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PowerPoint演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EconomicgrowthandEconomiccycle1、掌握经济增长的概念及内涵2、介绍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经济增长模型3、了解经济周期的含义及原因1第一节:经济增长第二节:经济周期本章学习目的本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增长美国经济学家J·库兹涅茨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相适应的基础上的。”第一,经济实力的增长是核心第二,技术进步是必要条件第三,制度与意识是充分条件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库兹涅茨总结出6个基本特征:1、人均产量、资本高增长率2、生产率迅速增长3、经济结构快速变革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变革5、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6、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不平衡经济增长三、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意味着产量或财富的增加,需用总生产函数来研究增长的源泉。Y=A×F(K,L)Y-产量,K-资本、L-劳动,A-技术。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美国经济学家R·索洛的研究,美国在1909~1940年间,平均年经济增长率为2.9%。其中:•资本为0.32%,贡献占11%•劳动为1.09%,贡献占38%•技术进步为1.49%,贡献占51%11%38%51%资本贡献率11%劳动贡献率技术贡献率51%第二节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模型:表述经济增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或图形。一、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型(Harrod-Domarmodel)这一模型是在40年代分别由英国经济学家R·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E·多马提出来的。他们所提出的模型基本相似,故称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1.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设:第一,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二,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为固定技术系数.第三,规模收益不变。第四,不考虑技术进步。第五,投资率等于储蓄率。2.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G=s/v式中,G-经济增长率。S-储蓄率,-V-资本一产量比率,即资本/产量。哈罗德-多马模型例如,假定储蓄率S为15%,资本一产出比率v为3:1,即一美元产出需三美元资本投入,经济增长率G为多少?G=S/v=15/3=5(%)在资本一产量比率v不变的条件下,储蓄率高,则经济增长率高。可见,这一模型强调的是资本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的是资本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S=G×v=5%×3=15%。说明:要达到5%的产出增长率,储蓄率必须达到15%。多马模型3、多马模型是G=S,式中:产出-资本比率,即:一美元资本的投资所能生产的产出,S-储蓄率。因为=1/v所以,这一模型与哈罗德模型基本相同如:S储蓄率为15%,产出-资本比率1/3G=S=15×1/3=5(%)结果是相同的!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1.古典的经济增长理论美经济学家丹尼森(E.F.Dennison)认为: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组合起来的增长,即取决于总要素的投入。•2.古典模型的基本模型公式是:△Y/Y=(△L/L)+(△K/K)式中:△Y/Y产出增长率,△L/L-劳动增加率,△K/K-资本增加率,劳动贡献率,资本贡献率。LMPkMP例题:•例如:美国在1889-1957年间劳动贡献率为75%,劳动增加率为1%,资本贡献率为25%,资本增加率为3%。依据公式:△Y/Y=(△L/L)+(△K/K)经济增长率=75%×1%+25%×3%•=7.5%+7.5%=1.5%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1.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设•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以变的•考虑到技术进步的影响(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2.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肯德里克(J.Kendrick)发现:产出的增长率一般大于投资率.如投入增长2%,产出增长3%。如:美国1919-1957年间,要素投入增长的生产率为1.1%,产出增长率为3.2%。即:△Y/Y>(△L/L)+(△K/K)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将技术进步产生的要素生产率增加的贡献加入到模型中,成为内生变量。公式是:式中:△A/A为技术进步率。1△Y/Y=(△L/L)+(△K/K)+△A/A例题:•如:美国在1919~1957年间劳动贡献率为75%,劳动增加率为1.2%,资本贡献率为25%,资本增加率为3%,技术贡献率为1.5%依据公式:△Y/Y=(△L/L)+(△K/K)+△A/A经济增长率=75%×1.2%+25%×3%+1.5%=3.15%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2、模型:k--人均资本增量,k--人均资本量Sy--人均储蓄量,n--劳动增长率,--折旧率knsyk)(人均新增的资本占用量转为投资美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索洛(Solow.robertM.)认为:充分就业时的人均资本增量k=0人均产量不变,处于长期均衡状态1、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例题:人均资本量k=1000;人均储蓄量Sy=1000,劳动力增长率n=1.2%,折旧率为8%。计算:人均资本增量△k是多少?△k=1000-(0.12+0.08)×1000=80美元)knsyk)((人均资本量)E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Y(产出量))()(kfYkn)(ksfEyEkk图18-1新古典增长模型资本深化资本广化●knsyk)(人均储蓄曲线人均产出曲线人均投资曲线△k=0经济增长的七十规律•经济以每年X%的速度增长,则该变量翻一番的时间t=70/X•证明:根据At=A0(1+X%)t•其中:A0为变量A的初始值,At为A在第t年的数值,•令:At=2A0•则有:2A0=A0(1+X%)t•消去A0,并取自然对数有:•tln(1+X%)=ln2•t=ln2/ln(1+X%)=0.70/X%=70/X•根据两个近似等量:ln2≈0.70,ln(1+X%)t≈X%例题:•设:经济增长率为10%、9%、8%•T=70/10=7(年)•T=70/9=7.7(年)•T=70/8=8.7(年)•我国1994-2001年GDP年平均增长率为8.41%•我国1994年GDP总量为46670亿元,•2001年为94346亿元。•我国1997-2005年GDP年平均增长率为8.45%1997年74462.6亿元;2005年182321.0亿元GDP增长率•1993199419951996199713.40%11.80%10.20%9.70%8.80%199819992000200120027.80%7.10%8.00%7.30%8.00%2003200420059.10%10.10%9.90%新经济增长理论•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罗默、诺思、卢卡斯等人立足于舒尔茨等人创立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将人力资本因素系统地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创立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知识积累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取代物质因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和原动力。