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阳市民营经济工作汇报提纲沈阳市中小企业局(2007年4月14日)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省厅的部署,现将我局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情况(一)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在沈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连续实现快速、持续发展。截止2006年底,我市共有非公有制单位28万户,从业人员185.3万人。其中个体工商户20.2万户,从业人员52.7万人;私营企业4.9万户,从业人员56.6万人;外商投资企业5817户。非公有制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3140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77.5%;2006年完成增加值608.5亿元,同比增长38.7%,占全市65.5%;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269户,远大集团以69.4亿元的年销售额居第一位,成为全市民营企业的龙头。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6年,沈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53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2%,同比增长18.8%,高于全市增幅2.3个百分点,为全市2经济十五期间保持13.8%的增长速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已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导地位,2006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投资1188.7亿元,同比增长31.2%,占全市的66.4%。在全市7400亿资产中,非公有制资产已达4085亿元,占55.5%。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收和创造就业不断增大。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市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6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217亿元,同比增长38.8%,占全市税收的68.2%;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不断增多。“十五”期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新增就业岗位消化了大批国有集体企业结构调整中分流出的富余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社会新增劳动力,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已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75%,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非公有制企业的结构逐步优化,质量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投资领域从传统的餐饮服务业向一、二、三产业全面拓展,目前在全市从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分别占整个非公有制经济的6%、50.7%、43.3%。全市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600多户,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70个,其中省级名牌50个,获中国驰名商标5个。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参与农业产业化、参与国有资源开发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全市共有1200多户市属中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共盘活国有资产120多亿元,解决了2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有1.1万户集体企业3实现了转制。全市从事农产品加工的非公有制企业达到2000户,个体工商户达到7500户,从业人员将近10万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20亿元,实现税收7.3亿元,带动农户34万户,间接增加农民收入4亿多元。法库县利用瓷土资源开展专项招商,引进外来民营资本,目前已引进陶瓷生产线185条,其中投产80条。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目前,全市个私经济从业人员中拥有各级人大代表161人,各级政协委员218人。个私经济从业人员有党员1.26万人,个私企业建立党支部246个。(二)我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开展的主要工作1、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不断营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氛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摆上了重要工作日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推进措施。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分别于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2006年五次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隆重表彰了民营企业30强和50强,特别是2006年市政府拿出1000多万元,对非公有制经济10佳企业及一批非公有制经济纳税、安置就业、销售收入明星企业分别奖励10台宝马轿车和30台中华轿车,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为了加大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协调力度,市里在我局增挂了非公有制经济发4展局的牌子。各区、县(市)都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使区、县(市)真正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战场。2、全力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近年来,我市以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为突破口,大力加强软环境建设,市政府对1229项市级审批事项进行了五轮清理,保留下来的审批事项只有110项,削减幅度达91.05%,成为全国直辖市和副省级市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保留的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市区两级办事大厅,公开办理时限,实行一条龙服务。今年2月,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共有45个部门进驻中心,集中了107项行政审批事项。承诺办理事项审批时限不超过5个工作日。通过实施“一表制”等措施,使审批要件减少了30%以上。还开通了网上审批服务、代办服务、预约服务、联合勘验制度等一系列服务项目,使服务水平与国际接轨。目前,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及时办理事项的比例已从2006年的18%提高到现在的98.7%。我市加大了清理三乱的力度,先后多次对三乱进行清理。全市22个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职能部门取消了10个,保留的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市政府建立了市长接待日制度,每半月一次。3、坚持“三路大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一路大军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壮大本土型非公有制企业,使其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力军。第二路大军是抓住国内南资北移的态势,大力引进国内民间资本,使其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方面军。第5三路大军是积极推进国有、集体企业转制,使其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新的生力军。4、启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十、百、千”工程。