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为了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探索日本经济崛起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文章对“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做了探讨。一、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一)战后十年经济的重建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间。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即国民经济恢复和改组的时期。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是从1946年秋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开始走上轨道的。同时,也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植。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推行了旨在铲除军国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民主改革,并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一再削减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直接干预日本的经济结构的改组。“道奇整顿”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在1949年度则首次由赤字转为盈余,货币发行量趋于减少,物价水平开始下降,猖獗一时的通货膨胀得到了缓和,为尔后的经济恢复创造了必需的前提。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掀起了一股采购物资热,这又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整个经济生活空前活跃起来。1951年,旧金山“和约”签订后,美国名义上结束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日本政府在实现“经济自立”的口号下,大力进行经济结构的改组和基础工业的建设,开始实施一系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措施。在政府的鼓励下,各企业竞相增加投资,更新设备。1951年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利用外资,进口设备也逐渐增多。这段时期,日本的农业也有所恢复和发展。这一年,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战前水平,从而标志着战后经济恢复的大体完成。(二)日本经济的现代化和高速度增长从1956年起,日本以赶超先进工业国家为目标,开始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新时期。1956~1973年,日本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这种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所谓“经济奇迹”主要是指这一时期的发展。1956年以后的日本经济发展又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6~1964年。这一阶段日本围绕重、化工业化,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和设备更新,为国民经济全面现代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其主要特点是:设备投资大量增长;能源结构发生变化;对外贸易迅速发展。1964年日本加入了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从而标志着日本正式成为先进工业国家的一员。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第二阶段是1965~1973年。正是日本从经济上、技术上全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定性阶段。其特点是:工业生产规模向大型化发展;技术革新取得的突破;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地位显著改善;产业结构逐步实现现代化。70年代初期,日本基本上实现了国民经济现代化。(四)重视教育,加速人才的培养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教育成为重要的杠杆。无论是战后最困难的时期,还是60~7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教育始终是政府给予特殊关注的问题。1.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高等教育体系完善。日本较早的推行义务教育制度,战前就已普及了四年及六年义务教育,1947年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50年九年义务教育完全普及,就学率达99%,1965年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比率达69.6%;1970年高中毕业升入大学的达23.6%。同时还有配套齐全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2.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日本政府重视教育,还表现在教育经费在行政费中逐年增加,1956~1978年期间,教育经费在行政费中的比例就达20%~33%;1978年教育经费占国民总投入的7.1%;同年按人口平均的教育经费相当于1950年度的51.46倍。3.提出“造就人才”“建设国家”的发展战略。为了振兴日本经济,适应“高度经济成长”的政策,1962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了“造就人才”“建设国家”的战略思想。“造就人才”实质是美国的“开发人类能力的政策”即把人看作经济上的生产力,因教育投资来开发这个力量的政策,是和日本式“道德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建设国家”就要造就“热爱民族、国土和文化具有高尚的人格和见识,在国际上也是以赢得依赖和尊敬的日本人”。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日本国民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发展经济所需的各类人才都有了较充分的保证。三、结语通过对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原因的初探,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日本能在短短的50年时间,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创造日本经济腾飞的奇迹,一跃成为世界瞩目的经济强国,绝非偶然。日本经济崛起,得益于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得益于吸收消化欧美先进的文化科技技术。日本经济崛起也得益于政府政策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日本经济的崛起还得益于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今天我们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就要有日本当年那种敢于引进,善于引时,甚至不惜“错误”引进的决策和胆识。充分利用、吸收消化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所用。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借助日本成功经验,一定会把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加宏大。参考文献[1]冯昭奎.日本经济[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战后日本经济编写组.战后日本经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3]焦必方.战后日本农村经济发展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4]孙执中.荣衰论:战后日本经济史(1945~2004)[M].人民出版社,2005.[5]堺宪一.战后日本经济[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6]中央大学经济研究所.战后日本经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7]夏占友.战后日本经济[M].外贸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