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精神与行业文化植入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职业精神与行业文化植入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如何促进学生成长为合格的职业人是高职教育的初心和责任。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一、职业精神与行业文化教育的价值(一)帮助学生了解工作和职业的意义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如何促进学生成长为合格的职业人是高职教育的初心和责任。对学生而言,找到工作是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的第一步。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在找第一份工作时,有的是从实习岗位直接转为就业岗位,有的是接受学校的推荐,往往是凭惯性和习惯就业,而对于为什么工作、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缺乏思考和理解,学校在专业教育中也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工作对个人的意义除了获得报酬之外,也包括通过工作释放个人能量,接触社会构建人际关系,形成个人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通过建立目标得到满足,获得社会地位等意义,其中人际关系模式、时间和空间结构等均属于行业文化范畴。所以学生要完成职业人身份的转变,了解行业文化有助于深层次理解工作的意义。另外,每份职业、每个工作都处于整个社会价值链的某个环节,有其自身的价值意义,了解工作的价值,有助于树立职业理想,树立职业荣誉,增强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所以,加强职业精神和行业文化教育培养,能够增强学生职业归属感、成就感和自我实现价值感的内驱力,实现长期向好的职业发展。(二)传承行业文化,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以物流行业为例。xx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额已经超过三百万亿元,巨大的市场容量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资源支撑。物流行业是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行业,几千年前兴起的商路、商号、商帮是我国传统商业的标志,从传统的镖局到今天的快递公司,从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中欧班列,物流行业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优秀的行业准则、行业纪律、行业惯例、行业符号等,形成了独特的行业文化。了解和学习行业文化,有利于优秀行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保持行业的精神内核,增强从业者的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有利于物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大多数物流企业在招聘时,不仅关注求职者掌握的物流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且对求职者的职业认知、责任感、服务意识、诚实意识、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积极勤奋等方面也有要求和评估,说明职业教育的需求侧——行业企业同样看重职业素养。因此可见,在专业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行业文化教育也同样重要,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更能够适应行业企业的现实需要。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植入职业精神和行业文化,通过职业精神和行业文化熏陶,为现代物流行业培养了解行业、热爱行业、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物流人才稳定就业并促进未来职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对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有深远价值。(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涵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职业教育内涵更加丰富,对职业教育的研究也愈加系统和深化。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制度安排和必由路径,职业精神与行业文化融入专业培养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内涵,是行业、企业、专业深度融合的精神纽带,能够发挥长期效应。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职业精神和行业文化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着眼于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建构。以我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案例,结合现代物流行业的职业特征,挖掘优秀职业精神和行业文化传统,提炼具有鲜明物流特征的职业态度、职业行为习惯、行业准则、行业惯例等教育素材,积累职业精神教育和行业文化陶冶的素材,搭建一个将职业精神、行业文化全过程、全方位融入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有行业特色的育人模式,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范式,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学、文化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素材和经验。二、职业精神与行业文化教育植入人才培养的路径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某个专业学生制定的培养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架构、内容、活动和运行方式,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具体操作方式。将职业精神和行业文化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中,能够改善目前存在的职业精神和行业文化教育随意化、零散化的现状,使之从制度安排和操作环节得到落实。某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是xx省品牌专业,其领衔的现代物理管理专业群获批xx省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该学院探索与实践将职业精神和行业文化教育植入人才培养的“423”模式,实现“全链条”和“多场景”培养范式。“全链条”是从顶层设计到逐步执行的诸多环节,包括培养人才目标设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内容设计与选取、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设计、考核与评价设计等;“多场景”包括了教学环境、实训环境、第二课堂活动等场景,从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全景式职业氛围沉浸,让学生接受职业精神与行业文化的教育和熏陶。“4”是指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体现“四化”,即培养目标职业化、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环境现场化、成绩考核多元化。培养目标职业化,是指按照现代物流职业人的要求进行总体培养目标定位,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硬指标”,还要在人才培养全链条和全场景中系统融入物流职业人“使命必达”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准则培养,做事有始有终的职业行为习惯培养,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培养,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培养等。教学内容业务化,一是“学业务”,引入企业真实业务,落实业务进课堂,把企业的真实案例变成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更接地气。在“学业务”的过程中,教师要融入“课程思政”,教之以“道”。例如,物流业务的核心要义是“使命必达”,教师在指导学生做业务训练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做事态度,养成每件事都能够做到“使命必达”的职业行为习惯;二是“做业务”,根据物流行业特点,在教学安排上与企业业务活动同频,让学生参加企业实践,安排学生下企业实习或把企业的业务搬到实训室,真正实现“做业务”,让学生在完成企业真实业务的过程中端正职业态度,提高职业责任,养成职业行为习惯。教学环境现场化,是指按照现代物流企业工作环境布置教学环境,或将课堂直接搬到企业现场,或校企共建教学实训环境,打造“上班式课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环境育人,学生长期在职业环境中浸润熏陶,不知不觉地养成与职业环境相适应的职业行为习惯,更真切地感受和领悟到职业精神和行业文化,逐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职业信念、职业态度,并进一步指导自身行为。成绩考核多元化,一是在设计课程考核内容时,要根据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上职业素养的考核指标。例如,在“物流单证与结算”课程中,要突出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因此,要针对此项内容设计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并体现在考核指标中。二是在校企双方共建课程的考核中,要设计企业方的考核形式,加入企业方的考核评价。三是在跟岗实习环节,要以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体现行业企业的教育责任,检验职业精神与行业文化的教育成效。“2”是指开发职业精神和物流行业文化教育的特色课程,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掌握职业精神和行业文化,加深职业认同度和行业认知度,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行业内的职业情感迁移能力。该校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开设“商贸职业素养与礼仪”和“行业认知”两门课程,在“商贸职业素养与礼仪”课程中安排了职业素养、商务交往、职业形象等模块,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工作和职业,了解职业素养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掌握提高职业素养的方法,掌握职场待人接物的规范,养成向他人表达尊重的行为举止,塑造展现职业人精神面貌的职业形象,培养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做到内修外展。“行业认知”课程学习分为两个模块:第一模块包括行业文化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物流行业发展的历史、优秀传统、发展现状与趋势,了解物流行业典型企业和优秀企业文化;第二模块是企业活动体验,让学生走进物流企业,观察和感受物流行业真实工作场景和氛围,体验物流企业文化。行业是企业的集合,物流行业企业在产品、运营方式、组织架构、沟通模式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企业文化共性较多,这些共性是构成物流行业文化的基础。“3”是指开设一个讲堂、举办一项竞赛、组建一个社团。定期举办职业精神和行业文化大讲堂,邀请行业企业劳动模范或技术能手进校讲座或座谈,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职业精神和行业文化的优秀代表,感受榜样的力量。在每届学生中举办一次竞赛活动,内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道德、行业文化,形式包括知识竞赛、活动展演等。成立学生专业实践社团,结合劳动教育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