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简述商业活动及其特点?答:商业活动是指企业的购买、销售/交换和银行的贷款等工作,是商业主体和客体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主体和客体双方围绕商品互相询问、互相试探、互相了解、互相协商等等。2商业活动的要素?答:商人,资金,物资技术设施,信息,管理,商品,顾客。3简述商业主体及其够成?答:是指依据商事法的有关规定,参加商事活动,享有商事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自然人和法人组织第十一章1何谓商品的交易方式,商品的交易方式有哪些类型?答:商品交易方式是指商品经营者实现商品的价值,转移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形式和手段。类型:在商品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从古代社会直至现代社会分别出现了物物交换,货币交易远期交易,期货交易,电子货币交易。2批发交易与零售交易有哪些区别?答:1)从定义上:批发交易是指批发交易主体从生产商或其他经营商手中采购商品,再将其提供给商业用户及其其他业务用户,零售业是指将商品或服务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交易活动,是商品流通环节的最后1一道环节。2)从彼此的特点上:1交易对象不同,批发交易是面向各类用户尤其是商业用户与产业集团零售业是为最终的消费者提供商品与劳动。2交易金额:批发交易有最低交易量,因此批发交易每笔比零售交易要大多,但零售交易较为频繁。3批发交易的双方的购销关系异于稳定,但零售交易受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较大。4批发交易的范围比较广而零售交易只有最终消费者这一类购买者。5批发交易的机构的数量比较少但服务的复盖面积大,零售交易都在店内进行并且设立网点较多。6批发交易的标的物只用商品而零售交易的标的物不仅有商品还有服务。3)从功能上:批发交易:集散商品,加工整理分拣配送商品,调节功能零售贸易:备货及分类,组合商品的功能,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功能,服务功能,传递信息。3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的有哪些区别?答:1.买卖的直接对象不同现货交易买卖的直接对象是商品本身,有样品、有实物、看货定价。期货交易买卖的直接对象是期货合约,是买进或卖出多少手或多少张期货合约。2.交易的目的不同。现货交易是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易,马上或一定时期内获得或出让商品的所有权,是满足买卖双方需求的直接手段期货交易的目的一般不是到期获得实物,套期保值者的目的是通过期货交易转移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投资者的目的是为了从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中获得风险利润。第十二章1简述流通规律及其内涵?答:流通规律是指经济规律的一种特有规律,是指流通产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支配着流通的全过程,体现着流通经济过程必然的发展趋势。内涵:1)流通规律是经济规律的一种特有规律2)流通规律是流通领域运行的特有规律3)流通规律是流通产业在运行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律。2简述流通规律的类型?答:一商流规律:1)等价交换规律2)自愿让渡规律3)平均利润规律4)贱买贵卖规律二物流规律:1)商品使用价值规律2)自然流向规律3)商品保鲜规律4)节约时间规律三信息交流规律:1)价格载体规律2)价格发现规律四资金流规律五消费群流动规律六综合流通规律:1)供求规律2)竞争规律3)生产流通互动规律3为什么要关注消费流的变化?答:没有消费群体就没有流通的过程,在现在市场经济下,流通主体,客体随着消费群体的流动和变化规律而变化,以消费者为向导是流通主体的基本出发点,而流通客体以消费者的偏好而“以需应变”。所以要关注消费流的变化。第十六章流通企业制度及其创新1.简述流通企业及其特点。答:流通企业是从事商品(含服务)经营的企业,是实现商品价值、转移商品使用价值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基本属性仍然表现为经济性。特点:(1)、经常与社会各种类型的交易对象打交道。(2)、大多数为中小流通企业,中小流通企业是流通企业的主体。(3)、可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就业机会。(4)、近年来,流通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拉动民间投资、方便群众生活、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繁荣、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作用。2、流通产业的进出壁垒有哪些?答:其进入壁垒很低:(1)、规模经济壁垒。(2)、技术壁垒。(3)、成本壁垒。(4)、政府的规制壁垒。其退出壁垒也较低:(1)、退出的技术壁垒。(2)、退出成本壁垒。(3)、人力资源壁垒。3、简述流通企业及其企业类型。答:流通企业可根据其企业制度进行不同的分类。流通企业制度具有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流通企业。其制度内可分为不同的企业。(1)、国有性质的流通企业。其中包括以下三种形式:第一、国有流通企业。第二、国有独资流通公司。第三、国有控股流通公司。(2)、股份制流通公司。是指全部资本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有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3)、有限责任流通公司。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4)、其他形式的流通公司,大致包括三种:第一、无限责任流通公司。指由两个以上的股东组成的对公司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的公司。第二、两合流通公司。指由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和无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共同组织而成的一类公司。第三、股份两合公司。无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和持有股票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所组成的公司。(5)、股份合作制流通企业。指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一种劳资合一的资本运作方式,持股对象是公司职工,股份合作制流通企业是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式。(6)、集体流通企业。指指城乡从事流通经营活动的集体组织。是集体流通组织中的主要形式,是一种本企业和合作经济实体内劳动者平等持股、合作经营、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的流通企业。分为两种形式:第一,农村供销合作社——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组织。第二,农村流通专业合作社——指由同类产品从事商品流通的经营者自愿联合起来,维护和发展成员利益,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7)、私营流通企业。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流通经济组织。(8)、个体经营户。(9)、各种混合所有制流通企业。第十七章流通产业增长方式1、简述流通增长方式及其内涵。答、宏观来看,流通产业增长方式是指人们为了提高一国流通产业的经济效益,根据主客观条件,对一国商业发展的途径以及实现商业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方式做出的选择。微观来看,是经营者为了提高流通经济效益,对流通企业各项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方式做出的选择。