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案(通用5篇)笔者精心整合了关于“幼儿园数学教案(通用5篇)”的相关信息,诚挚邀请您品读。每位教师均需准备教案和课件,如今起步准备教案也并不晚。教案可谓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关键。望本文对您有所启发,仅供参考!幼儿园数学教案【第一篇】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根据“”“”“活动目标1、根据“”“2、会正确运用“”“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PPT课件、小黑板5个、操作卡15张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PPT情景引入大海深处的故事。教师:美丽的大海深处一群小鱼在快乐的游来游去,我们一起学一学吧。二、基本部分:1、通过课件大鳄鱼吃数量多的小鱼,初步感知大于号。教师:啊,谁来了?大鲨鱼来吃小鱼了,大鲨鱼什么样子?请幼儿学一学大鲨鱼张大嘴巴的样子。小鱼吓的赶快逃跑,鲨鱼会吃哪边的小鱼呢?学学大鲨鱼对着多的小鱼张大嘴边做出吃的样子。2、聪明的小鱼隐身变成数字,猜猜它会吃哪个数字,为什么?初步理解不等式含义。3、认识大于号:有人把大鲨鱼吃小鱼记录了下来,这个和大鲨鱼一样张大嘴巴对着前面的大数字的符号就叫“大于号”。4、操作:从黑板前的五组数字卡片中找出运用大于号的卡片,请幼儿粘贴大于号,进一步巩固对大于号的认识。5、认识小于号,其中一组为什么不能用大于号表示,该怎么办?出示小于号,让幼儿比较发现他们的开口方向。6、教师小结:关于大于号小于号还有一首有趣的儿歌:大于号大于号,大嘴巴对着前面的大数笑,小于号小于号,小尾巴对着前面的小数摇摇摇。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7、你们现在知道谁是大于号、谁是小于号了吗?幼儿两人一组数字卡,请幼儿选择合适的符号贴在中间,展示操作结果。三、结束部分游戏:鳄鱼来了,活动结束。(游戏玩法:先请一组幼儿玩游戏,其他幼儿用动作做出相应符号的动作。逐渐增多幼儿人数,游戏三次结束。)幼儿园数学教案【第二篇】一.设计意图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指导幼儿粗浅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各种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通过指导幼儿初步感知时间这个概念,发展幼儿的“时间感”。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是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为此,我在活动设计中,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数字和故事巧妙结合,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留下余地。二.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2.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活动重点: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活动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三.活动准备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日历。四.活动过程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并提问有几座房子?大的有几座?小的有几座?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设疑:为什么老师把有的.房子画得大,有的画得小呢?请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来,分别认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5.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6.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活动延伸: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7以内的数)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7以内的数)活动目标: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活动准备:1-7的数字娃娃,大写数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图片7张,四个星期转盘,星期娃娃头饰每人一个。活动过程:一、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1:今天数字娃娃也来到我们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同时出示无序的数字1—7),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数字娃娃排队,还要说出排在第一的是哪个数字娃娃。2:以“数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形式巩固邻数。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朋友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朋友。幼儿回答:二、二、二,你的朋友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朋友。二、新授: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1:现在我们要和数字娃娃一起来听一个童话故事,听的时侯要仔细听,故事里讲了什么。老师讲述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讲完后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老师随幼儿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顺序。)强调: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请你们帮星期妹妹来排队,好吗?(排好队后读一读)2:转盘游戏“找邻居”。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请个别幼儿操作。规则:转动转盘后,指到星期几,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游戏反复进行3—4次。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三:幼儿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幼儿分成3大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是星期几和星期几。(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感念。)