“十”是抓好20个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工业产业集群,使其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龙头。“百”是销售收入超亿元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达到百户以上,使其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骨干。“千”是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达到千户以上,使其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雄厚基础。目前,“十、百、千”工程已见成效,20个产业集群起步良好,有3个产业集群今年销售收入可达百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已达269户;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已发展到3140户。“十、百、千”工程的实施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体系。我市建立了非公有制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了非公有制经济技术、人才咨询网络。组建了中小企业专家科技顾问团。开展了民营经济权益维护投诉工作。构筑了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了产权交易中心市场建设,使产权交易行为更加便利与规范。虽然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省内与大连、鞍山等市比也存在着差距。我市有影响、能够拉动一方经济的龙头企业还不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还不尽人意。非公有制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还很薄弱。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资金支持不足。扶6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还不到位。二、我市开展引进内资工作情况2002年,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南资北上两大机遇,作出大力引进国内优势企业(项目)的决策,举全市之力,开展了引进内资工作。从2002年8月到2006年底4年多来,我市共引进国内规模以上企业(项目)6534个,共引进资金1394亿元。大量国内企业(项目)的引进,壮大了我市经济的总体实力,有力拉动了我市经济的增长,促进了我市城市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具体做法是:1、领导亲自出马,全员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坚持对内对外开放战略,全市形成了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项目策划、招商、推进、建设的工作机制。市委书记陈政高同志始终站在招商工作第一线,亲自部署策划,亲临一线率团出访,亲自会见企业家。每月都有一位副市长率团赴南方招商。调动多方面力量,建立多层次招商渠道。目前,我市在浙江、广东、福建设立了3个招商办事处;与外埠驻沈的12个商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700多家企业驻沈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通过几年的招商实践,全市创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2、锁定引资目标,健全责任制度。一是建立以各区、县(市)、开发区为引进责任主体,市直相关部门为协办责任单位的责任体系,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并签订目标责任状。二是建立调度机制。市里明确我局为全市招内资的总牵头部门,在我局设立了“沈7阳市引进企业(项目)工作协调办公室”,负责对全市引进内资项目的总协调和总调度。建立通报制度。每月初在《沈阳日报》上通报上月各区县引进内资企业及招商情况。四是建立考核及奖励制度。我局每年6月和12月份两次由局领导带队,对全市引进内资项目进行逐一核实,对引进内资项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政府给予奖励。近3年来,市里对各区、县(市)用于招商的专项奖励达到400多万元。3、抓住项目引资重点,突破招商关键地区。在项目引进上重点突出工业项目和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明确提出工业项目要达到年度计划指标的50%以上,投资额要占到总投资额的30%以上;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要达到计划指标的10%以上,专门进行考核。在引进区域上对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四川等全国十大重点地区和全国500强民营企业,实行重点突破。4、搭建招商平台。为了配合招商工作的开展,我市先后举办了“全国民营企业发展论坛”、“全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和2006年“世园会”等项大型活动。此外,还有每年一度的“韩国周”、每两年一度的“温州日”、“宁波周”。通过这些活动,广泛邀请国内、外企业家和商界人士到沈阳考察和投资。市政府还在全市的郊县区规划出20个工业产业集群,对产业集群的土地、配套设施建设等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工作。85、创新服务方式。一是提高全市招商项目的策划水平,提高项目招商的落地率,实现项目开发策划新突破。二是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体系。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关于实行市政府领导牵头负责推进重大项目制度》等文件,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派专人协助企业办理前期手续,实行全程服务。对市区两级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实行“特事特办”。三、下一步我局工作的主要思路“十一五”期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要达到3150亿元,增幅为20%,占全市比重的72.5%;上缴税金达到450亿元,增幅达到23.6%,占全市比重的7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75亿元,增幅达到22%,占全市比重的73%;规模以上企业达到9700个,占全市比重的97%;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000个,占全市比重的80%。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采取以下措施:1、进一步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不断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我市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领导力度。继续把非公有经济发展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摆上重要工作日程。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推进措施。要建立政府与非公有制企业沟通联系渠道,加快建立市、区两级非公有制经济权益维护体系。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宣传力度。9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市委、市政府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总结表彰大会,对在纳税和安置就业等方面贡献突出的非公有制企业,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和重奖。2、举全局之力进一步做好国内招商引资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国内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密度。组织县区(开发区),做到每月都有招商活动。策划、组织好政高书记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赴南方招商活动。二是继续发挥中介机构、驻外办事处和商会的作用,降低招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大实效。坚持浙商会每周一次碰头会;每月一次商会信息与县区的对接会。3、产业集群建设上规模、出形象。一是产业集群建设提速。全市20个产业集群新开工项目确保700个,力争达到750个。总产值达到1096亿元,相当于2003年全市的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二是大力培育领军企业。2010年前,20个产业集群各培育一个产出20亿元-50亿元的骨干企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