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导向转变工作作风(党员干部培训班授课)、莫让干部能下“打水漂”(党课讲稿)2篇莫让干部能下“打水漂”(党课讲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关键是能下,不仅要让其信服,让旁人畏惧,更要防止影响干部积极性,是长期以来干部工作实操最难的环节之一。让干部能下意义重大,必须抓好“标准、程序、管理”三关,较真碰硬、常态长效,犹如“投石入水”,掀起干部队伍这“一池春水”阵阵涟漪,绝不能“打水漂”。划出“硬杠杠”,细化“下”的标准,激活干部“危机意识”。落实之“要”在于明确执行的标准。要明确划出“下”的界限,在参照《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进一步细化不胜任现职的各种情形,划出“硬杠杠”,压缩执行的弹性空间,形成便于操作的实施细则。要定期分析研判,通过日常了解干部工作实绩、一贯表现、群众口碑情况,结合年度考核、日常工作评比、中心工作专项考评、纪检监察部门处分决定、工作在各级目标管理考评中排名等一系列考核结果,动态掌握干部现实表现。要加大宣讲力度,通过正面激励和反面教育相结合,凝聚能“下”的思想共识,以“下”的“硬杠杠”激活干部“危机意识”,以压力传导促干部履职尽责、为官有为,给领导干部思想上打上干事创业的“强心针”。构建“分流线”,规范“下”的程序,区分干部“能庸优劣”。“下”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只有公平公正才能常态长效,必须定好“铁规矩”,照章办事,精准评判,及时调整,一把尺子量到底,才能有根有据,让干部“下”得心服口服。要科学精准评价干部,客观公正评出确实不胜任、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对于认定为不胜任、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及时启动调整程序,妥善调整安排到位。整个过程要严格程序,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由某个人说了算,更不能成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任人唯亲、排除异己的手段;要严明纪律,严肃追究违反纪律不负责任行为,让公权私用、逃避责任者心生敬畏,收敛收手。要常态化开展,不徇私、不拖延,公平公正公开,切实形成“能上庸下”“优奖劣汰”的趋势与导向,让更多干部群众接受与认可。打破“单行道”,加强“下”的管理,解除干部“心理包袱”。对于“下”的干部,不能放任不管,要做实“下”的后半篇文章,“下”之前疏导谈心,“下”之后关心帮助,牢牢管束之余,也要关怀包容。要加强教育引导,告知“上”“下”均是正常职务调整,“下”并不意味可以“躺平”,“下”之后表现优秀依旧能“上”,让被调整下来的干部有希望、有奔头,进一步解除“心理包袱”。对于有改过表现、还能继续发挥作用的干部,所在单位要加强监督管理,合理分配工作,压实工作责任,提升工作水平。只有从工作业绩、思想认识等各方面客观公正评价“下”的干部,对于表现好的重新提出启用意见,大胆使用,让下者能上成为可能,打破“能上不能下”“能下不能上”单行道,才能真正激励干部保持争先创优的激情,做到“上”不骄、“下”不馁。可供参考坚持四个导向转变工作作风(党员干部培训班授课)同志们:根据此次培训安排,我围绕“坚持四个导向,转变工作作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和大家一起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事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作风”。当前,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市委第*次全会部署实施“转变作风、追赶进位”工程,目的就是保障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转变作风、追赶进位、保障落实三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互为支撑,转变作风是抓手、是切入点,追赶进位是目的、是结果,保障落实是支撑、是基础,核心的一条主线是做好“人”的工作,因为人是干事的、事是人干的,什么样的人成就什么样的事。所以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树立“经济讲增长、人民讲收入、发展讲变化、干部讲作风”的鲜明导向,坚决打好作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全力保障追赶发展,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市。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一、坚持问题导向,转变作风树立新形象紧盯人这个关键,在下猛药祛除“四个习惯于”作风顽疾的基础上,出重拳整治作风沉疴积弊,以思想破冰引领精神提振,以精准监督推动责任落实,以容错纠错护航干事创业激情,以非常执行力锻造一批“干将”“闯将”,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干部”没市场,让“不解决问题”的干部成为“问题干部”,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追赶发展新动能。具体就是做到“破除五个坚冰,树牢五个新风”。一是要破“思想僵化”坚冰,树“改革创新”新风。针对研究政策不深不透、谋划工作偏离方向、推动工作脱离重点、落实工作偏离实际,思想观念僵化、老办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知识储备长年不更新,认知见识停留在记忆中,特别是面对“三新一高”要求和现代经济手段束手无策等问题,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能力素质大提升”行动,健全完善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常态化补课充电、研讨交流等机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举办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和“追赶发展我怎么办”思想大讨论活动,创新推行跟班学习、蹲点招商、专班攻坚、下派锻炼等模式,引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形成领导创先、干部创新、群众创业的良好局面。二是要破“不思进取”坚冰,树“比学争先”新风。针对工作没标准、低标准,追跑意识差、竞跑能力弱,拿冠军、争第一、走在前、创佳绩的精气神不足,工作原地踏步、裹足不前,考核月月甘落后、季季被约谈等问题,深入开展“对标先进、争创一流”行动,对内建立县区和县区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比能力、比作为、比政绩的“大比拼”机制,对外建立各项工作与全省市州县区比的“大追赶”机制,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树立“靠事实说话、靠指标说话、靠能力说话”的鲜明导向,在全市上下营造比总量、比速度、比人均、比质量、比位次、比项目、比环境、比担当的浓厚氛围。三是要破“支差应付”坚冰,树“唯干唯实”新风。针对工作中支差应付,对上情吃不透,对下情不了解,把说了当干了、干了当干好了,压力层层下卸、矛盾层层上交、责任层层倒卖等问题,深入开展“问题大调研、难题大破解”行动,建立完善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指标定期研判调度机制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三化”亮责机制,创新实行“自上而下”的顶格作战法,由“一把手”带头顶格,倒逼班子成员履职尽责,通过领导干部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的引领带动,最大化提高决策、推进、落实效率。