了40年,到现在还在使用,它必然有其十分显著的优点。优点:A、开发分阶段,各阶段严格按序进行,步骤清楚,每阶段都有明确成果,具有阶段性。B、前一个阶段为后一个阶段打基础,后阶段又是前阶段的发展,各阶段又可独立工作,它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C、随着每个阶段开发,一步步地从抽象到具体,从全局到局部,开发中易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故可提高软件质量,可靠性高。D、每个阶段成果文档化,图标规范化。10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但是它用了近40年了,它必然有其一些缺陷,它以上的两个优点,也决定了它具有一些致命的缺点。缺点:A、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B、难以正确地定义用户要求C、开发是劳动密集型,耗劳力,成本高,效率不高。例如:一个软件开发原来准备用1年时间,成本为100万元,在理想的阶段下,可能要延长半年,但它的成本会达到300万分元。总之,时间越长,成本也会越来越大。11三、原型法所谓原型法是指:就是首先由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要求,开发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的、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基本框架,称之为原型。接着运行这个原型,再不断评价和改变原型,使之逐步完善。其开发过程是多次重复,不断演进的过程。原型法打破了信息系统传统的“自顶向下”的开发模式,它首先以少量的代价快速地塑造一个可执行软件系统模型,也就是原型。按照原型的不同目的,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用于验证软件需求的原型用于验证设计方案的原型用于演绎目标系统的原型12用于验证软件需求的原型:在原型中包含一部分或相对简单的系统功能,通过实际的模型系统,沟通人们对问题的理解。这种原型一般用完后就丢掉。用于验证设计方案的原型:在总体设计或详细设计过程中,可以用原型法来验证总体结构或某些关键算法。这种原型可以用完后丢掉,也可以作为最终目标系统的一部分。用于演绎目标系统的原型:初步分析后,快速建立模型,随着用户和开发人员对系统的逐步深入,不断对原型进行修改和扩充,直到用户满意为止。这种原型可以只作为确定需求的沟通工具,用完丢掉,也可以从用户满意的原型直接转变为实用的目标系统。原型法的应用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软件支持环境,如交互式开发环境、第四代语言及自动编程系统的支持等。对原型法的管理和控制手段,也必须进一步研究和加强。13三、原型法优点:适用于用户的逐步认识,逐步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规律。用户很快接触系统,易被用户接受。开发周期短,适应于变化多,不稳定的环境。易修改,可变性强。开发成本抵。一般适合于小型系统的开发四、结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并不是完全不相容的方法,而是可以相互结合,在同一个系统的开发中共同使用。14第二节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系统分析阶段是生命周期法开发方法的第一阶段,它要在对原系统了解的基础上,按用户需求确定新系统目标,并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确定新系统方案即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也就是系统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功能说明等;它要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整个开发步骤可用十二个字描述:了解——用户需求与环境明确——新系统目标理解——旧系统状况设想——新系统方案分析——可行性分析确定——新系统方案15一、系统任务的提出用户对现行系统不满意,或想有所提高,就会提出开发要求,用一个新的系统来替代旧的系统。初始调查,它是可行性分析的基础,其主要内容如下:企业和环境状况——包括企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战略、规模、产品结构、技术水平、经济实力、人员状况、设备、客户分布、同行情况、市场状况等。信息处理状况——固定信息——流动信息开发资源情况——投入资金、物力、人力及其它资源领导对系统目标、范围的看法(用户需求)16总体规划,设想总体方案:方案可多个,具体内容如下:从目标和范围考虑系统使用年限系统与外界环境的信息联系接口与其他系统的界面运行环境考虑运行基本要求运行的条件计算机选型开发计划拟定开发方式、阶段的划分、投入资源预算、运行环境形式与改善等17二、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应对提出的总体方案进行论证,聘请专家评价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1.技术上是否可行1)技术设备。实现信息化,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配置。企业是否有,或是否打算购置?2)技术人员。如果自行开发软件,需要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即使是委托开发,也需要有一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企业是否有,或是否打算招聘?18二、可行性分析2.