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人口迁移及其社会经济影响作者:袁城,蔡莉,Yuancheng,Caili作者单位:袁城,Yuancheng(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管学院,辽宁,阜新,123000),蔡莉,Caili(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镇江,212013)刊名:满族研究英文刊名:MANZUMINORITYRESEARCH年,卷(期):2009,(3)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21条)1.李雨潼唐朝至清朝东北地区人口迁移2004(2)2.《清圣祖实录》卷873.清朝文献通考4.东北开发史5.《清高宗实录》卷1156.《清高宗实录》卷195乾隆八年7.通考·户口考8.杨锡绂《四知堂文集》卷17《奉委查办人川人民事宜禀》9.《甘庄恪公全集》卷710.《清高宗实录》卷310乾隆十三11.道光《新都县志》卷3食货、天赋12.阎守诚中国人口史199713.《皇朝经世文编》卷8414.朱批谕旨雍正五年15.《清高宗实录》卷845乾隆三四16.《皇请奏议》卷2517.张鉴《雷塘庵主弟子记》卷218.张天如乾隆《永川府志》卷1119.《皇清奏议》卷2420.胡德琳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卷2风俗21.《皇朝经世文编》卷40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李雨潼.王咏唐朝至清朝东北地区人口迁移-人口学刊2004(2)移民构成了历史上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主体,东北地区人口迁移包括数次战争对人口的掠夺、华北地区逃荒的灾民、到东北地区开垦荒地以谋求生计的关内农民、跟随统治阶级移居东北地区的家仆等.总的看来,历史上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以被迫迁移和强制性迁移为主,较为明显地体现了人口迁移中的距离因素的影响作用.并且人口迁移的意愿、规模等与东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直接相关.2.期刊论文阚耀平.KANyao-ping清代伊犁地区人口迁移研究-干旱区地理2006,29(6)清初,伊犁地区人口稀少、边防空虚,清政府为了充实伊犁地区的防务力量,采取了人口迁移的方式,移民固边.移民的群体主要来自两个地方,一是南疆地区的维吾尔族民众,迁入伊犁河谷从事农业生产,是迁入的高峰时期乾隆年间到道光年间,迁入人口的总数在一万人以上.光绪年间,伊犁地区部分维吾尔移民被迫迁入俄罗斯;二是来自东北盛京地区的锡伯族,迁移人口为四千零三十人,迁入的主要目的是永久性的驻守边防,减少政府的军费开支.经过移民的建设,到新疆建省时,伊犁地区已经成为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3.学位论文许惜清清代台湾自然灾害与社会各界的反应2009本文以清朝台湾的自然灾害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挖掘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统计学、社会学、新闻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论述了清朝台湾自然灾害概况、原因,以及对台湾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本文重点论述了台湾社会各界如百姓、官员、士绅和郊商,以及《申报》面对台湾自然灾害所产生的反应。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无时无刻不伴随着自然灾害的发生,灾害无疑是社会发展的绊脚石。自然灾害一直制约着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自然灾害的发生,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两个因素导致的,一方面是缘于自然界本身的运动,另一方面是由人类的活动而引起或加剧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也就是说自然灾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生的次数成正比例增长。由于灾害的频繁发生,尤其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灾荒史的研究也将会越来越引起学者的关注。目前对灾荒史的研究突破了以往由论述灾害到救荒这种简单的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在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冲突、人口的迁移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生态环境史是灾荒史的一个新趋势,成为近年来历史学新兴的研究领域。环境史的研究可以从新的视角对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如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方面探讨历史上的自然观念丧葬节日风俗等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从社会心理、公共舆论讨论公共卫生事业和重大疾疫;国家权力和地方社会的关系考察国家和地方对社会资源的管理控制等。