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有所不同。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幼儿教育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但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积极采取措施杜绝这种倾向的继续存在。一、幼儿教育小学化(一)含义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教育的管理,教学模式及内容偏重于小学教育,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关注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发展,直接向幼儿传授小学阶段才应该接受的具体教科书知识,它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学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分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我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这种教育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有所不同。1.幼儿园属于非义务教育,而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遍性”等特点,即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因此,家长必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小学教育。2.幼儿园“教养并重”,小学则“以教为主”。幼儿园除了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外,还要给儿童以生活照料和养育等。小学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测对孩子进行有目地、有计划的德、智、体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每门课程都有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3.幼儿因课程是综合性的,将各领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如语文、英语、数学、自然、体育与健康、唱游、美术等,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索活动等。4.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小学则以课程教学为主,教师除采用讲授的形式教学外,还非常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5.教育内容的变化。幼儿园里孩子们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小学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的开始,学习成为孩子们主要的任务,孩子需要付出相当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6.活动形式的变化。幼儿园活动生动有趣,孩子们不会感到枯燥,而小学是通过课程授课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讲课、作业、检查、考试来完成,这对儿童自然会产生一定了的压力,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7.自控要求的变化。幼儿园虽然也很重视幼儿行为规范的要求,但纪律的约束度没有小学那么高,小学孩子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习他不感兴趣的东西,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思维要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所以,我们更侧重对幼儿三大能力: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为幼儿跨入小学更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一)还未上学,就已厌学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术,如果写不好,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就已经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是最糟糕的事情!(二)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天才被扼杀在摇篮里。(三)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学前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四)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了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五)遏制幼儿智力发展,错过幼儿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数学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分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形成的原因(一)幼小衔接机制的缺乏尽管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小学入学不许考试,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少,仍有部分小学,特别高质量的办公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而进行了入学面试,并按考试成绩分班。在此入学压力下,幼儿园不得不配合小学的要求,为孩子们上小学而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的教育。(二)幼儿教师素质不高,方向错误我国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长期不受重视,幼儿教师学历不高,他们难以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将小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带到幼儿园,致使幼儿园教学出现小学化倾向。(三)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现如今社会竞争激烈。人才济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急切,只想过早的去培养孩子,严重违背孩子的生长规律,忽视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四)学校为满足家长对孩子的过高期望,提高学校影响力新世纪以来,我国幼儿园办公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办园纷纷被推向市场,公办园大量减少,民办园数量迅速增加。这造成了我国幼儿园体制的市场导向,为了获利,很多幼儿园丧失了教育立场,只是一味迎合家长的要求,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开设一些小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四、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体现(一)在教育内容上看,重视智力,而轻视了幼儿教育本质要求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幼儿认知水平大多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对象以表象为主,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尚不具备进行复杂思维的生理基础。基于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他方式作不同的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但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明显的单一化、片面化的倾向,如许多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二)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掌握的水平在教育方法上看,重视了知识讲授,轻视了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教学方法上的主要表现就是将幼儿教学课堂化,以课堂讲授代替活动与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主导下的幼儿教育通常是只重视知识学习的灌输式教育,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领读、幼儿复读等死记硬背的传统授课方式成为幼儿园教学常态。为了配合知识掌握的目标,很多幼儿园要求幼儿学习拼音,掌握10以上加减法运算。在教学中,教学现场呈现出教具演示少、图案色彩少、角色游戏少的特点,在教学后教师常常布置大量单调、枯燥的作业。这种讲授式教学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不利于幼儿兴趣的培养,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幼儿长期处于在这样机械的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整天在紧张与焦虑中度过,极易对入园和上学产生焦虑或厌烦情绪。(三)在教育评价上看,重视了结果评价,忽略了过程评价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评价幼儿时标准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考核幼儿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多少,把幼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多少作为评价幼儿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实质即是重视结果、轻视过程。在这个评价体系下,幼儿教师不关心幼儿如何学习,不了解幼儿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不清楚幼儿发现探索时的乐趣、遇到困难时的迷茫、尝试活动中的期待,也就不能根据幼儿的实际进行评价,完全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这种评价标准势必会制约幼儿创造的热情,泯灭他们活泼的天性。五、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一)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教育既要体现内容的丰富性、启蒙性,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适当性、科学性,做好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等于不考虑幼儿衔接问题,而是要强调幼儿教育不应被小学教育“绑架”,强调幼儿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幼儿园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组织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在此基础上,幼儿园也需要为幼儿升入小学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如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行为,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二)抓紧幼教工作检查,加大政府的监察力度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长期以来,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投入和管理缺位直接导致了幼儿园错误的办学倾向。为了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政府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使学前教育具备有效的领导和管理保障。具体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出台关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学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违反规定的任何形式的考试予以处罚,保证幼儿在园游戏与活动的时间,坚决禁止幼儿园强迫幼儿参加兴趣班。同时,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质量,确保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进而使幼儿园杜绝小学化倾向的努力从外部强制行为变为教师有意识的自觉抵制。(三)注重家园共建,适当调节父母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社会影响和自身收益,而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其次,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家庭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均有很强的依赖性,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效果决定了幼儿教育的好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以幼儿园和家长形成的教育合力促使幼儿教育回归其应然的状态。六、结束语幼儿教育就是以游戏为开展教育的方式,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原因促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产生,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要全方面的共同努力解决,不能让此问题愈演愈烈,对于此问题我从对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出发,通过查找各种资料来做好准备工作。系统的复习全方面的知识,深入剖析课题。让所有人共同努力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幼儿教育,一个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