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阶段七推进”培养模式提高新入职教师岗位适应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课堂诊断等形式,围绕职业理解、教学常规、班级管理、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教学反思、家校沟通等方面,进行需求诊断,形成诊断报告,为制定培训方案和课程设置提供事实依据。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为更好指导新教师入职培训项目实施,xx区教育局在新教师“专业助飞”工程的基础上遵循“基于学校、师德为先、分类施训、知行合一“的原则,不断探索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契合,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最终形成“五阶段七推进”提高新教师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绩。01培训模式的构建为落实“基于学校、师德为先、分类施训、知行合一”的宗旨,保证经过一轮递进式培训,形成教学基本能力,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适应教师岗位要求。确立了本项目一个目标,两个学会,三个掌握。一个目标。引领新教师坚定职业信念、职业领悟,规范职业行为,修炼职业形象,为立德树人奠基。二个学会。学会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熟练教学技能;学会学生管理和评价,为教书育人赋能。三个掌握。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备课教学方法,形成教学基本能力;掌握观课议课、教学反思、案例研究等教研方法和途径;掌握信息技术基础应用能力,为专业发展助力。02培训模式内涵——五个阶段围绕项目核心,对新教师采取座谈会、走访、问卷调查、听课等形式访谈调研,形成问卷分析报告后反映出以下问题:1.新教师理念认识不足,理论不能与实际相融合;2.教学与德育活动课程开展不够扎实,缺乏地域性特色;3.缺少优秀、模范示范性引领,总体成长步伐不快。经过几轮培训,反复实践后总结成“五个阶段”培训模式:需求诊断(5天)——集中培训(5天)——跟岗研修(15天)——返岗实践(60天)——总结提升(5天)的递进培训模式。第一阶段:需求诊断(5天)。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课堂诊断等形式,围绕职业理解、教学常规、班级管理、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教学反思、家校沟通等方面,进行需求诊断,形成诊断报告,为制定培训方案和课程设置提供事实依据。第二阶段:集中培训(10天)。集中培训均在开学前进行,研修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理想、师德师风、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拓展以及课堂教学常规等内容。研修方式主要为专题讲座、案例分享、体验探究、小组合作等。第三阶段:跟岗研修(15天)。跟岗研修均在学期中进行,要求参训学员脱产研修。培训指导团队成员与新教师进行结对指导。研修内容:基于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功,提升新教师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职业领悟与师德践行;教学常规与教学实践;班级管理与育德体验;教学反思与教研基础;有效课堂的组织与实施;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补偿。研修方式:采用“集中+网络+工作坊+实践”混合式研修:第四阶段:返岗实践(60天)。返岗实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进一步巩固培训成果,督促返岗学员在学校工作实践中消化集中培训所学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有效的反思、总结,使参训学员实现内在的升华,明确发展方向和路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奠定基础。返岗任务要求:1.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做一场学习交流汇报、上一节展示课、组织一次主题研修活动、主持一次学生专题教育、撰写1篇学习心得体会。在活动开展中要建立“五个一”活动情况档案资料。2.交流提升。制定个人业务提升计划,建立与基地校指导教师、同期培训学员,坊主的的长期交流机制,定期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成长。3.返岗总结。各参训新教师要在返岗实践后形成书面总结材料。第五阶段:总结提升(5天)。由新教师所在学校组织实施,区级集中展示。通过总结提炼、成果展示、自我反思、对比改进等方式,帮助新教师明确发展方向,结合新教师岗位实际,对新教师专业成长进行个性化、针对性跟踪指导,促进新教师持续发展。