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_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意义,工作中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培养学生利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方法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决定;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分析和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2.过程与方法理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历史对比,专题讨论。(1)阅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内容,从历史的角度,讨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利弊;(2)通过比较法,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3)社会主义初期阶段需要长期坚持市场经济体制,使学生认识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一百年不动摇。4.【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2.教学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5.【教学过程】6.导入新课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离不开历史上一次伟大的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引入本课的学习。7.讲授新课8.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1)经济:文革结束后前两年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2)思想: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2、内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1)思想上: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上: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3)经济上: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3、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合作探究1】归纳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会议名称召开时间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八七会议1927年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遵义会议1935年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合作探究2】: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巨变结果任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合作探究3】:领导核心形成标志思想成果第一代毛泽东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第二代邓小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第三代江泽民1992年十四大三个代表思想二、经济体制改革1、含义: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2、前提、实质、目的、目标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质: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目的: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教师提问】: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学生回答】【教师讲解】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是否得到健康发展,所以要选择农业首先改革。其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从农村改革。人民公社化严重地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2)内容:经营方式改革:全国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普遍实行:1980年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③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概括总结】: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基层组织: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村经济管理:由统购派购制度到市场机制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到多样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注:联产承包制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仍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农民集体所有,农民拥有经营权。】(4)意义①农民: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的生产积极性;②农村: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村出现了历史性变革;③农业:农业得到极大发展;④促进了城市的改革。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阅读“56页历史纵横”回答问题:材料反映了义个什么问题?】(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导致政企职责不明。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从而造成企业缺乏自主权。c.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2)全面展开:1984年以后。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②内容:a.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b.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5、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必要性①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②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a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b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2)可能性①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物质基础)②邓小平南巡讲话,冲破思想束缚(思想基础)2、过程(1)提出: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内容:a、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市场经济到底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等问题。b、明确提出了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目标确立: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理论完善:a、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b、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4)初步建立:21世纪初。3、意义(巨大成就)(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2)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知识扩展】不同时期人民对物质生活水平的不同追求: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向往的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20世纪70年代,人们追求的是“三转一响”: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和收音机;20世纪80年代,人们追求的是“三件宝”: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20世纪90年代,人们追求的“三件宝”:楼房、汽车、电脑;不同时期人们对富裕程度的不同说法:20世纪80年代人们渴望成为“万元户”;21世纪人们的说法是“十万元是个贫困户,百万元才刚起步,千万元是马马虎虎。”【课程小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答:农村、城市、市场领域三个方面展开;在农村改革中,主要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克服了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城市中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主要围绕着增强企业活力这一中心,通过政企分开、简政放权,通过推行多种所有制形式经济,通过改革分配制度等,调动了企业和领导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率,推动我国工业生产持续高速发展。市场领域内建立起国家宏观控制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课后作业】完成本课的校本作业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