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教程1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经济学说史教程》TextbookofHistoryofEconomicTheory第二版主编陈孟熙副主编郭建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学说史教程2第二十一章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本章重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第三节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第四节凯恩斯理论的源与流•第五节对凯恩斯理论的分析与评论•阅读书目•思考题经济学说史教程3第二十一章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几乎全部包含在他的最主要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之中。该书使他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家,直到目前仍然具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本章第一节说明凯恩斯经济学说产生的时代和学术背景。第二、第三和第四节依次论述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经济政策观点和他的经济理论的源与流。在第五节中,对凯恩斯理论作出分析和评论,并对该理论在我国的借鉴意义予以探讨。本章重点经济学说史教程4第一节概述一、凯恩斯的生平与著作1.生平: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经济学,后任该院院士并执教。1906年,进入统治印度的机关1913—1914年,为印度通货与皇家委员会成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财政部工作。战后充任该部驻巴黎和会的代表,嗣后成为英国财政大臣顾问团的顾问和英格兰银行的董事。1944年,率领英国代表团,参加国际货币会议,为创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复兴和开发银行两个机构做出了贡献。他也是国家互助人寿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和一家投资公司的负责人。经济学说史教程5第一节概述2.著作:《印度的通货和财政》,《货币改革论》,《货币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通论》是凯恩斯的最重要的著作。经济学说史教程6第一节概述二、凯恩斯所处的时代•在凯恩斯生活的年代,出现的主要经济事件是发生于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经济上的严重萧条导致了社会动乱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使资本主义在政治上濒于崩溃。•这次危机最先以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表现出来。股票市场的崩溃带来了货币金融危机,银行倒闭,生产萎缩,失业增长,物价和工资急剧下降。经济学说史教程7第一节概述•为了维护本国的企业和就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对外贸易中毫无例外地采取了“以邻为壑”的政策。一方面以津贴补偿的办法来刺激出口,另一方面又用关税壁垒等手段制止进口。其后果是,外贸锐减,各国俱受其害。真正使资本主义世界走出大萧条阴影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凯恩斯便辞世而去。经济学说史教程8第一节概述•对于这次危机和大萧条,当时的西方政治当局总的说来拿不出任何有效的对策来解决问题。原因在于他们坚信在一个无阻力的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社会,严重和长期的危机和萧条状况不可能出现。•尽管在实践上,西方国家要求并且已经执行国家干预的政策以解决危机,然而在经济理论上,西方经济学界仍然继续鼓吹并且主张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这就样发生了矛盾。经济学说史教程9第一节概述•处于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西方国家的利益,西方经济学必须改变自己传统的说法。凯恩斯在《通论》中所做的正是如此。凯恩斯仅仅修改和补充了传统经济学的关于失业的部分而保留了其他部分。凯恩斯并没有完全放弃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教义,他所做的仅仅是给这个教义加上一个条件。经济学说史教程10第二节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一、西方国民收入的概念和宏观经济问题•凯恩斯对西方宏观经济运行的观点可通过下图来理解:企业公众储蓄工资、利息等消费投资经济学说史教程11第二节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假设把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全部企业合并成为一个企业;另一方面,把这个国家或社会的全体居民合并成为一个人,这个人被称为公众。这是西方经济学国民收入概念的核心。国家全部产品价值总和=生产产品而支付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经济学说史教程12第二节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国家某1年内生产价值100元的产品,如果公众把手中的钱全部购买生产出来的产品,那么社会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宏观经济就被认为是稳定地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这时的均衡的国民收入等于100元。•如果公众没有把所有的钱用来购买产品,企业就会亏本,这个国家就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状态,即处于萧条状态。这是第一个方面的宏观经济问题。•如果公众还拿出过去已经被储蓄起来的钱来购买产品,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市场上会出现求过于供的现象,就会出现通货膨胀,从而产生第二个方面的宏观经济问题。经济学说史教程13第二节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二、萨伊定律与凯恩斯定律1.萨伊定律:对于第一个问题,在凯恩斯以前的正统的传统学说认为它不会出现,总供给永远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等于总需求。萨伊定律宣称: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这就意味着二者的总量永远相等;据说人类永无止境的需求欲望使二者永远相等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马克思已经在《资本论》和其他著作中对萨伊的销售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经济学说史教程14第二节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2.凯恩斯定律•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投资与储蓄是由不同的人群所进行的,没理由相信二者的数量永远相等于充分就业的水平。•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下,社会上必然存在多余的生产能力,社会总能生产出与需求相等的供给量。即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这一说法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之为凯恩斯定律。•他没有真正否定萨伊定律,而是给该定律的成立增添了一个条件:在充分就业的储蓄等于投资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均衡值才能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经济学说史教程15第二节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三、消费函数•凯恩斯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当人们较为富有的时候,他们的消费量也会增加,但是,消费量的增加不像国民收入增加的那样快。•国民收入的数量与消费量的这种增加的关系被称为消费函数。