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与流动农民身份意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与流动农民身份意识作者:王毅杰,高燕作者单位:王毅杰(河海大学,移民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8),高燕(河海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8)刊名:市场与人口分析英文刊名:MARKET&DEMOGRAPHICANALYSIS年,卷(期):2004,10(2)被引用次数:11次参考文献(11条)1.王毅杰过渡时期的市民身份与市场逻辑20022.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期刊论文]-社会学研究2001(03)3.刘欣相对剥夺地位与阶层认知[期刊论文]-社会学研究2002(01)4.袁亚愚对近年来歧视进城务工农民现象的思考1997(06)5.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软件-SPSS软件应用19996.张文彤SPSS11.0统计分析教程(高级篇)20027.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19898.李强关于城市农民工的情绪倾向及社会冲突问题1995(04)9.袁亚愚中国农民的社会流动199410.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199911.王毅杰流动农民的社会支持网与社会认同2003相似文献(7条)1.期刊论文刘祖云.刘敏关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流动农民社会经济地位关系的研究述评-社会科学研究2005,(6)本文简要介绍和评述了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流动农民社会经济地位关系的研究文献,在厘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概念,梳理国外学者对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研究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国内学者对流动农民社会经济地位获得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最后指出该领域理论争辩的焦点和尚待研究的问题:(1)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孰轻孰重;(2)强关系与弱关系孰轻孰重;(3)原始社会资本与新型社会资本孰轻孰重.2.学位论文李莉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时期乡族小说2006以“农民”、“农村”为描写重心,以“土地、乡村、故园”为精神血缘的“乡土小说”跟随中国现当代文学生存了近一个世纪。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工业毫不留情地袭击着农村的每个角落,现代观念对农民实施着规模空前的洗脑政策,“农民”概念彻底改写,乡村历史被不断刷新……。在这日新月异的社会,“乡土小说”原有的内涵再也无法囊括这些新变化、新事象,有必要对它进行修正并赋予新的命名,“乡族小说”概念由此诞生。修正“乡土小说”概念,打破了原有概念的阈限,扩大了其研究空间,解决了文学界对系列“乡土”小说簇概念使用混乱的问题,使所有关于农民、农业、农村(乡村)和故土的小说都能纳入到同一范畴考察研究。用“乡族小说”指称所有根源于“乡土”的小说,将其作为一个体系加以探讨,填补了新时期文学研究的一个空白,同时也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种新思维,为文学创作实践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乡族小说作为一个小说体系,它以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为背景视野,以审美性作为逻辑框架,探讨了现代化如何影响乡族小说的创作,以及乡族小说是如何以镜像的方式艺术地反映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论文首先研究了现代语境中乡族小说的演进轨迹及其多元形态。传统小说的三要素被膨化,叙述视阈从乡村扩展到城市,扩大了文学的乡土边界;故事时间从当下现实延伸到历史,催生了一大批乡族历史小说;多视角多向度多层面地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从平面单一向立体多元转化。传统乡族小说遗留的“传统”在新时期乡族小说中也有扬有弃:理性批判精神不断衰变而反思精神逐渐确立;人道主义精神继续传承且有光大之势;宏大叙事逐步消隐,史诗风格仍然流行;“乡土”色彩渐渐淡化;文化韵味依旧浓烈。演进中的新时期乡族小说呈现四种形态:一是生存型乡族小说,主要颂扬底层劳动者的生存精神,其风格悲凉沉郁。二是情感型乡族小说,表达乡村社会人的各种纯美情感,以此对抗现代社会情感商品化,富有理想主义色彩。三是变革型乡族小说,主要反映社会变革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地位、精神风貌的变化。它紧贴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四是文化型乡族小说,对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在现代性胁迫下的沉浮命运做了生动描绘。其次是研究新时期乡族小说的人物谱系。现代化使中国农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农民担当这场变革的主角,他们的价值观、思想观、道德伦理观也在现代化的阵痛中发生裂变。裂变的结果是三类农民的产生:最能体现农民奋斗精神的是乡村“能人”。他们个性鲜明,头脑精明,进取心强,是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军人物,其言行宰制着现代化在乡村的行进速度。令人忧虑的一类是乡村的贫困农民,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他们普遍呈现出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困。乡村贫困者中,有的是“人穷志不穷”,他们物质匮乏却有支撑自己生活的精神力量;有的是“人穷志也穷”,物质的长期亏空以及文化教育的严重缺失使他们丧失了改变贫穷的勇气和志气;有的是“志穷人不穷”,他们是物质富有的道德贫困者,极度的物欲追求使他们抛弃了道德情义,从而改写了乡村的经济伦理、社会伦理和生存伦理。改变乡村贫困群体,需要物质与精神双管齐下的“扶贫”措施。引人注目的一类是“边缘人”(流动农民),这是传统社会不可能存在的新现象。他们大规模地游走于乡村和城市间,促进了城乡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扩大了乡土边界,改变了社会结构,改写了传统农民形象。但是,“边缘人”中的大多数仍生活在社会底层,精神上承受着乡村和城市的双重挤压。这三类“新人”形象代表了新时期乡村社会各阶层人物,他们的集体出场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人物画廊。关注底层、替老百姓说话的平民情怀的灌注,使新时期乡族小说庚续了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再次是研究新时期乡族小说的审美哗变。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和本土现代化建设浪潮的浸润,作家们的创作路向发生了转轨,传统的以模仿为主的真实观转变为以内心想象为主的真实观,现代写作技巧入主现实主义创作,作家的写作姿态、文本的叙事方式、叙述话语都发生了锐变,跨文体写作成为时尚。悲剧和喜剧仍然是新时期乡族小说的两种主要美学风格。然而,悲剧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崇高,更贴近人性的原初本质;喜剧则进一步张扬了民间“笑”文化,通过民间智慧美刺社会的不良现象。新时期乡族小说的美学特色由此彰显。最后是研究新时期乡族小说与乡土民间文化的关系。现代化的不断进逼使乡土民间文化退缩到了乡村生活中狭窄而又偏僻的巷道。拯救民间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任。