经济上是否可行1)费用支出:开发费用(购置设备费用、开发人员的工资、调研费、资料费等)、日常费用(操作使用人员工资、水电费、软盘及打印纸的耗费等)等2)效益:可量化的效益:如果实现电算化节约了一部分人力,这些人员的工资就是节约的费用,即效益。如果用计算机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定期催款,使得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好转,那么,这些资金的利息也是效益。难以量化的效益:电算化主要的目的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反馈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而这些究竟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效益,是很难量化、难以确定的。相对而言,可量化的效益是很少的,这类不可量化的效益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所谓经济上的可行性分析,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如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等,来计算效益和费用支出的大小关系以及是否合算。在电算化的可行性分析中,由于效益难以量化,经济上的可行性研究做得并不是特别严密。19二、可行性分析组织上是否可行1)企业领导层的态度:实现信息化可能需要添置设备和人员,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甚至要改变原来的人事安排,这一切需要领导的批准和支持。2)企业财务主管的态度:财务、会计人员具体接触企业的会计工作,他们最了解工作的细节、要求,能够提供最详尽的信息,而且,他们也是日后会计信息系统的直接使用者,信息化对他们的影响是最大的。他们是否支持、合作,是至关重要的。20二、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内容:(1)现行系统的概况,包括企业目标、规模、人员、设备、效益等。(2)现行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3)拟建系统的规划和方案。(4)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对所提供技术的评估、分析使用规划中所提供的技术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5)经济可行性分析,包括新系统投资、运行费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6)组织可行性分析,包括企业领导的态度和企业财务主管人员的态度。(7)结论。立即开发结论增加资源后开发分五种具备条件后开发目标修改后开发终止开发21三、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对企业具体业务的调查和分析,确定用户的详细需求,保留旧系统的好的功能,按用户需求克服旧系统存在的问题,增加新的功能,最后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一)对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查了解(二)对会计部门工作的调查了解(三)对输入信息的调查了解(四)对输出信息的调查了解(五)对代码的调查了解(六)对业务流程的调查了解对现有业务流程的调查研究,是形成新系统业务业务流程的基础;所以,对业务流程的调查演技要形成文档资料,一般是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和功能说明22三、需求分析(一)对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查了解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既有不同的分工,也相互联系。会计部门的工作几乎都要涉及企业的其他部门,他们有着密切的往来。了解企业的组织机构,有助于了解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和信息交换,有助于从企业全局角度分析和考虑问题。23(二)对会计部门工作的调查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直接牵涉到会计部门。在开发整个会计信息系统或其中一个小模块时,都不可避免地要了解会计工作的分工情况和业务往来情况。手工下的业务分情况,可以为以后的系统模块设计提供思路;会计工作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也是设计时必须考虑的。24(三)对输入信息的调查了解任何系统和模块的工作都离不开一定的数据输入。对输入数据的调查包括输入数据的种类、格式、内容、频率、信息量的大小等。25(四)对输出信息的调查了解同样,对输出信息的调查了解,也可以为电算化现金模块的软硬件配置的设计、输出设计和文件设计打下基础。26(五)对代码的调查了解在企业手工会计业务中,可能会采用一些代码。例如,会计科目代码、材料代码、固定资产代码等。代码的使用可以简化工作,提供效率。企业现有的代码有哪些,编码方案怎样,是否合理,这些情况既为了解业务提供了方便,也为信息化设计中的代码设计打下了基础。27(六)对业务流程的调查了解系统分析人员要采用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各种方法与会计人员合作,搞清现有系统是怎样运作的;输入什么样的数据,经过怎样的处理,得到什么信息。在对现有业务流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再形成新系统的业务流程。28总之:1、系统任务的提出。2、可行性分析研究:A、详细分析:技术上(有无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