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内容逐渐细化,不断探索人类活动和自然的互动关系。台湾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孤悬在大陆之外,受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影响,台湾岛的气候呈现其独特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台湾岛又处在欧亚大陆版快和菲律宾版块相接触的活动地带上,频繁发生的地震是其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1999年台湾九二一集集大地震是台湾近百年来发生的规模最大的强烈地震,造成人口的大量伤亡。台湾灾害史的研究已被一些学者所关注,纳入他们的研究领域。要解决台湾的自然灾害问题仅仅着眼于今天是不够的,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事实出发,以史为鉴,为今天的经济建设服务。但是目前对台湾自然灾害的研究,却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第一,对台湾自然灾害的研究,没有与台湾的自然、社会状况相结合,系统研究灾害发生原因。第二,清领台后台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阶层呈现多样化,目前的研究灾后社会各阶层对遇灾和救灾的反应。第三,现有研究的方法比较单一,没有从灾害学、气象学、历史地理和传播学等综合研究台湾的社会状况。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试图从台湾自然灾害为切入点,探讨有清一代台湾的社会经济状况从1683年台湾隶入清朝版图后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被日本占领的这213年的这一阶段,是清朝统治台湾的时期,也是台湾大开发的阶段。笔者选择这一时期作为研究课题,试图从灾情概况、原因、影响和社会各界的反应作分析,大致呈现出清朝台湾的社会经济情况。以清朝台湾自然灾害为出发点,研究清领台时台湾社会经济状况,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把正文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叙述清代台湾的灾情概况,发生在台湾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风灾、水灾、旱灾,其中尤其以台风对台湾的威胁最大。此部分主要从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区域分布进行分析,最终得知对清朝台湾危害最大的是台风和地震,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平均每年都会发生一次。第二部分是从地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清朝台湾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由于地理环境、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共同作用使台湾气候呈现:台湾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季风盛行,夏秋间台风常临,平地南北雨量的季节分布不均。在康熙22年清领台湾后,台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19世纪70年代以前,台湾的开发主要是大陆移民的推动下进行的;19世纪70年代以后,清政府主动开发台湾,洋务运动在台湾逐步推行,揭开了台湾近代化的帷幕。从清入台后,大陆移民不断涌入台湾,台湾的农业耕作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洋务运动期间煤铁矿藏的大量开掘,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践踏是自然灾害尤其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灾害起因于自然,但灾害的危害程度与社会因素有一定联系。第三部分从灾害发生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来概述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其中经济影响主是从人口伤亡、建筑物毁坏、对农业生产的破坏、粮食价格的波动、岛内外商业受损、水利设施的破坏等方面进行分析;社会影响主要是从人口的流动、社会失控、灾后的疫情等方面进行分析。自然灾害发生后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四部分从百姓、政府及官员、绅商和《申报》媒体在灾害发生后做出的反应作为研究视角。在清朝治理台湾期间,每当遇到自然灾害,整个台湾社会形成了政府官员主导下,地方绅商主动协助,百姓积极自救恢复生产的良性氛围。作为当时主流媒体的《申报》通过报道台湾灾情和赈灾活动,对政府的救灾活动起着监督促进作用。总之,有清一代的整个台湾社会经济情况发生巨大变化,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成为清朝台湾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致使清朝台湾出现了“无年不灾”的情况。