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1经济学概述第1节什么是经济学?第2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与研究方法第3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4节经济学学科分支第5节十大经济学原理第6节学习经济学的好处Economy源于希腊语,意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古代汉语中的“经济”公元4世纪初东晋时代已正式使用“经济”一词。“经济”的意思是“经世济民”、“经国济物”,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之意。现代中文“经济”来源于日译英文经济学19世纪晚期传入中国,最初“economics”被直接译为“富国策”、“生计”、“理财学”等词。首先用汉字“经济学”翻译“economics”的是日本人。2第1节什么是经济学?对于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界并不存在一个被所有的经济学家都一致接受的说法。但不同的定义都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无限的欲望、稀缺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选择。一种比较流行的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科学。34欲望(wants)是指人们的需要,它是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具有不同层次:第一,基本的生理需要,即生存的需要。第二,安全和保障的需要:免受伤害、免受剥夺、生活上有保障等。第三,归属感与爱的需要。第四,尊重的需要。第五,认知需要,即求知欲。第六,审美需要。第七,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潜力的实现、对理想的追求。一、欲望5二、稀缺性资源稀缺(有限)Scarcity。稀缺性是个绝对、也是个相对的概念,但主要是相对的。绝对是指在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1)什么是资源?除了时间与信息两种重要的资源外,经济学讨论的资源基本上有三种: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6资源是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务)的手段或者物品。(2)资源与生产要素当资源被投入生产过程,用以生产最终产品与劳务时,它被称为生产要素。生产五要素人力---劳动L财力---资本K物力---土地N:一切自然资源技术---技术T智力---企业家才能E7(3)资源为什么是稀缺的?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一定时期内,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8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4)资源稀缺的例子淡水缺乏问题中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淡水总资源虽位居世界第6,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121位。全国669个城市,有400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缺水量达60亿吨。农村居民生活和农业也严重缺水,目前农村居民有4300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供水不足,每年平均干旱面积达4亿亩,缺水300亿立方米。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将减少到1760立方米,缺水将约达400亿至500亿立方米,同时可能会导致严重生态问题。9时间的稀缺据德国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以平均寿命80岁计算,一个德国人一生中要睡24年零4个月,工作时间只有7年,看电视的时间5年半,吃饭的时间5年。一个男人做家务的时间不多,有9个月左右,可在路上堵车的时间高达6个月。一生中人们向上帝祷告的时间是2个星期…10经济主体的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作出的选择。个人或家庭选择有限的收入如何支出才能获得最大满足;企业选择有限的资金如何使用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政府选择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1112三、选择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包括以下一些问题:即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物品或劳务(what)?(2)生产多少某种物品或劳务(howmany)?(3)怎样生产这些物品或劳务(how)?(4)何时生产这些物品或劳务(when)?(5)为谁生产这些物品或劳务(forwhom)?13(一)个体选择的考察:机会成本和边际分析1、取舍选择与机会成本取舍选择: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一种特定的用途上。机会成本:一种资源有多种用途,使用一种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的所能产生的最大收益。进行取舍选择的正确原则就是选择能够使得资源产生最大价值的用途。14从理论上说,机会成本是某项资源改作它用的各种可能中最优的选择;但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只能是其它使用中能够满意的选择。机会成本虽然不构成一般意义上的成本,不构成实际支出,也不入账,但它是决策者进行正确决策所必须考虑的现实的因素。忽视了机会成本,往往有可能使决策发生失误。15案例:如何理解机会成本?投资者王某可以选择股票和储蓄存款两种投资方式。他于2014年1月1日用1万元购进某种股票,经过一年的操作,到2015年1月1日,投资股票净收益为450元。如果当时他将这1万元存入银行,假定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的年利率为2.25%,扣除利息税,则有180元的实际利息净收益。从上例可以看出,这180元就是王某投资股票而放弃储蓄存款的机会成本。若考虑机会成本,王某的实际收益应为270元,而不是450元。如果到2015年1月1日,王某投资股票获得的净收益为150元,若考虑机会成本,他的实际收益则是亏损30元。机会成本是经济学家思考问题的一个基点。它告诉我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获得的同时总要损失掉其他的东西,或者说,有收益就必有成本。经济学认为:人们通过权衡收益和成本(机会成本)来作出理性选择。16172、多少选择与边际分析类似一种活动做出是否增加或减少一点点的决策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边际决策,相应的研究方法被称为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是理解人们做出最优选择的基础。一辆开出站的长途汽车,应该对中途上车的乘客收多少钱?1.分工和贸易(微观视角)当存在分工时,每个人就可以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一种物品或劳动的生产,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整个社会的总产出。分工产生了贸易的需要18世纪一家别针工厂“一个工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别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这十个工人每日就可成针四万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四千八百枚。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二)个体选择的相互作用与经济体制18192.