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供求的经济学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河南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供求的经济学分析赵科翔(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11)摘要:9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和农村适龄儿童当地就学的区域性划分使得农村基础教育成为俱乐部物品。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基础教育供给数量主要取决于社区教育需求和社区教育费用。社区教育需求是教育质量、社区适龄儿童学习天赋、社区大小、社区富裕程度和社区教育费用的函数,因此农村基础教育供给数量取决于社区大小、社区富裕程度、教育质量、社区适龄学生学习天赋、社区教育费用等因素。利用2005年度河南省1907个乡镇的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其结果基本验证了上述结论,并给出了相关的颇有价值的数量指标。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社区教育费用影响因素显著性检验作者简介:赵科翔(1984-),男,河南开封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助教,主要从事理论经济学研究。分类号:F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0)05-0000-00收稿日期:2010-7-31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高级教育计划官员讨论会上,对基础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认为“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目前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是指农村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讲是九年义务教育,广义讲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这是我国特有的国情。因此,在我国研究基础教育问题需要把城乡区分开来考虑。从公共产品理论的分类角度来看,农村基础教育具有竞争性,9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削弱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排他性,使得农村基础教育成为俱乐部物品。本文以河南省的农村基础教育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关注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因素,希望通过理论和经验数据,来系统的分析农村地区教育供给匮乏的影响因素,找出合适的增加农村教育资源的角度。一、河南农村基础教育现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14号)规定的教师编制核算办法(表1),河南省存在着教师缺编的问题。梁新民(2002)指出:以河南省淮阳县为例,全县共有中小学生20多万人,教师9000多人,尚缺编教师3500人,由于教师少,没法多设教学班,使很多班学生达每班100多人,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表1我国中小学师生比标准学校类别教职工与学生比高中城市1∶12.5县镇1∶13农村1∶13.5初中城市1∶13.5县镇1∶16农村1∶18小学城市1∶19县镇1∶21农村1∶23注:此表为《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14号)中所带附件。“城市”指省辖市以上大中城市市区,“县镇”指县(市)政府所在地城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逐步完善,人才配置方式也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转2变。许多教师为了改善生活或为了更好的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纷纷流向发达地区或城市。在农村中,表现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单向流动严重,而且流失的教师多是教师骨干,随着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的加剧,“中学师资不足到小学聘,小学师资不足找代课教师”的现象又有所抬头。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但是这些代课教师、民办教师无编制,待遇也差,工作条件艰苦,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提高,代课教师、民办教师缺乏足够的激励来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其教育思想、知识结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从而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文献综述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现行农村教育的供求机制存在问题。学者们分别从需求;供给或者供求同时考虑的不同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这些研究的共通之处在于,学者们一般采用一个地区的教师数量和质量作为衡量当地的教育水平的主要指标。关于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需求的研究,张东山等(2009)在研究河南农村基础教育时,提出了“自下而上”——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应从农民的需求意愿出发的方式。俞锋等(2010)则针对苏南苏北的农村基础教育需求,提出了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应克服投入瓶颈、收入瓶颈、制度瓶颈,通过创新投入模式、增长方式和运行机制,来实现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目标。关于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供给的研究,贾敬全(2008)从税费改革的角度出发,对政府和市场在农村教育供给路径进行了界定。张业圳(2007)提出,要在认清农村基础教育目的的基础上,从财政支付结构、教育体制建设、城乡协作发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也有学者同时从供求两方面入手讨论这一问题。张忠恒(2008)运用教育生态理论,从供求环境、供求关系、供求机制的层面,分析了新农村教师供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目前中国新农村基础教育教师供求的适应策略。以上研究都是从教育自身角度分析供给和需求,并得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结论。本文则针对教育供求建立了数理模型,并通过模型和经验数据探讨了影响教育供求的外部因素,提出了增加教育供给不只要加大资金投入,而且要统筹兼顾,考虑多方面因素的观点。