面对现代文化的强大攻势,民间习俗中剩存的强势部分不得不改头换面努力以新姿态适应时代需求,脆弱的部分则以不可阻挡的趋势迅速衰落,有的面临崩溃与消亡的危险处境。新时期乡族小说叙述民间文化并不是为了猎奇,而是通过有意味的形式隐喻道德伦理,反思社会问题,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乡土民间特色成就了新时期乡族小说的文化特性。新时期乡族小说秉承五四文学和解放区文学传统,肩负起紧跟时代反映时代、关注农民塑造农民、传承文化创造文化的重任。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出自己对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农民、农村、农业命运的深深思考,永远以表达思想为己任。3.期刊论文王毅杰.王开庆流动农民与市民间社会距离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8,(5)利用2007年末进行的南京流动儿童家长、市民问卷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城市两大群体间社会距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两群体间社会距离具有不对称性,个体社会经济地位越高,感知社会距离越小,同时社会网络有利于减小双方间社会距离.4.学位论文龚涛重庆市流动农民工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现况研究2006研究目的:1、掌握重庆市流动农民工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及其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2、为制定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信息和依据。研究内容:1、于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对重庆市1195名流动农民工进行乙型肝炎病原体检测;2、掌握该人群乙型肝炎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状况;3、分析评价该人群在乙型肝炎传播流行上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对策。研究方法:1、抽样调查:多级抽样,先从农民工比较集中的重庆市主城区域即沙坪坝区、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中随机抽取到南岸区,再从该区雇佣农民工较多的单位中各随机抽取一定量的样本。样本含量:根据相关文献乙型肝炎HBsAg感染率为15﹪,规定容许误差为δ=0.15,根据公式n=u'2pQ/δ'2,计算得其样本含量为968。2、问卷调查: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作,在农民工就业前体检时从中抽取部分人口,使用他评调查表,培训调查员,由调查员进行规范化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疾病史、危险因素暴露史、生活卫生习惯等。3、实验室检查,采取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病原体。研究结果:l、一般情况:该人群主要来自重庆市各郊县,少部分来自四川、贵州、安徽、河北、江西、福建、湖南、河南、湖北等省,全部为农村户口,在重庆市内租房居住。大部分人月收入为501~1000元,年龄在20~50岁之间,男性略多于女性。2、病原体检测结果:该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8.6﹪,其中男性为10.0﹪,女性为7.O﹪,其感染情况与我国一般人群的水平相近。男女两组HBsAg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该人群具有初中和高中文化者占94.8﹪,能正确描述乙型肝炎传播途径者占19.5﹪,回答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者占48.4﹪。人群中自己承认拥有两个以上性伴侣者占5.O﹪。4、对HBsAg阳性人群的进一步分析结果:在HBsAg阳性人群中有21.4﹪为HBsAg和HBeAg两项同为阳性,作为传染源的意义较大。具有输血、手术、针灸和口腔疾病就医史等危险因素者,在HBsAg阳性和阴性人群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HBsAg阳性和阴性人群间比较拥有两个以上性伴侣的比例,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经常外出就餐者所占比例在HBsAg阳性和阴性人群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该人群曾经献血者占22.3﹪,比较HBsAg阳性和阴性者的献血比例,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者中大多数人每天或每隔几天洗澡一次,绝大多数人饭前便后洗手,大多数人的租住房有卫生间,共同居住者大多为5人以下,有12.2﹪是5-10人共同租住。5、乙型肝炎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输血、口腔疾病就医史、两个以上性伴侣的OR值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输血、口腔疾病就医史、两个以上性伴侣均为该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1、该人群主要为青壮年,文化程度中低等,经济收入偏低,居住条件较拥挤,卫生条件简陋,缺乏乙型肝炎传播途径等有关知识。2、在HBsAg携带者中,部分人具有较大的传染性。3、由于该人群的流动性特点和在经济、文化、个人卫生习惯、生活卫生条件和卫生服务利用等因素方面都处于劣势,因此在乙型肝炎的传播和流行上具有特殊的流行病学意义。4、在农民工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及生存条件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加强健康教育,宣传乙型肝炎相关知识和健康安全的性生活,提倡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是加强对HBsAg阳性者的健康教育,推行免疫接种,推广分餐制,严格献血员的筛选等,是预防乙型肝炎进一步在该人群间以及该人群与城市居民之间传播流行的必要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本研究的主要特色及创新之处:1、紧密结合当前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从研究乙型肝炎感染状况的角度,关注流动人群特别是流动农民工人群的健康问题,使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和公共卫生问题不再受到忽视;2、以往未见有相关报道重庆市流动农民工的乙型肝炎感染状况,也少见其他地区的相关文献。本研究将为政府制定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依据。5.期刊论文王毅杰流动农民留城定居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05,(5)根据2002年南京市流动农民访谈式问卷调查,作者从社会经济地位、社会网络两方面对流动农民留城定居微观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变量中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城市生活时间,社会网络连续谱的两端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显著影响着流动农民的留城定居意愿.本文认为正是在这一社会网络格局下,流动农民与城里人形成的可能是一种隔离性融合.6.期刊论文李莉.LiLi游走的边缘人:新时期乡族小说的新形象-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5)游走的边缘人--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