四是要破“形式主义”坚冰,树“高质高效”新风。针对搞文山会海但不解决问题,热衷于迎来送往、请客吃饭,注重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形象工程,有制度不执行等问题,深入开展“基层减负实打实、落实制度硬碰硬”行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减少迎来送往,不搞层层陪同、层层接待,坚决杜绝把工作精力都埋没在海量的接待应酬中。持续改进调研方法,多采用“四不两直”方式,直接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彻底改变工作不深入、作风不扎实、搞形式主义等问题。五是要破“官僚主义”坚冰,树“勤政为民”新风。针对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只想揽功、不想担责,有利于自身的事抢着干,对群众要办的事打太极、踢皮球,尤其是对基层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事项置若罔闻、糊弄应付,久拖不决、认为由来已久、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深入开展“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冷暖记心间”大实践大提升活动,坚决向安于现状、甘于平庸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太平官”,遇事“难”字当头、“退”字当先的“逍遥官”,拈轻怕重、挑肥拣瘦的“滑头官”亮剑,重点开展个别市直部门具有审批权限的科长不作为和县直部门个别局长责任倒卖问题专项整治,研究解决“局长成、科长不行,县长行、局长不成,上下不对称、前后不匀称”的问题,打通“中梗阻”,真正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二、坚持目标导向,追赶进位开创新局面追赶进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共识和唯一出路。全市上下要聚焦经济发展主责主业,锚定各项重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各项关键指标“实现全省中间偏上”的目标定位,聚力项目和工业“两大重点”引领追赶发展,强化理念、科技、金融“三大支撑”助力追赶发展,抓实党建“一大工程”保障追赶发展,拉高工作标杆从“最先一公里”快速起步,发挥后发优势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具体就是“坚持六个优先,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坚持“速度优先”扩大经济总量,推动实现“有体量”的追赶进位。突出项目建设和工业发展,严格落实项目包抓“1+1托4”机制,持续推行项目前期“3246”机制和项目建设“1346”时序,通过较快的投资增长和较多的项目支撑,着力解决发展基础薄弱的问题。完善工业发展“1+5”配套措施,统筹落实工业“六个高于”要求,持续推进工业发展第二个“333”行动计划和第二个“工业产业攻坚大突破年”行动,围绕十大工业产业链建设,立足“三新”,围绕“三化”,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千亿级”“百亿级”“十亿级”产业链和“百亿级”产业园,在2025年建成“600亿以上***”、2035年建成“千亿以上***”,发展速度、经济总量、人均水平等关键指标实现全省中间偏上。二是要坚持“巩固优先”拓展脱贫成果,推动实现“有成色”的追赶进位。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网格化”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力消除风险隐患,决不让一个人返贫。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紧盯农民收入只增不降和村集体经济积累扩量“两个重点”,抓实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合作社带动、标准化基地建设“四个关键”,落实产业“到乡到村带户”政策,持续推广“551”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完善“7+*”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覆盖体系,因地制宜发展“五小”产业,推动全市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到50%以上,群众产业收入占比达到50%以上,产业带动劳动力就业比例达到50%以上,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0%以上。扎实推进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扶贫资产管理、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等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转变,真正形成农业抓产业、农村抓建设、农民抓收入的鲜明发展格局。三是要坚持“产业优先”重塑区域格局,推动实现“有版型”的追赶进位。全力打造“三都”“四区”“五基地”,持续做精、做强、做大中医药、马铃薯、草牧、种子种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产业,持续夯实追赶发展的产业基础。坚持统筹布局,加快形成***生态科创城龙头带动,***高新区和***高新区两翼齐飞,***等中心镇差异发展,**至**、**至**等经济片区支撑,县域经济、城市经济、园区经济、川河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确保到2025年**区经济总量超过**亿元,**县、**县超过**亿元,县区户籍人口人均经济总量都超过*万元、常住人口人均经济总量都超过*万元,在全省位次均大幅前移;确保***科创城总产值超过*亿元,***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总产值均超过**亿元,**工业集中区总产值超过**亿元,**工业集中区总产值均超过**亿元。四是要坚持“收入优先”提升民生福祉,推动实现“有温度”的追赶进位。大力推行中低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和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通过提高工资性收入,提升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拓展投资性收入,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聚焦重点人群,综合运用劳务输转、产业带动、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政策,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勤劳致富,持续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更具温度、更可持续、更有保障的民生改善,彰显追赶进位的本心本色。五是要坚持“生态优先”厚植绿色基础,推动实现“有颜值”的追赶进位。认真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林草生态扶贫巩固提升项目,全面深化空气、土壤、水环境污染治理和农村“三大革命”,守牢追赶进位的生态安全底线。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深入开展“绿满大地”行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在共享经济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