经济与经济体制(宏观视角)经济体制是协调社会中个体选择的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制度模式。两种基本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消费品为私人产权,生产资料的产权为社会产权。(全民所有)通过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协调经济活动市场经济以私人产权为基础,市场交易实质是私人产权的交换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看不见的手)协调经济活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产权的界定两种基本经济体制的比较20本质区别是什么?决策方式的区别计划经济是集中决策,依靠从上到下的指令性计划来安排生产。市场经济是分散决策,经济个体自主决策。计划经济貌似完美,实际则不可行,经济绩效非常差。市场经济看起来混乱、无人协调,但能够将经济个体的选择完美衔接,经济绩效好。21计划经济:短缺经济市场经济:物质极大丰富22“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中,引导经济个体行为的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即价格。价格机制解决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基本问题。价格指引分散的个人自由决策,个人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也实现了社会福利的最大化。2324军用品产量民用品产量CDE1200100060050090011001500140013001400FBA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线曲线、生产转换线):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四、生产可能性边界25引出以下四个问题:①为什么所能生产的军用品与民用品是有限的?②生产的军用品与民用品该怎么组合?③为什么有时生产组合只能在H点上?④如何使生产组合达到G点上?军用品民用品CDHG生产可能性边界第二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与研究方法一、经济学的若干基本假设二、对基本假设的质疑三、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26一、经济学的若干基本假设(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主体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经济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最优化。(二)产权明确产权:由法律和伦理所确定的个人或厂商对财产的权力。经济学认为,在理想化的市场经济中,一切市场行为都必须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27(三)完全信息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并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成本,信息也是完全对称的。(四)厂商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厂商(firm)是指运用生产要素,生产产品与劳务的私人经济单位。厂商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追求利润。28亚当斯密:主观为己,客观为人只要让每个资本所有者充分自由地去追求自己的最大利润,客观上就会增进他人和社会的公共利益。而且这种自私心越强烈,追逐利润的劲头越大,就会对他人和社会贡献越大。原话:“在这场合,像在其他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29二、对基本假设的质疑对于上述基本假设,经济学家均承认它们与实际经济生活存在很大差距。30涉及代际(子孙后代)的经济问题,例如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时,如果按照经济人假设来确定当代人的行为,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利在当代,祸在子孙的局面。厂商内部也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各自有不同的小算盘,未必都按照利润最大化来行事。完全信息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可能存在。人在很多时候也未必是理性的。三、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给定假设,简化关系假定某些条件不变,分析一个或几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二)放松假设,逼近现实不断放松假设,用与现实状况更加接近的非理想状态来取代理想状态,并分析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31三人孤岛开罐头物理学家、化学家和经济学家漂流到一个孤岛上,十分饥饿。这时海面上漂来一个罐头。物理学家说:“我们可以用岩石对罐头施以动量,使其表层疲劳而断裂。”化学家说:“我们可以生火,将罐头加热,使它膨胀以至破裂。”经济学家则说:“假设我们有一个开罐头的起子……。”——经济学家总是从假设开始32第三节经济学分析方法一、微观分析、宏观分析与结构分析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与比较静态分析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33一、微观分析、宏观分析与结构分析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经济主体为考察出发点,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经济行为,并通过单个经济主体行为的叠加,研究单个行业、单个市场的变化。微观经济分析又被称为个量分析。3435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独立的考察出发点,研究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周期波动等全局性的问题。宏观经济分析又称为总量分析。注意:不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宏观问题,反之亦然。如就业36结构分析又称为部门分析或总量分解。这种方法把国民经济总量分解为具有不同特点的部门,来进行分析。这些部门相对于单个经济主体来说是总量,相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又不是总量。结构分析常常被用来分析产业和地区经济。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具备的条件。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的变化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种经济事物的方法。例如,研究均衡价格时,舍掉时间、地点等因素,并假定影响均衡价格的其他因素静止不变,单纯分析该商品的供求达于均衡状态时价格的决定。37动态分析:是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所进行的分析,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以及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等。重要特点是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38比较静态分析: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例如,已知某商品的供求状况,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