三、理论分析教育指的是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服务。受教育者之所以愿意接受教育是因为教育能够提高受教育者效用水平。教育的效用具有直接效用与间接效用之分。直接效用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知识、能力的增长,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养成等。间接效用是指由于知识、能力的增长及良好的品行、价值观等内部因素,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生产能力、创造能力和文明程度,使受教育者在劳动力市场和社会活动中获得更高的收入和地位,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谐。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同时产生私人效用和外部效用。私人效用的产生是由于接受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社会地位而从中获得满足(直接效用),并且接受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未来的收入而提高效用水平(间接效用)。外部效用的产生是因为受教育者会对社会做出额外贡献,这些贡献包括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增长等等。受教育者产生的外部性是巨大的。因为几乎每一个受教育者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正外部性,这些正外部性加总后规模非常可观。这一点为政府给受教育者补贴或奖励提供了理论依据。9年义务教育减少了受教育者的教育成本,可以视为是给受教育者的一种补贴或奖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1.对基础教育的需求(1)家庭需求考虑有一个适龄儿童的农家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假定家庭效用函数为),,,(yeqaU,其中a为受教育年限,q为学校提供的教育质量,e为适龄学生的学习天赋,y为除教育支出外的家庭其他消费支出。并且假定0,0,0,0yeqaaUUUU。此处:aaU代表U对a的二阶导数,qU代表U对q的一阶导数,类似表达同理。家庭在预算约束下,选择适龄儿童受教育年限,可以最大化家庭效用水平。3mypatsyeqaUa..),,,(max其中,m为家庭收入,p为年度教育支出。将约束条件代入目标函数得到),,,(maxpameqaUa其一阶条件为ypameqaUPapameqaU*),,*,(*),,*,(由一阶条件可以得到家庭对教育的需求函数。),,,(*eqmpaa需求函数说明,家庭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取决于年度教育支出、家庭收入、学校教育质量和家庭子女的天赋。由需求函数、一阶条件和效用函数的假定0,0,0,0yeqaaUUUU,可以证明0,0,0,0eqmpaaaa。pa是家庭教育需求曲线的斜率,0pa说明需求曲线具有负斜率(图1)。0ma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教育需求曲线向右移动,0qa表明随着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需求曲线向右移动,0ea表明随着适龄学生学习天赋的提高教育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农户可以在农村学校选择受教育年限,也可以在城乡学校之间进行选择,我们依据现实情况假定城市教育质量高于农村教育质量。如果一个农户收入很低,而且(或者)其儿女的学习天赋不佳,那么该农户对教育的需求水平就很低,图1描述了农村低需求家庭对农村教育和对城市教育的需求。从图中看出,该家庭如果选择农村教育,那么最优选择是6年义务教育,得到的剩余是大三角形围成的阴影面积;该家庭如果选择城市教育,那么最优选择是小学肄业,得到的剩余是小三角形围成的阴影面积;比较剩余的大小,该家庭的最优选择是当地教育,而不是转移到城市接受教育。如果一个农户收入很高,而且(或者)其儿女的学习天赋很好,那么该农户对教育的需求水平就很高,用与图1类似的图像可以分析高需求家庭对本地教育和对城市教育之间的选择。只要需求足够高,那么高需求家庭的最优选择是转移到城市接受教育,而不是接受当地教育。(2)社区需求9年义务教育有社区限制,当地学校只对当地适龄儿童承担义务,所以我们以农村乡镇69图1低需求家庭的教育投资与城乡教育选择a(年)p农村教育价格城市教育价格对城市教育的需求曲线对本地教育的需求曲线4为单位来考虑对当地教育的社区需求。除了转移到城市就学的适龄儿童以外,当地家庭对社区教育的需求之和就构成社区教育需求,社区教育需求曲线等于各农户教育需求曲线在水平方向上相加。显然,社区教育需求是教育质量、社区适龄学生学习天赋、社区富裕程度和社区教育费用的函数,而且社区的大小(农户总数)也是影响社区需求的重要因素。2.对基础教育的供给如果农村基础不是义务教育,由市场决定,那么农村基础教育的供给将由教育的边际成本决定。但9年义务教育的规定了适龄学生学习的权利,农户不需要支付教育支出中的学费部分,只需要支付教育支出中的书本费等学杂费用,我们在这里把农户为教育需要支付的费用称为社区教育费用。此时,农村基础教育的供给将不是由提供教育的边际成本决定,而是由政府根据社区教育需求状况,以及社区教育费用决定的。给定教育质量,社区教育供给数量的决定如图2所示。图2中的A*就是给定教育质量,社区教育需求曲线和社区教育费用线决定的农村基础教育供给数量。四、经验分析1.指标选择理论分析表明,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基础教育供给数量由社区教育需求和社区教育费用决定,进一步由社区大小、社区富裕程度、教育质量和适龄学生学习天赋等因素决定。在经验分析中,本文选择以农村教师数量来代表农村基础教育供给数量A*,两者的经济涵义并不完全相同,但农村教师数量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基础教育供给数量,因此,这样的替代有较强的代表意义。关于影响农村基础教育供给数量的因素:如果两地域居民文化程度相似,则适龄学生学习天赋均值不会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两地域居民经济条件相似,则社区教育费用也不会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分析的简便,我们在经验分析中将适龄学生学习天赋和社区教育费用看作外生变量,只考虑社区大小、社区富裕程度和教育质量对于农村基础教育供给数量的影响。由于在被解释变量的选取上,农村教师数量和农村基础教育供给数量存在差异,因此,除考虑理论分析中的影响因素外,本文还结合考察地域内的地理和行政等因素,试图采取多元回归分析的方式来说明有哪些解释变量对农村教师数量造成影响。具体的,我们选用如下一组指标:农村教师数量(人)用Y表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个数(个)用X1表示;乡镇行政区域面积(公顷)用X2表示;乡镇总户数(户)用X3表示;乡镇财政支出(万元)用X4表示;在校学生(人)用X5表示;幼儿园,托儿所(个)用X6表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用X7表示;第一、二、三产业收入(万元)分别用X8、X9、X10表示;粮棉油、肉类总产量(吨)分别用X11、X12表示;企业个数(个)A*图2社区教育供给数量的决定A(年)p社区教育费用社区教育需求曲线5用X13表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万元)用X14表示;离中心城市的距离(公里)用X15表示;地势(平原、丘陵、山地)用X16表示;公路里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