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多元调解带来乡村治理的“四降两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县多元调解带来乡村治理的“四降两升”制定社会治理“六个三”考核办法,县里每个季度分别评选出最优和最差的3名乡镇调解员,乡镇每季度分别评选出最优和最差的3名村调解委员会和网格长,评议结果与补贴待遇、是否继续聘用挂钩,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xx省xx县坚持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核心引擎,以“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方向,初步形成了“民事民管、企事企办、联调联动、全民参与”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成效,呈现出刑事案件、诉讼案件、民事纠纷、信访案件稳步下降,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不断上升的“四降两升”良好局面,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全国移风易俗机制创新试点县。一、抓源头,激活主体,群众问题群众解决xx县从强化村民自治能力入手,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依靠群众解决群众问题。一是成立民事管理委员会。抓住全县80%的矛盾来自农村的实际,从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入手,将农村民调、红白理事、建房规划等与农民密切相关的五个专门委员会整合,成立农村民事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农村矛盾排查调处、宅基地管理、红白事服务等各类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有效提高群众自我化解、自我疏导、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推行网格化管理。为方便管理、实现精细化服务,进一步划小农村(社区)社会治理单位,将全县286个行政村、6个社区划分为586个网格,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情况、贴近群众的优势,具体负责本网格内的治安巡逻、矛盾排查、信息预警、民事代办等事项,保证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三是组建专职民调队伍。在县里选聘多年从事政法工作的退休干部担任专职调解员,在乡镇选聘有一定社会威望的群众担任专职调解员,在农村由民事管理委员会主任和网格长随时受理处置各类民事纠纷,使矛盾纠纷在茶余饭后、田间地头得到有效解决,做到发现于早、调处于小、化解于了。二、抓合力,多元调解,基层矛盾基层化解xx县坚持畅通诉求渠道与多元调解矛盾相结合、依法调解与情理法并重相结合,使一大批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当地。一是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成立县综治中心,实行全天候值班,定期对全县矛盾隐患进行综合预判,作出信息预警。在各乡镇设立便民服务大厅、矛盾纠纷调处室、法律服务室等场所,方便群众随时反映诉求。同时,建立县四套班子领导信访接待日、党员干部深入镇村带案下访约访、信访代理制度和部门陪访等制度,从多角度、多层面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二是构建无缝隙调解格局。针对群众自身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在征地拆迁、劳资纠纷、村企矛盾等6类矛盾多发领域成立行业调解组织;在公安、法院系统建立公调、诉调对接办公室,形成司法、行政、行业、民间“四位一体”的无缝隙矛盾联调格局。从xx年至今,全县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4838件,调处案件12856件,调解率87%。三是坚持依法依理依情调解。对于一些疑难案件或群体事件,一方面依法依理调解,实施挂牌督办;另一方面,根据当事方实际情况,实施人性化处置,近年来多起群体事件得到有效处置。三、抓保障,强力支撑,乡村治理机制先行xx县重点建立健全财力保障、信息支撑、考核评价三个支撑机制,保障社会治理效果常态化。一是财力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拿出700多万元,为每个乡镇划拨3万元专项治理经费,为县、乡、村从事调解工作的人员每人每年发放800-12000元补贴。同时,投入1000多万元,加强县乡村三级社会治理场所建设,确保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设备管好事,形成“政府购买、群众自治”的长效机制。二是信息化支撑机制。为各村网格长配备4G手机,建立全县社会治理信息数据库。投资7600万元,全面实施“雪亮工程”,在县城各个社区、街道、单位全部安装摄像头和监控系统,实现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六网”全覆盖,筑牢治安防控“最后一公里”。三是考核评价机制。制定社会治理“六个三”考核办法,县里每个季度分别评选出最优和最差的3名乡镇调解员,乡镇每季度分别评选出最优和最差的3名村调解委员会和网格长,评议结果与补贴待遇、是否继续聘用挂钩,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