03典型经验及创新做法——七推进着力七个推进,全力做好跟岗实践研修。为落实好第三阶段跟岗研修,选取的基地校是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校,且选取该校最具特色的学科开始跟岗研修15天。基地校围绕“提升专业素养,加强实践操作,一对一导师负责,抱团式学习共进,工作坊跟进”的跟岗研修目标制定自己总计划,厘清培训思路,形成每日任务单。通过七个推进,既完成了学员整体综合素养的培训,更突出学科素养的提升,助力国培提质增效。1.推进课堂教学培训,加强影子跟岗力度。坚持遴选的导师必须是省、市级能手,落实一对一导师负责制,采取影子跟岗形式,先组织学习了学科《课程标准》,了解学科教学要求及内涵文化,再对标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学员“天天跟,堂堂听”,观导师常态教学,看真实课堂,思教学过程,辨教法学法处理技巧;并积极指导学员实践了“三磨三上”课堂教学,矫正了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落实,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为学员磨课环节,三名学员、三位导师,大家一起听课、一起评课。对一节学员课从课前指导——新授——二次研讨——二次讲授——三次研讨——三次讲授——反思小结,形成案例,着力于学员教学设计、课堂驾驭、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亦师亦友的关系让磨课也充满活力与生机,催化磨课成效,有的新教师老师磨课达到九节、十节。量的积累决定着质的飞跃,他们的课堂教学收到众多导师的认可和褒奖,坐实了课堂教学的打磨过程与成果。2.推进班级管理培训,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坚持导师为“班主任”原则,学员全天跟岗观摩班级管理,做到“三看三学”,即:看师生关系,学心理教育;看班级文化,学环境育人;看活动组织,学激励评价。组织新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小组长培训,在培训老师的解读和学生现场示范中,感受真实的小组合作展示,真正助力新教师们返岗后的班级活动建设。3.推进基本技能培训,形成勤学苦练意识。坚持充分结合学科特色,每天开设2节“四练”课程,指向技能提升,即练朗读,练舞蹈,练硬笔,练简笔画。清晨,学员们整齐的站在一起,诵读着经典美文,与名家对话,静心品味,写下内心的感悟。舞蹈教室里,每天学校阳光大课间时间,学员们在舞蹈老师的带领下,迈着欢快的舞步,人人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坚定。练字室学员在书法教师带领下静心练习钢笔字,一撇一捺尽显学员们的认真。美术室学员们笔下流出一幅幅色彩鲜艳的简笔画作品,是学员们用心的写照。4.推进专业理论素养,提升学科业务理念。坚持专业素养提升离不开专业团队的引领。三所名校校长(均是是省一级名师或学代)及教研室主任、省级学科能手立足学科,分别为学员做《聚焦课堂,用实践锤炼教学艺术》《找准切入点有效研读教材》《如何上好练习课》等专题讲座,将学科教学中涉及到的点铺开、用教学及活动实例支撑,让学员从具体示例中深入浅出的对学科有更专业的认识理解。5.推进交流互动研讨,强化精点互相感知。坚持学员不仅和指导教师研讨,还开辟专门的时间,让学员在一起研讨。评议共同听过课,研讨各自的备课,不断地研讨中明晰思想,领悟内涵。实践出真知,每位学员必须经历课堂实践,做到“三个到位”,课前做到备课指导到位,重点强调到位,课后做到评议到位。充分肯定优点,诚恳指出问题,用心给出建议。学员与导师在听课、评课,磨课、议课中真正实现了智慧共享,教学相长。他们的课堂有导师课堂的影子,他们的理念与行动,或深或浅的反映了跟岗实践校的课堂精髓,显现了跟岗学习培训的显著效果。6.推进工作坊研修,搭建专业发展之路。坚持跟岗实践伊始成立了学科工作坊,坊主均为本校负责此项目的管理干部,本人均是省级学代或省级能手,跟岗新教师为坊员。坊主负责跟岗中答疑解惑,开展读书分享、精品课例同研读、参与学校品质课堂开放日活动、语文课本剧活动、网络案例研讨活动。跟岗结束后坊内线上线下活动不间断开展,学科专业委员会的“做好阅读教学助力品质教育”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教师“同备一节课”活动、教学节展示现场全程指导,参加能手、新秀比赛冲刺指导活动等。7.推进个人自我管理,落实抱团互助成长。坚持给学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报到第一天,学员选定班长,做好整个培训期间的协调和组织。学员自愿组合,完成每日简讯的撰写和配图,班长初审,学员管理人员复审的工作机制,发现问题第二天晨会集中展示反馈指导,顺利完成15天每天的宣传报道,同时提升了新教师信息技术2.0的实践与应用能力。项目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值得我们深深反思。基于“五阶段六推进”培养模式,我们探索标准化、体系化、制度化的新教师入职培训机制,打造新教师入职培训示范模式,汇聚优质资源,助力每一个培训者实现增值,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今后我们将继续纵向深入、发展、推进开展好每一个培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