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式现代化中心组研讨发言范文(汇编)目录:1、从四重维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2、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xx实践3、培养国际化人才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4、大兴调查研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xx力量从四重维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篇一中国式现代化是近年来全党全国聚焦的核心议题之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得到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重大理论问题得到系统阐述;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目标任务等重大实践问题得到全面部署。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专门就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解中国发展逻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此,我们可以从四重维度加以理解。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独立自主创造出来的一条成功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华儿女的最大梦想。近代,西方列强以武力使中国人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已经落后于时代,与那些率先实现工业化、迈向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了鸿沟式差距。从那时起,中国人民开始逐渐认识到因循守旧没有出路,只有向先进学习、实现现代化,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中国的现代化探索由此启程。在经历了从外力倒逼、被动应变向内生动力、主动求进的转变,从侧重模仿、崇尚西学西化向独立自主、本土创新创造的转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创出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是党和人民把推进现代化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的结果。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样的认识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相应的,在理论、制度、实践各方面,原创性内容越来越丰富,中国化特点越来越显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国之所以走得通,是因为它遵循了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但更为关键的是它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国文化传统出发,在现代化建设上做到了独立自主。从理论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系统创新标志着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中国式现代化与以往的现代化理论相比实现了系统性创新。在本质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揭示了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把现代化置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域下加以考察,将现代化的终极追求回归到人本身的需要,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本”的现代化;在路径上,提出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为人类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案,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在特征上,在现代化共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体现中国特色、彰显社会主义原则的特征;在原则上,确立了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重大原则;在方法论上,提出了系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正确处理好的六对重大关系,即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等。现代化基础理论的系统创新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既实现了对既往西方式现代化理论的超越,又守正创新地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实现新突破作出重大贡献,标示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认识的成熟。从世界维度看,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现代化不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缘起于西方。诚然,西方式现代化蕴含着现代化的普遍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式现代化就是现代化的唯一和标准。西方式现代化走的是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开辟的是现代文明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其背后是资本主义的逻辑、立场和理论。在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失败后,西方大肆鼓吹资本主义文明最优,企图让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笃信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权威性。然而,近年来,拉美等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效仿西方现代化模式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等各式各样的发展困境,欧美地区一些发达国家也面临债务危机、经济长期低迷等无法根治的发展顽疾,西方现代化弊病显现。如何实现现代化、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极大创新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并正在创造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文明是以物质文明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特征,以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贯穿人民至上逻辑,是优于资本主义文明的文明新形态,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垄断,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从现实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必将继续在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破解中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突破和发展是在党领导人民不断破解社会主要矛盾中实现的。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互动关系,就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介来把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现代化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而存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范畴。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转化是人的全面发展得以推进的根本动力。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也是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转化中得以推进的。从“四个现代化”到各方面都要强的现代化的转化,其背后逻辑就是社会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转化。由此推之,新时代新征程,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破解和进一步转化,中国式现代化也必将实现更高水平的进阶。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xx实践篇二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扬帆。在全市上下全面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中,市委举办全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班,发挥“关键少数”带头表率作用,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以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扎实成效,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美好xx图景。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举办全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班,对于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在新征程上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xx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特别是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贯通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省委随后及时跟进,高质量举办了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强调要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交出新时代新征程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优秀答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持续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x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首要的就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要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持续加强学习,不断深化认识,吃透中央精神,领会省委意图,立足市情实际,在深学中提升政治判断力,在常思中提升政治领悟力,在笃行中提升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动力和发展成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在于实践,根本在于落实。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是市委立足xx现有基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谋划,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契合党的二十大精神,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我们就要把着眼长远和干在当下更好统筹起来,既锚定目标常抓不懈,又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精神状态,心无旁骛抓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在开局之年跑出“加速度”,推动先行试验区建设提质、提速、提效。抓好党的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制胜法宝。我们必须坚定扛稳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持“全”的要求、“严”的基调、“治”的理念,持之以恒抓好党的建设,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引领、保障现代化xx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我们定能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坚定信心和强大合力,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xx实践,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xx贡献!培养国际化人才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篇三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国际化人才,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传达好中国方案,帮助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与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结合点,应将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为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贡献力量作为重要使命与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因此,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应将培养胸怀天下的国际化人才作为坚定的政治自觉与政治担当,以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强有力支撑。第一,培养国际化人才是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全球人才流动、全球人才竞争是全球化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全球化在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和改变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使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高等教育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应该具有国际理解的胸怀、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进行国际沟通的能力。美国为应对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提出了“全面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从全校层面系统思考国际化发展,将国际化理念渗透到学校的发展战略、价值体系与学校定位中,进而影响其国际化人才的培养。x于19x年在《x》中提出大力推进大学的国际化,并在x官方国家教师网指出“政府将要求所有学校都采用全球公民的培养模式”。19x年,欧盟制定了鼓励欧洲学生走向世界的“x计划”,到19x年,x国家又提出“x进程”,旨在消除欧洲国家之间学生流动的障碍。俄罗斯积极加强与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的高等教育合作,推动一系列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努力提升其国际化人才竞争力。非盟提出“一体化战略”,鼓励高等教育机构间加强合作,推动成员国学生的国际流动。印度通过开设区域教育研究中心,利用英语语言优势,促进跨学科跨文化研究。泰国与多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建立联系,为泰国高等教育向这些国际组织培养和输送国际化人才创造了可能。日本在19x年提出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有宽广的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