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低碳经济•陕西省府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王丽第三章、中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一)低碳发展之于中国的意义对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在对外关系、技术创新和能源安全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关系到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1、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尽管中国自主行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做出非常大的贡献,在排放大国中可以认为是表现最好的,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了负责任大国的角色,但国际社会仍然要求中国做出更多贡献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气候问题上的摩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国正在走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欧美部分国家用了20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其工业化进程,中国将在50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在减少自身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同时,也可以缓解在国际气候政治中的压力,减少在此问题上与其他国家的摩擦,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中国可以进一步推动全球气候合作进程,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2、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技术支撑,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未来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低碳技术是核心要素。中国在国际技术转移中的地位,不仅仅是进口大国,也可能是出口大国。无论是从能力,还是责任上看,中国都要承担起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低碳技术的责任。特别是在向非洲和拉美等海外地区投资过程中,中国也会不断被要求积极对外转让低碳技术。3、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与摆脱锁定效应中国当前正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向低碳经济转型。4、有益于提高低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已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2009年3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布绿色富豪榜,在上榜的全球100位绿色巨人中,中国内地占17席,在这17人中,11人从事太阳能产业。•中国是世界上风力发电装机增长最快的国家,在不到8年时间突破1千万千瓦,年增长速度接近翻番;•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供应着世界40%的光伏产品需求;•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占世界总产量的50%和总安装量的65%,约95%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技术为中国公司持有;•中国企业生产出了全球首款单次充电可行驶400公里、并可容纳5位乘客的纯电动轿车;•中国水泥余热发电效率世界领先,已开始向国外出口技术和设备;等等。(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发达国家的转型,是从后工业化社会的起点开始的转型,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能源安全,寻找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起点和任务:不仅要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节能减排,还要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减少贫困,完成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作为后发国家,中国要在同样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任务。因此,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内涵,远比发达国家的转型更加丰富,意义也更加重大,任务也要更加艰巨。1、发展挑战巨大气候变化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根据对人均排放和人均GDP关系的分析结果,两者之间呈现一种近似倒U型的曲线关系。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对经济外延扩张空间的需求很大。加之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相对薄弱,近年来,中国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速度惊人。•GDP总量位居世界第3位,但在176个国家中,人均收入排名第109位,人均3600美元。(卢森堡43940美元,挪威43350,瑞士39880,美国37615,日本34510)•中国现状•目前,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世界经济年鉴2008/2009》数据,创造一个单位GDP,中国消费能源量分别是日本、美国、世界、印度的7.9、3.8、2.8和1.5倍。•中国仍然处于“高碳经济”的时代。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一次能源69%依靠煤炭,发电量的80%左右来自火电。“富煤、少气、缺油”的能源条件意味着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这将是中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长期制约因素。每燃烧1吨煤炭会产生4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5%和75%。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例只占24.2%。•另外,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到后期的经济发展阶段,在产业模式上仍然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这必然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据统计,2000年至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速达9.1%,其中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的90%,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4,二氧化碳排放占总量的1/3。尽管中国已进入低生育国家行列,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的15年,中国人口将以每年800万-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改变农村居民不利处境的唯一出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例如,就业压力、消费方式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在未来的几十年中都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挑战。人口增长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质量大为改善,而且正在仿效发达国家高消费模式,在不断持续提高。在家用电器基本普及后,居民消费正在快速大规模转向高能耗耐用消费品,如住房、汽车。据社科院预测,中国人均GDP在2010年接近4000美元。收入的提高,必然带来生活水平的改善,而这种改善是以能源消耗为基础的。工业化水平钢铁、汽车、造船、机械工业的发展以及大规模的城市化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材料和能源。这些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有很大的影响。2000年,中国的钢铁产量为1.285亿吨。