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X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证书建设规划要科学处理好专业、证书、标准的关系,合理布局各专业大类证书数量,精准设定各批次招募证书数量,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一、1+X证书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X证书制度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改革,从改革涉及的主体来看包括各级各类政府机构、行业、企业、院校、教师和学生,各类主体利益诉求不同,工作的出发点和关注点也不同,导致利益协调困难重重。从实施的工作链路来看包括从证书招募领域的确定、培训评价组织的遴选、证书标准建设、证书考核费用的确定、证书在院校的书证融通和考核发放、证书实施的监测评估,过长的链路为工作执行的衰减和外在扰动的串入提供了条件,政策高效推进的难度剧增。(一)证书在运行实施中偏离初始定位按照1+X证书制度的初始定位:一是“1”与“X”两者不可分割,必须坚持以“1”为本,“X”是“1”的强化、补充和拓展,二者相得益彰、相互衔接和融通。然而在制度实施和监测评估中,却将两者孤立起来,过分关注证书的就业促进作用、证书的考核通过情况等,忽视了两者的融通。二是在院校内实施的X证书本质上是一种学习结果的凭证,本质上是一张教育证书,需要通过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而在实践中,却将其与职业资格证书相比较,过分强调证书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将促进就业作为衡量证书优劣的核心标准。这些都背离了1+X证书制度设计的初衷,尤其是当调查显示1+X证书制度试点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时,就会极大影响1+X证书制度的公信力,阻滞其深入实施。(二)证书在开发建设中缺乏系统规划证书建设规划要科学处理好专业、证书、标准的关系,合理布局各专业大类证书数量,精准设定各批次招募证书数量,但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一是专业、标准与证书三者的逻辑体系缺乏系统规划,给予培训评价组织标准制定权、证书开发权及专业的选择权,其权力泛滥促使逐利性加剧,证书开发时将覆盖专业面尽量扩大,“跑马圈地”以达到较大规模的发证量,以期获得更多的收益,导致专业与证书的匹配度严重下降,给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带来了困难。二是证书分布缺少规划,专业大类中证书分布多寡不均,部分专业大类对应证书较多,如装备制造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同质化现象严重,但同时尚有生物与化工、公安与司法两个专业大类无对应证书。三是证书建设遴选节奏缺乏规划,前两批证书在小规模试点的基础上尚未有效进行总结,第三批、第四批证书大规模遴选发布,在疫情的叠加影响下,教学资源发布、教师培训工作总体较为仓促,试点成效不佳。(三)书证融通在实践中尚未有效落地书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的逻辑基础,但在实践过程中书证融通的实施成效并不突出,“两张皮”现象明显,人才培养与证书标准融通不深入,部分试点院校将工作集中在教师培训与学生考证上,在将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证融通和模块化教学上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据教育部组织的抽查监测结果显示,58.3%的教师认为其所在专业学生用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备考培训的时间在30课时以上,43.5%的学生认为学校组织考证前有关培训大概时间在30课时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二、1+X证书制度的提升策略xx年起1+X证书制度从试点阶段进入深入实施阶段。该阶段提升1+X证书制度实施成效的主要策略是:厘清X证书的功能定位,使其在国家证书体系中准确归位,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优化1+X证书体系规划建设路径,完善标准开发的依据、标准和证书建设的主体;建立书证融通的标准程式。(一)强化体系研究,厘清证书的功能定位目前国家技能证书体系中主要有三大类型,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院校内实施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简称X证书)。通过对三者的比较研究发现,从功能定位来看,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主要用于就业准入或特殊行业、危险行业的技能水平评价,其实施主体和评价组织由国家相关部委或指定的行业鉴定机构实施,具有权威性、强制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服务技能人才水平评价,跟技能人才的薪资待遇挂钩,由用人单位、社会评价组织和技工院校负责考核评价。上述两种证书服务的对象都是社会人员,开发的逻辑起点都是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的职业工种,遵循的标准是《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属于国家标准,只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原来国家相关部委权威背书变成了由用人单位或培训评价组织背书。X证书主要面向的对象是在校学生,开发的逻辑起点是专业所对接的职业岗位(群)的若干典型工作领域(一般2~3个),证书内容颗粒度理论上要小于前述两种证书,其遵循的标准是培训评价组织开发的标准,属于企业标准,一般来说要求高于国家标准,其开发的重点不仅在其本身,而且更注重学历证书与X证书(即“1”与“X”)之间的融通。因此,从证书的功能定位上说,X证书与前两者有明显不同。