四:活动评价: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讲讲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五: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接着星期一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继续进行。幼儿园数学教案【第三篇】活动目标感知废旧物的妙用,知道要节约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会拼、拆纸盒,初步建立形与体的双向联想重点难点重点: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难点:由平面纸张制作立体纸盒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基本掌握它们的特征物质准备:各种废旧纸盒(长方体、正方体);制作纸盒的各种材料:废旧纸盒和旧挂历纸、笔、剪刀、回形针、双面胶、浆糊、抹布等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以“纸盒厂需要一批纸盒急用,请小朋友帮忙制作”引出课题。二、感知立方体请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旧纸盒,提问:1.你带来的纸盒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2.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有什么特点3.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怎么样的幼儿边观察,边自由交流。建议幼儿每数一个面标上一个数字(从“1”开始按顺序标数字),标上数字后,观察有几个面,每个面是怎样的。三、初步感知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1.拆纸盒师:“请小朋友把纸盒拆开来,看看纸盒子会变成什么样子”幼儿拆纸盒,互相交流纸盒拆后的样子。2.纸盒还原请幼儿把纸盒还原,并讨论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师:“你能把纸盒变回原来的样子吗”请个别幼儿演示,大家反复练习。讨论:“平面的纸是怎样变成纸盒的”3.了解粘合面的'作用师:“大家找一找,刚才写的数字都在哪里,除了有数字的面以外,还有其他面吗这些没有标数字的面刚才躲在哪里有什么用”(重合、粘贴、封口)四、尝试做纸盒1.教师示范用旧挂历纸做纸盒。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3.请幼儿把做好的纸盒送到“纸盒厂”。延伸活动把有关材料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在自选活动中继续操作。活动评析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无论从目标的制定、教学具的选择还是过程的组织都体现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环境教育特点。首先,废旧纸盒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也是较多的废弃品,幼儿平常只是看或用纸盒子而没有去动手做过纸盒子。让幼儿拼拆旧纸盒,既能让幼儿较直观形象地感知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而且能让幼儿在玩中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废品可以用、可以玩、可以为我们服务。因此,用纸盒子进行教学能取得一举两得的作用。其次,用旧挂历做纸盒子,既美观、不易破碎,又节约了纸张。二、效果分析本次活动所用的旧纸盒、旧挂历都是幼儿从家里收集来的,这些本来都是扔在垃圾堆里的废弃物,现在发挥了这么大的用处,因而活动中孩子们玩得很专注。整个活动提供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满足了大班幼儿喜欢交流的特点,在拆的过程中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巩固了知识,做纸盒再一次满足了幼儿的动手欲望,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幼儿园数学教案【第四篇】活动过程:一、儿歌:《逗蚂蚁》,引出蚂蚁。老师(出示蚂蚁图片)这是谁?你想逗蚂蚁玩吗?我们准备一碗饭菜,请蚂蚁来吃吧!师生共同念儿歌《逗蚂蚁》。二、数蚂蚁。老师:蚂蚁吃完了饭,快快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吧!看看有几群蚂蚁爬来了?你能很快地看出每群蚂蚁有几只吗?引导幼儿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判断每群蚂蚁的数量,并给蚂蚁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老师(指一群为10只的蚂蚁):这群蚂蚁有几只?10只蚂蚁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你认识数字10吗?它是什么样子呢?老师出示10的数卡,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0,知道数字10是由1和0组成的。老师:你能说说数字10还可以表示哪些东西吗?三、幼儿操作活动。找出数量为10的小动物,请幼儿观察画面,目测接数每群动物的`数量,圈出数量为10的小动物。认一认画一画。观察画面上数字,在方格里添画相应数量的圆点。数物拼板。四、活动评价:请幼儿展示操作活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在户外体育活动“蚂蚁运粮”中,引导每组幼儿数一数小组同伴运了多少粮食。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数字10,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2、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仔细观察判断小动物的数量。3、在活动中能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幼儿认识9以内的数字,感受过9以内的数量。教具图片一张,710的数卡个一张。幼儿用书人手。活动反思: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能紧紧把握这个理念,既让能力强的幼儿充分表现,又尽量照顾到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把表现的机会尽量让给孩子,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找回自信,锻炼各种能力,使他们也能得到发展。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教师不仅让幼儿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幼儿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设置问题如:“你看10是什么样子的?”“什么东西可以用10来表示?”让幼儿在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