正如上面已经说过的那样,消费函数所表明的关系是: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消费量也将增加,但后者的增加量小于前者的增加量。经济学说史教程16第二节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所要指出的事实是:当国民收入为一定值时,消费量的数值取决于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而当国民收入的数值越来越高时(即越来越接近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时),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越来越低。经济学说史教程17第二节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四、投资诱导•凯恩斯认为,投资的大小取决于投资的诱导。诱导越大,投资越大;反之亦然。投资诱导等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的差额。这就是说:投资的诱导等于预期利润率与利息率之间的差额。•这是因为,只有当预期利润率至少等于利息率时,资本家才肯进行投资;否则,如果预期利润率小于利息率,资本家便不会投资,而宁可把资本存放在银行里,以便取得较高的利息收入。经济学说史教程18第二节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五、资本边际效率•凯恩斯认为,资本家之所以愿意在目前付出代价经营企业,是想在将来从经营中获取收益。这种收益被称为预期收益。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与预期利润率是大致相同的概念;它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机器等设备的市场价格和预期收益。经济学说史教程19第二节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六、利息率凯恩斯认为,利息率的决定取决于两个因素:1.流动性偏好•流动性是指财富从一种形式转移到另一种形式的难易程度。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财富形式。人们愿意持有现款称为人们具有流动性偏好。这根源于三个心理上的原因或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把社会上一切人和企事业单位所存放的货币加在一起便构成社会的货币需求。经济学说史教程20第二节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2.货币数量•货币数量就是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在西方被认为是大体由国家决定和控制的。货币供给量(或货币数量)包含三个组成部分: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在西方,占决定性比重的是银行存款。•西方国家要求银行具备一定量现款,这笔现款被称为准备金。准备金与存款之间的比例称为准备率。–准备金一定,提高或降低准备率可以减少或增加存款数量,从而减少或增加货币供给量。–准备率一定,增加或减少准备金可以增加或减少银行存款,从而增加或减少货币数量。经济学说史教程21第二节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凯恩斯认为,对货币的需求和货币的供给(即货币数量)决定了利息率的高低。在一定的流动性偏好之下,即在一定的货币需求之下,国家可以通过控制货币数量的多寡而控制利息率的高低。•凯恩斯认为资本家是否进行投资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的差额。既然利息率的高低被认为可以由国家通过对货币数量的增减而加以控制,那么,他声称,在一定的流动性偏好之下,国家可以通过对货币数量的控制来最终决定投资数量的多寡。经济学说史教程22第二节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七、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资本边际效率利息率消费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投资国民收入货币数量流动性偏好预期收益资本设备的市场价格经济学说史教程23第二节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在凯恩斯生活的年代中,西方世界出现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作为资产阶级统治集团中的人物,凯恩斯自然企图寻找解决的办法以便拯救资本主义制度,也就是要减少失业量,使恢复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也就等于恢复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国民收入的数量。为了找到提高或恢复国民收入的办法,凯恩斯必须首先考察西方国民收入是怎样决定的,受到哪些变量的影响,凯恩斯的理论体系即在为这一问题提供答案。经济学说史教程24第三节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一、凯恩斯的政策建议•通过货币政策,西方国家可以提高或者减少国民收入的水平。在萧条时期,西方国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使总需求或国民收入增加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当经济活动过热,出现通货膨胀的危险时,国家同样可以使用货币政策来使总需求或国民收入减少到充分就业的水平。经济学说史教程25第三节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然而,凯恩斯宣称:货币政策固然有效,但由于下面的两个原因,它的效果不会很大:–1.资本边际效率是一个数值波动剧烈的变量,因为决定资本边际效率的数值的因素之一是预期收益。–2.凯恩斯认为,通过货币数量的增加来降低利息率最终会碰到利息率的下限。此时就不可能促使资本家进行投资,货币政策不能发生作用。经济学说史教程26第三节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根据上述的分析,凯恩斯作出了结论。他认为,必须通过一定的财政政策,由国家直接进行投资或进行消费来弥补私人消费和投资的不足,以提高国民收入。换言之,医治失业和危机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政策是财政政策。经济学说史教程27第三节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二、实行凯恩斯政策建议的措施1.财政政策的运用•实行财政政策的措施可以说就是改变预算支出和预算收入这两个方面。1.改变预算支出。在消费项目中,国家可以增加或减少对物品和劳务的开支。2.改变预算收入。西方国家的收入主要是税收。经济学说史教程28第三节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2.货币政策的运用•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货币数量的控制来改变利息率,并通过利息率的改变来增加投资,以使国民收入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1.改变准备率。–2.公开市场业务。–3.改变贴现率。–4.道义劝告。经济学说史教程29第四节凯恩斯理论的源与流一、《通论》中心思想的先驱者•《通论》出版前,当时的西方经济学者否认大量的失业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长期存在而。凯恩斯承认“富裕中的贫困”可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长期存在并且企图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富裕中的贫困”是指:一方面社会具有闲置不用的生产能力和大量积压的商品;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口却由于失业而处于缺乏商品的贫困之中。这些思想在《通论》出版以前已在西方出现。经济学说史教程30第四节凯恩斯理论的源与流•马尔萨斯是有效需求不足论的先驱者他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存在着生产过剩危机的可能性。为了避免这种危机,必须让“不生产阶级”的人把过剩的商品买去。马尔萨斯的说法可以为浪费性的支出,进行辩护;任何浪费性的开支可以被认为具有扩大总需求的功能,从而可以增加国民收入。经济学说史教程31第四节凯恩斯理论的源与流•追求贸易顺差的重商主义者也是凯恩斯《通论》中心思想的先驱者在凯恩斯看来,重商主义者对顺差能增加国家财富的解释虽未必正确,但追求顺差的政策目标还是有道理的。但凯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