2006年中国的钢铁产量达到3.53亿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的钢铁消费量降到3亿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中国钢材表观消费量为5.65亿吨。同比增长25%。中国的钢铁行业能源消费占全国的15%。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首先会引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扩张,城市道路、供电、供水、供气、公共交通、市政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产生对钢铁、水泥等各种重化工业产品和建筑材料的巨大需求。由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活水平上升,原材料生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飞速发展。这些原材料的生产很多是能源和碳密集型的。国际贸易分工在全球化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分工的大格局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厂和主要的制造业基地。由于中国处于国际劳动分工的较低端,大部分的进口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而出口主要是能源密集的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在这种进出口结构下,随着大量“中国制造”产品走向世界,中国内涵能源净出口随贸易顺差的增长不断扩大。满足各地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中国也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研究表明,中国内外贸进出口背后的内涵能源约占当年一次能源消费的1/4。2、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道路上,中国还面临一个重要问题是资源和环境约束,比如依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低下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潜力有限,等等。能源结构约束中国能源结构中以煤为主。在已探明的化石燃料储备中,煤占了96%,石油和天然气只有4%。对煤炭高度依赖的能源结构是中国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其增速已经超过了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由于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能源结构调整的难度大,中国在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将比其他国家受到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压力,付出更高的代价,面临更大的困难。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我国的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环境发展态势为我们敲响了警钟。010203040506070人均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占世界总量%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43%;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中国建筑采暖、空调能耗均高于发达国家,其中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的差距表明,中国节能潜力巨大。低碳能源利用约束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但是,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方面还具有不少约束,一是市场成熟度低,保障能力不足;二是政策体系不完善,措施不配套;三是技术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四是产业体系薄弱,配套能力不强;五是资源评估不深入,限制规模化发展。3.国内政策障碍低碳经济建设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中国目前已经有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法规,对于具有长远、战略性的低碳经济,涉及生产、消费、流通诸多环节,只有在明确的法制规范下,才能稳步实施。当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战略规划、政策体系方面等非常不完善,很多领域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也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政府规范性文件,更谈不上低碳经济立法。•(三)“十二五”计划有关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一:发展现代低碳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1改造提升制造业•2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3积极发展低碳型服务业•4构建低碳能源产业•路径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大力节能减排,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推进循环经济发展•3加强资源环境支撑力•4加强综合治理,大力改善环境质量•5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路径三: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1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2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3建设和完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4强化财税金融政策5加快低碳人才队伍建设。第四章节能减排:中国的“无悔选择”低碳经济的产业链分析动力源产生、储存、运输、分配消费产业链:化石燃料:高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清洁能源:低碳化水电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能源、地热、沼气等输配:•电网智能化;•特高压等•节能建筑•节能照明新能源汽车(V2G)消费:智能电网储能:电池低碳化:工业节能碳交易替代低碳经济是一场革命•新能源发生革命的地方主要在三个领域:–一是能源的提供方式:由化石燃料(石油、煤炭)转向清洁能源;–二是能源的运输方式:由电网、固网运输向智能(分布式)电网过渡,包括互动、虚拟的电网形式,以及电池汽车入网(V2G)等。–第三是在消费端,由用油过渡到用电,减少工业能耗,以及降低建筑和照明能耗,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低碳化的途径–高碳采用节能技术和市场化减排机制实现低碳化–清洁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工业用电8.8%电厂消耗1.2%低碳化过程中节能需求大动力源比例煤炭51.6%天然气15.2%石油3.5%核能20.8%可再生8.8%其它0.1%化石类70.3%能源消费到电力100%无效的转换损耗65.4%电力34.6%传输损耗3.1%居民用电10.6%商业用电10.6%终端用电30.3%交通及直接使用损耗0.3%来源:AnnualEnergyReview2001,EIA,Page219一、节能减排:中国的“无悔选择”(一)节能减排1、能源(降低能耗)2、污染物(减少污染)3、节能减排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能源约束环境问题国际政治环境责任和承诺(二)十一五计划以来的节能减排努力1、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2、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1、完善政策法规,依法节能2、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3、发展核心关键技术,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4、引导绿色消费(三)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途径第五章低碳模式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一、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能源的需求: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时代替代了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