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与意义证券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资本市场,证券公司作为这个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由于其在证券市场上同时担任多种角色(发行中介、交易中介、投资者、融资者、信息提供者等)而处于证券业的核心位置,从而成为证券业风险的聚合处和汇集点。现代证券公司的业务具有高信用性、高流动性、高预期性、高虚拟性的特点,使得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和难以把握。弹指一挥间,中国的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二十五年的发展历程:一、第一阶段:八十年代的萌芽期股票发行和证券公司成立。从1980年8月人民银行抚顺支行代理企业发行211万元股票,1986年8月沈阳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开办窗口交易,代客买卖股票和企业债券,到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下拨资金组建33家证券公司,财政部同时也组建一批证券公司。在深沪交易所诞生之前,新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十年漫长的萌芽期。这一阶段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市场规则不完善,从自发发行股票到分散交易都面临着市场规则的建设问题;另一方面证券公司刚刚成立,证券市场和证券公司的监管主体不是很明确。1985年国家紧缩银根,国务院开始关注资本市场建设。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1988年大中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开始试点,由于市场中介没有完善,深圳市场推出的深圳发展银行和万科公司的股票却发不出去;同时证券市场自发分散交易带来的弊病已经显露无疑,缺乏法律规范管理,透明度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对社会安定已经造成不良影响。二、第二阶段:九十年代的建设期(一)交易场所的建立和市场基调的确定。1990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相继诞生,从此结束了各自为政、分散交易的时代,标志着证券市场由自发分散走向集中统一规范发行和交易的新时代。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解决了中国证券市场姓“资”姓“社”的相关争论。(二)监管体制的建立。1992年各地股份制公司很快地发展起来,出现了新一轮股票热。同年8月11日,深圳发生了“8·10事件(即深圳以发售认股抽签表的方式发行5亿元新股,由于一些网点组织工作有问题,造成多数售表点秩序混乱,并发生冲突),第一章绪论2国务院紧急做出反应,成立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简称“证券委”)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逐步替换了原来的监管主体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以及沪深当地政府,改变了多头管理的局面,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1999年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正式挂牌,标志着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形成。(三)监管法规体系的建立,为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证券市场逐步发展,整个证券市场监管法规也陆续出台、陆续完善,如1992、1993年出台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交易市场系列业务规则和《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1994年《公司法》正式实施,1995年规范股票发行和证券回购业务、打击地下期货交易,1996年颁布《证券经营机构证券自营业务管理办法》、发出《关于严禁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提出“银证分家、分业经营”。1997年发布《证券市场禁入暂行规定》,写入证券犯罪的新刑法获全国人大通过;在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规范证券市场的法规,以及证券市场的管理积累了更多经验的基础上,从起草到通过经历整整6年历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终于在1998年12月29日诞生,我国证券市场终于有了自己的基本大法。这一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基调明确,市场参与主体和监管主体逐步明晰,监管机制逐步形成,相匹配的业务规则和监管法规也逐步建立和完善。由于股市规模发展受到限制,市场面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证券发行和交易的风险、证券公司的管理风险等。防范风险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完全杜绝风险不可能,要在解决市场遇到的问题中不断修改完善法律法规。证券市场这十年发展的另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健全立法,严格执法。只有依法治市,才能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才能使市场健康发展,才能使不同方面的利益冲突得到平衡。三、第三阶段: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监管阶段(一)随着证券业务的拓展,市场风险突兀,股市一系列危机出现,部份券商遭到关闭及托管的命运。自2001年以来,由于市场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股市连续三年低迷,证券市场上一些隐藏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同时一些业务的拓展过于草率和盲目,券商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2001年上市公司虚假业绩和股票交易操纵行为增多,市场风险逐步放大:2004年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的新股逐渐增多,德隆系股票的崩溃,股市大盘创出新低,引发破危局讨论;证券公司频爆风险事件,南方证券、汉唐证券、恒信证券、德恒证券、中富证券、闽发证券、辽宁证券等8家无法经营的证券公司先后被托管,一些规模较大的证券公司也出现巨额亏损。3(二)国家和市场监管者态度坚定,证券市场将规范发展。面对市场种种不利的形势,国家加快了监管法规制定步伐,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证券市场发展。如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QFII制度和客户资金管理办法(“3号令”)。2003年证券公司融资渠道逐步放宽,中国证监会公布了《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17号令”)和《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18号令”),同年还修订《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发布《进一步加强证券营业部内控管理的通知》,提出营业部重要岗位委派制和轮岗制、客户资金压力测试等措施。特别是200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这是自1992年12月17日国务院68号文件下发以来,作为中国最高行政机构的国务院首次就发展资本市场的作用、指导思想和任务进行全面明确的阐述,对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进行整体部署。“国九条”把资本市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翻两番”、“金融安全”等紧密联系起来,将资本市场的地位提到了空前高度。