他们不仅自身收益是递增的,而且能通过其外部效应使物质资本及其他因素也产生递增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诺思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当今世界有美、英、法、德、日等20多个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消费着世界产量的3/4。人口占世界人口的3/4,消费着世界产量的1/4。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条件。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1、资本投入不足;•2、劳动生产率低下;•3、资源贫乏;•4、技术落后;•5、分配不公;•6、制度、政权不稳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1、工、农业现代化战略•2、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3、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4、平衡增长战略控制人口战略•5、农业多样化战略•6、赶超战略•7、起飞战略•8、控制人口战略等…….三、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WCED)认为:可持续发展应有具有三个特征:•1、维护全面的生活质量;•2、维护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3、避免持续的环境损害。•必须坚持四个原则:•1、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生产率的持续提高•2、系统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框架—以人为中心,以自然为基础•3、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平等标准—横向和纵向•4、和谐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节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的第一次生产过剩性经济危机,以后每隔10年左右就有一次这样的危机,1929年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震惊全球。从那时以来,经济周期就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主题之一。经济危机中的华而街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一、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特点1、什么是经济周期: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古典:GDP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现代:经济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GDP时间繁荣潜在的GDP萧条衰退复苏繁荣萧条扩张收缩扩张收缩二、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其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性阶段。中国1978-1997年经济波动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的特点:1、繁荣: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其特征为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2、衰退:是从繁荣到萧条的过渡时期,这时经济开始从顶峰下降,但仍未达到谷底。3、萧条:国民收人低于充分就业水平。其特征为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跌,失业严重,公众对未来悲观。萧条的最低点称为谷底,这时就业与产量跌至最低。4、复苏:是从萧条到繁荣的过渡时期,这时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但仍未达到顶峰。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分类1.朱格拉周期:中周期(9-10年)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C·朱格拉在他的《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发生周期》一书中提出。他对较长时期的工业经济周期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经济中平均每一个周期为9~10年。美国经济学家A·汉森把这种周期称为“主要经济周期”,并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出美国1795~1937年间共有17个这样的周期,其平均长度为8.35年。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分类2.基钦周期:短周期(3-4年)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J·基钦在《经济因素中的周期与趋势》中研究了1890~1922年间英国与美国的物价、银行结算、利率等指标,认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与次要周期两种。次要周期为3~4年一次。A·汉森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出美国1807~1937年间共有37个这样的周期,其平均长度为3.51年。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分类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1925年,俄国经济学家w·康德拉季耶夫在《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中研究了美国、英国、法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长期的时间序列资料,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有一种为期50~60年,平均长度为54年左右的长期波动。这就是长周期,又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分类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J·库兹涅茨在《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中提出了存在一种与房屋建筑业相关的经济周期,这种周期长度在15~25年之间,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被称为库兹涅茨周期,或建筑业周期。二、对经济周期的解释用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经济周期。1.乘数与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在国民经济中,投资与国民收入是相互影响的。乘数原理说明了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当投资增加1美元,国民收入会增加数美无,而加速原理说明国民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的影响。当国民收入增加时,又会使需求增加,物价上涨,进而刺激投资;投资增长又会…如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