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驻村帮扶“五抓实”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供借鉴一、抓实组织领导,扛牢帮扶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成立工作专班,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谋划,分管领导具体包抓推动。每个村由1名县级领导联点,按照村所属类别分别安排2—3家县直单位作为帮扶后盾单位,同时每个村安排1家县内规上企业参与帮扶。目前,全县共有33名县级领导、123家县直单位、54家规上企业参与帮扶,推动形成了驻村帮扶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坚持以上率下,全县所有县级领导、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带头与监测户开展“一对一”帮扶,2514名干部参与结对帮扶,实现驻村联户帮扶全覆盖。县委将驻村帮扶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压紧压实驻村帮扶工作责任。二、抓实队伍建设,选优帮扶力量。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组队原则,把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作为干部选派标准,采取自愿报名与组织动员相结合,根据选派干部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个人特长、单位资源等特点提出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人选名单,经单位党组研究报组织部门考察把关,确定具体人选,做到因村派人、人岗相适。今年以来,进一步优化驻村队伍,全县共召回不符合要求县派干部8人、乡镇干部50人,新增县派驻村干部37人,全县共下派驻村第一书记85名、工作队员75名,实现脱贫村、重点帮扶村、示范村等10类村全覆盖。按照“全员、精准、有效”要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以及农村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等重点内容安排培训课程,今年共开展集中培训5次,培训驻村干部388人次,组织驻村工作队长现场观摩2次,形成“追着学、比着干”的浓厚氛围。三、抓实建章立制,强化帮扶管理。出台《**县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考勤管理、请销假、周例会、工作报告、纪律约束等制度,驻村干部实行组织关系在村、学习教育在村、管理考勤在村、工作吃住在村“四个在村”模式,确保每月脱产驻村达到20天,推动驻村干部高效履职。统一制作驻村帮扶工作队职责、制度、纪律和人员信息制度公示牌,统一印制驻村干部走访、结对帮扶、联点领导指导调研等台账,做到标准一致、管理精细。建立日报告制度,乡镇每天向县驻村办报送驻村干部在岗和日志填写情况,并对驻村工作情况实行一月一通报,切实强化纪律约束。县驻村办每月对阶段性重点任务下发工作提示,实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排名,及时约谈作风不实队员。今年来,因工作不力约谈驻村干部13人次,反馈整改驻村帮扶问题48个。四、抓实激励保障,激发帮扶动能。建立驻村干部谈心谈话和走访慰问制度,派出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至少与驻村干部开展1次谈心谈话,对生活困难和遭受突发变故的干部及时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持续按照“宣传表彰一批、提拔重用一批、约谈提醒一批”工作要求,20**年以来参与驻村工作的干部中,提拔重用17人,职级晋升38人。严格落实《**县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法》,按照省、市相关补助标准落实驻村人员驻村期间通信补助、生活补助、交通补助等,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和重大疾病险,真正让驻村干部沉得下心、住得下来。按照每个工作队每年不少于2万元标准落实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让驻村干部有政策扶、有项目抓、有资金用。五、抓实督导考评,确保帮扶质效。坚持实效导向,着力构建县级统筹、乡镇负责、派出单位跟踪管理的常态化、立体式督导模式。县驻村办建立月查岗制度,每月采取实地走访、微信位置共享、“***党建”打卡等形式开展2次以上查岗,杜绝驻村干部“两头跑”“读通校”现象。县驻村办联合县纪委监委、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和县乡村振兴局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以“四不两直”方式进行明察暗访,今年共开展专项督查7次,发布督查通报7期,交办问题56个,并将乡镇、驻村工作队和后盾单位交办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扎实开展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年度考核,根据驻村干部履职表现、日常考勤等情况进行定量、定性考评,20**年通报表扬“优秀”等次驻村干部21人。20**年以来,先后有6名同志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3名第一书记被评为“**市百名最美扶贫人物”。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