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破解群众“心头事”着力打造基层治理样本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列入年度计划,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环保项目,确保村集体年度经济总收入目标增长率不低于上年度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自被列入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以来,xx省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班,专题破解进城农民的市民化、山区留守老人的关爱服务、农村资产的盘活利用等难题,积极探索具有xx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不断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转型升级,乡村治理焕发出了新气象。一、聚焦两类人,拓展暖心服务(一)首创街乡共治模式,破解进城农民融入难题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街道和乡镇根据工作需要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辖区内街乡共治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进城农民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建立街乡共管干部机制。在进城农民集中居住的社区设立街乡共治服务中心,选派干部入驻,会商社区治理事项,为进城农民提供服务。强化街道(社区)对进城乡村干部的考核,年度考核权重占比不得低于40%。三是推行居住地办理社会事务。按照办事就地原则,将涉及进城农民社会身份的办理事项,确定由现居住地街道、社区办理。四是实行同城同待遇。进城农民在继续享受原农村政策的基础上,与城市居民享受同样标准的社会救济、教育医疗等政策。目前农村居民已有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13类政策与城市居民实行同等标准。(二)实施农村关爱工程,托起困难群众的幸福底线一是政府助推养老服务。深入推进医疗救助和医药上山工程,完善村卫生室和巡回诊疗点设置,实现“20分钟医疗服务圈”全覆盖;探索建立长者益智幸福坊,老人在幸福坊内开展来料加工(月底有报酬)、免费用餐、娱乐活动;实施“机关党支部携手社会组织主题党日进百村、入千户、关爱万名留守老年人”行动,实现山区留守老年人结对帮扶全覆盖。二是打造“联连帮”智慧救助平台。创新打造社会救助“联连帮”智慧救助平台,整合全县39个部门的救助资源,实现精准快速救助。通过“联连帮”智慧救助平台,自动生成帮扶群众个人“幸福清单”,明确每名受助对象的基本情况、帮扶部门、帮扶措施、帮扶资金等信息。截至目前,已发放“幸福清单”3万余份。三是社会公益关爱留守老人。由个体工商户中的爱心人士自愿为农村留守老人开展“三助公益服务”,即代购服务、代办事项、代送物资,落实打通服务山区留守老人最后“一公里”;以自然村、片区等网格为单位,推选长期居住在本村的热心人士担任辖区邻里互助长,每天对辖区内老人开展谈心询问和提醒。目前,全县已推选“邻里互助长”255名。二、赋值三块地,激活闲置资源(一)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产权要素市场一是建立由村集体为主导的流转机制。将原有的承包地与农房在户与户之间直接流转的模式,转变为由农户与村集体签订退出或流转协议,再由村集体直接经营或流转给第三方;若由村直接经营的,村集体所有权占股不低于5%;若流转给第三方经营的,交易产生的溢价归村集体所有。二是搭建全国首个农村产权流转平台。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共建全国首个农村产权(淘宝)网络竞价平台,推动农村产权公开处置和保值增值。截至目前,已完成挂牌交易52宗,交易额达1000多万元。三是首创全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免担保模式。与县农商银行合作推出以6类农村产权为抵(质)押的“农权贷”,无需第三方担保和反担保,利率不高于同期不动产贷款利率。目前,已发放贷款61笔1500多万元。(二)实施村级财务预决算,规范集体资产收益分配一是拓展经营收入。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列入年度计划,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环保项目,确保村集体年度经济总收入目标增长率不低于上年度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二是严格控制支出。村集体年度支出实行以收定支预算管理,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力争年度净收益增幅达8%以上,村集体资产负债率控制在30%以内。三是落实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益分配权。村集体在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后实行按股分红,分红比例不得低于净收益的30%,社会福利费(应付福利费)提取比例不得高于股东分红比例。(三)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实现生态与惠民双赢一是挂牌出让全国首宗“生态地”。率先出台《xx县土地出让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挂牌出让全国首宗“生态地”,通过“经济产出价值+生态环境增值”的生态资产评估核算方式,明确其中生态环境增值部分资金专项用于本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建设。二是出台全省首个生态产品政府采购办法。采购办法规定,采购资金应用于开展生态资源资产保护修复、生态资源资产整合转化、生态文化传承弘扬、生态惠民帮扶、生态产业化培育与品牌经营等方面。三是建立丽水市首个乡镇级数字化生态信用评价体系。通过生态信用积分系统,把涉及水源地环境保护的事项,包括垃圾分类、五水共治、乡村治理等方面纳入积分系统,制定生态信用积分正负面清单,形成个人动态生态信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