反过来,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古鉴今,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4.期刊论文宾静.BINJing中国清朝中期的人口迁移-西北人口2007,28(2)清朝中叶,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起来,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增长的高峰,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严重的人口压力,失地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被迫构成人口迁移的主力,由人口稠密地区向人口稀疏地区、由农村向商业经济发达的城市流动,使清中期的人口迁移出现新的特点及趋势.5.学位论文顾丽华清代黑龙江将军的设置沿革及其社会功用2004东北地区在清代有着特殊的地位.作为满族的故乡,东北受清朝历任统治者的重视,清初尤其以盛京为要地,黑龙江地区则次之.然而自清顺治末年康熙初年俄罗斯的不断侵犯,黑龙江地区遂为抗俄前沿,战略地位越于东北三将军之首.又随着《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和清朝全国局势的发展,黑龙江将军辖区的政治功用发生了转移:逐渐由外向转为内向,成为控驭蒙古的重要力量;而且清朝一直把东北作为满洲八旗的兵源;当盛京、吉林的汉民涌入越来越多,封禁政策在此两地失效后,黑龙江地区又成为清廷仅守的最后要地.由此可见黑龙江将军自设置之日起,战略地位一直很重要.但是清朝在此地的各项政策给该地带来的影响却是失误迭连.首先,该文论析了在俄国入侵日甚一日的状况下,逐鹿中原的清朝统治者逐步加强东北军事布局与建设的过程,即东北三将军的设置,是在清廷对俄国侵略日深的北疆危机的逐步认识中渐渐形成的.黑龙江将军的设置与俄国入侵有直接关系.其次,该文对黑龙江将军及其辖区功能作用作了全面探讨.政治上,伴随着黑龙江将军衙署的数次迁移,黑龙江辖区的政治地位由对外的防俄转向对内的防蒙古;军事上,卡伦巡边制度的制定,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防俄作用,但承平日久,效用渐失,再加上驻戍八旗官兵的贫困状况,黑龙江的对外防御如同虚设,对内则成为统治者的后方基地;经济上,土地开发虽有发展,但难以摆脱依附地位,致使黑龙江地区一直落后于内地.再次,该文对黑龙江将军的裁撤原因作了剖析.认为是清朝内外交困形势下势在必行的举措.最后,该文对黑龙江将军的作用进行整体的评价.主观上它达到了清廷的短期利益;但是长远来看则是致使清末此地领土被大片割占和黑龙江地区长期相对贫困的原因之一.6.期刊论文阚耀平乾隆年间天山北麓东段人口迁移研究-干旱区地理2003,26(4)清朝乾隆年间,清政府对新疆实行移民实地政策,人口大量迁移到新疆.天山北麓东段是新疆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其人口迁移分为民户迁移、商户迁移、遣户迁移、兵眷迁移和安插户迁移等几种类型,以民户迁移为主.移民的来源地以甘肃、陕西等邻近省份为主,人口迁移的方式以官府有组织的迁移为主、以民间自流的方式为辅.民户人口迁移的高峰在乾隆三十年代,乾隆四十五以后人口迁移规模变小,整个乾隆年间天山北麓东段人口迁移的规模为16.4万人左右,迁移人口主要分布在以乌鲁木齐和巴里坤为中心的两个地区.7.期刊论文黄仁涛.徐冰.乔俊军七大古都迁移印迹-地图2009(3)从商王盘庚迁殷到清朝为止的各个朝代和历史时期中,若不考虑战乱纷争的三国、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三个时期,这七座城市都有作为中原王朝都城的经历,其中又以西安、洛阳、南京、北京这四城为最多.8.学位论文洪小荣晋江新移民的海外迁移——以菲律宾为例2006晋江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来,仍是新移民的重要来源地之一。晋江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没有使晋江人迁移海外的步伐放慢,反而使晋江的海外移民日益增多。悠久的移民传统,独特的移民文化,广泛深厚的移民网络,求发展为主的移民动机是促使晋江新移民海外迁移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和菲律宾的移民政策,使晋江新移民仍以菲律宾为主要目的地,并且采取投资移民、亲属移民、以非法滞留为主的非法移民等主要移民方式。大量以晋江人为主的新移民的到来,对菲律宾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包括其冒险拼搏行为和灵活的经营方式对菲华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成了老移民商业上主要的竞争对手,以及新移民和菲律宾当地社会的关系复杂化。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前言、正文(共四章)和结论。“前言”部分阐述选题动机和意义、国际移民理论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于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及不足之处等。第一章“晋江人海外迁移的历史传统”,论述了自隋唐五代以来,历经两宋及元、明朝、清朝、民国至改革开放之前,晋江人以菲律宾为主要目的地的海外迁移活动,这也是晋江新移民出国的历史背景。第二章“晋江新移民海外迁移的主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