必须坚持X证书开发的初始定位,在宣传阐释和运行实践中要注意三点:一是不能矮化,把1+X证书制度简单理解为X证书,脱离1+X证书制度对于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本质要求;二是不能简化,将X证书简单与就业直接挂钩,X证书可以提升就业的适应性,但是作为一个小颗粒证书,对就业的直接促进作用不如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明显,不能将其与就业简单挂钩;三是不能虚化,脱离“1”而只谈“X”,必须坚持以“1”为根本,“X”是补充、强化和拓展,两者相互融通,培养复合性技术技能人才才是其根本要义。(二)构造开发逻辑,系统化规划建设证书体系系统化的规划证书体系应以职业教育专业为统领,充分吸纳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参与,做到职业工作领域分析、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X证书开发三者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衔接。实践中可遵循如下路径。第一,工作领域清单编制。要以专业为统领,由行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专家组织,分析专业所对接职业岗位(群),由此为起点,分析所涵盖的工作领域,形成工作领域清单,进而解析出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分析技术路线一致,只是存在工作领域的不同或是工作任务的不同、抑或是职业能力要求的不同。第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清单编制。以职业工作领域为基点,重点针对社会需求紧缺,技术更新迭代迅速、需要在院校教学中加以强化、补充和拓展的工作领域,通过委托、招标等方式,由行业组织或龙头企业牵头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清单,全国统一的标准可由国家相关部委组织开发、行业通用的标准由行业组织开发、区域特有的标准由当地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组织完成,确保标准开发的先进性、权威性。第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基础,向社会公开招募培训评价组织,按照职业工作过程,将对应若干工作领域的标准进行整合,设计考评项目、内容和方法,开发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形成与专业对应的证书。通常证书在容量设计时可包含2~3个职业工作领域,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整合2~3个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一般对应教育领域的2~3个学分。不同级别证书对应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在证书开发过程中也可根据需求进行模块化组合,以减少不同级别证书的重复程度。(三)立足能力本位,开发书证融通标准化实施路径书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在院校落地生根的基础,实施路径上要包含四个阶段的内容。第一,标准融通,将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实施过程中要将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能力分析表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职业技能要求做比对,形成职业能力清单,从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调整毕业生就业岗位。第二,课程融通,将X证书职业技能要求与现有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逐项对比分析,做到等同能力直接互认,不同能力经开发后以独立课程、教学模块、知识技能点的形式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在融入过程中根据X证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吻合度可以分为直接融入法、接口法、单列法和混搭法。第三,教学融通,充分发挥模块化教学实施的灵活性,使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场所安排、组织形式、师资分配、时间安排等方面相互融通。第四,考核融通,实施以证代考、教考分离、考培分离的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将课程考核和证书考核统筹安排。第五,成果融通。X证书考核通过后记入学分银行,可以兑换相关专业课程学分。课程考核通过后,课程学分也可以抵免证书培训考核对应模块内容。第六,资源建设融通。在实施过程中,以专业(群)建设为统筹,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加强书证融通资源条件建设,同步优化基于书证融通的教学管理制度。1+X证书制度进入深入实施阶段后,将会有更多的培训评价组织、证书标准进入职业教育领域,涉及的院校、学生和教师也会更多,带来的压力和困难也会加大。面对困难,首先,要坚定信心,以构建技能型社会为目标作出1+X证书制度应有的贡献。其次,要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尽职履责、协同配合,在协商中达成一致,在一致中落实执行。最后,要加强研究,如与国家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的协同研究要加快进度,让证书效用尽快发挥出来;要加强对职业资格、职业工作领域的研究,提升证书标准开发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要加大对证书、标准监测评估体系研究,让“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机制落到实处。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