其内涵是指,流通企业是社会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商业资产是商业企业的独立存在之根本。其特性集中体现在资本职能、活动领域、运行模式和获取利润的方式,获取利润的方式不同于一般的产业资本。实现商品的价值与增值价值的同时也实现属于商业资本的那部分利润或平均利润。2、请对我国流通增长方式进行分析。答、我国的经济体制的转变客观要求企业经济增长方式随之转变。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流通产业的地位要求国有流通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流通产业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我国流通领域的改革过程中,在商业管理体制和商业企业体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在我国国有商业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经济实力还存在问题。例如:(1)、国有流通企业的经营组织方式的集团化、规模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低。(2)、连接农业生产与流通的集产、供、销、服务四位一体的规模化、规范化的商业网络组织体系尚未形成。国有流通企业增长的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1)、重扩张、轻管理。(2)、重传统管理,轻业务流程再造。(3)、资金周转率较低。(4)、产权制度及产权外改革不配套、不完善。(5)、企业历史遗留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例如企业挂账包袱、亏损包袱难以消化。(6)、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7)、地方保护主义,搞大而全和小而全。3、如何接受我国流通增长方式?答、一、继续深化流通体制的改革。(1)、继续深化改革以行政业主管部门为基本框架的政企不分的商业管理体制。(2)、改革和完善我国商业企业在发展连锁、企业集团等方面的工商税务的注册、管理、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制度。(3)、进一步深化我国县级国有商业系统的改革,发展新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创新和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农业经济特色的商业流通模式和管理体系。二、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1)、商业信息化的主要有三种模式:自建模式、共建模式、购买商品软件。这三种模式选择是为了建立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的规模扩张,加强对连锁店的信息管理。(2)、构建适应商业信息化的组织构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组织结构扁平化。第二、组织结构由集权向授权转化。第三、商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创新。(3)、利用商业信息技术提高商业企业的流程控制能力。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确立优化商业企业业务流程的思路。第二、利用新技术优化核心业务流程。三、重视商业品牌战略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1)、实施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商业企业品牌经营的四个方面:第一、老字号的保护与创新。第二、流通企业品牌战略。第三、流通企业自有品牌战略。第四、实施自有品牌战略应注意的问题。四、重塑良好的供应商与零售商关系。第十八章流通产业与假日消费1、简述消费及其消费内涵。答、消费,又称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通过消费物品和服务得到的满足,它表明消费者对消费资料和服务的依赖关系,在商品货币条件下表现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消费内涵:(1)、消费不同于居民的货币收入,货币收入需要转化为消费需求;(2)、消费不等于消费总额,后者是已经实现了的消费需求;(3)、消费不等于传统观念的消费基金,后者要有一个分配、转化的过程;(4)、消费不能与欲望。2、简述消费需求形成来源。答、(1)、工资货币收入形成的消费需求。(2)、由奖金、津贴、补贴形成的消费需求。(3)、采取不正当手段谋求收入形成的消费需求。(4)、通过兼职形成的收入转化为消费需要。(5)、社会集团消费需求。(6)、政府及社会集团为实现居民实物配给而产生的消费需求。3、消费与流通产业是何关系?答、马克思认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是社会在生产的四个环节。假定分配相对不固定,消费与交换的关系就同消费和流通的关系。消费决定流通,反过来流通决定消费,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发展过程。第十九章流通经济效益与评价1.简述流通经济效益及其三个层次。答:流通经济效益是指在组织商品流通中的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以较小的流通资源投入取得同量的流通产出效果,或以同量的流通资源投入取得较大的流通产出效果。投入包括组织商品流通中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而产出则包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效益的社会性具有与生产领域不同的特点。流通经济效益按层次来分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宏观经济效益,即流通产业整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对促进生产、引导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中观流通经济效益,即流通产业内部的各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各个区域的经济效益。(3)微观经济效益,即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2.流通经济效益具有哪些特点?答:(1)流通业最基本的职能是交换职能,实现生产和消费的结合。(2)流通过程中的流动资金的利用率和周转速度是决定流通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3)流通劳动效率是决定流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4)流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内容表现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服务的质量。(5)流通社会效益是衡量流通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6)流通的经营成果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3.流通经济效益评价的原则有哪些?答:(1)层次性流通经济效益包括宏观、中观、微观等流通经济效益,它们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可比性流通部门行业众多,经营形式、内容和规模差别很大,很难用同一标准进行评价,不同经营性质的企业无法进行具体比较。(3)评价标准的整体性和标准性在流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中,每一项指标有其特殊规定性,反映某一方面的功能,或是从某一方面反映劳动耗费与劳动占用的经营成果的对比关系。(4)评价对象要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对不同行业和类型的企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