事实上,“国九条”为2004年证券市场的发展以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确定了主基调,中国证监会围绕贯彻落实“国九条”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于9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进一步贯彻落实“国九条”做出了重要部署。尽管2004年股市持续低迷,但“国九条”指引下的资本市场大变革已悄悄展开,如:发审委深化改革,新股询价制出台,分类表决制实施,金融品种创新,长线资金入市,对证券公司扶优限劣、分类管理等。证监部门多次就市场规范发展问题做出要求,证券公司风险监控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在2000年“WTO与中国资本市场国际研讨会”上,时任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曾指出,21世纪初期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战略应该是以规范化为目标,以优化结构和增强功能为手段,通过完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把规范与发展更好地相结合,把防范金融风险与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地结合起来,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证券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国际化水平。在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央决定要深化金融改革,具体到证券公司,就是要把证券公司努力建设成为诚信、守法、创新的现代金融企业,从整体上提高证券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服务。证券公司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的五个要求:一是权责分明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三是明确的经营发展战略,四是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五是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职业操守。2003年,中国证监会现任主席尚福林也指出,要按照第一章绪论4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切实提高证券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证券公司在新形势下规范发展。而规范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和评价体系,必须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公司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管理和控制。同时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建立健全风险监控与评价体系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即要高度重视净资本的测算与监管;要建立完善有效的内控机制,特别要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加强对证券营业部的管理,防范分支机构的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证券公司及其股东对盈利的追求应保持一个合理预期,既要关注盈利机会,更要关注经营中的风险控制,要努力寻求公司盈利与风险控制的平衡点,增强创新能力也应建立在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证券公司必须要遵守三条铁的纪律,即“严禁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严禁挪用客户委托管理的资产,严禁挪用客户托管的债券”。保监会、银监会在2004年4月28日、12月29日分别推出了《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试行)》和《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指引都指出,商业银行或保险资金运用应当建立和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奠定基础,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确保在合理的市场风险水平之下安全、稳健经营。商业银行或保险资金运用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水平应当与其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相匹配,应当将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与全行的战略规划、业务决策和财务预算等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机结合。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同为金融市场主要构成的证券市场,中国证监会已将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和评价体系的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完善体系建设方面,不仅充实各项业务行为规范的定性指标,在新发布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里也提出了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概念,因此,预计证监会将逐步建立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投资风险的定量指标,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有着一定的紧迫性和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1.2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开展证券公司风险监控体系的研究,应以监管层的上述要求作为指引,同时也要结合证券公司自身风险的特性和类型,并着重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在规范发展证券公司所应达到的诸多要求中,在有限的篇幅全面开展研究势必涉猎过广,深度有限,因此本文将侧重于探索符合我国证券公司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建设思路,并在指标体系、定性定量分析等方面通过数据和实证分析,力求达到具备实际操作性、严谨5性、客观性和全面性等要求。一、本文主要内容介绍。第一章绪论:阐述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二章证券公司风险分类和风险发展趋势:阐述国内外证券公司风险分类、风险发展趋势以及研究现状;第三章证券公司风险监控体系研究:研究证券公司风险监控体系如何建立,其中主要研究定量指标的建立,主要解决如何识别、量化、监测和控制证券公司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第四章净资本指标控制的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净资本指标如何修正更加合理化;第五章VAR模型及测度:主要通过分析来探讨风险的量化与控制,寻求投资收益与风险的平衡;最后是本文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二、本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风险监控系统对管理证券公司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国外证券公司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相比,我国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当然其中也与我国目前金融创新品种缺乏、市场运作机制不同有关。因此,本文将首先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借鉴国外的成熟风险监控手段,同时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提出合适的风险监控体系、计算方式及应用情况,从而形成完整的风险监控系统。本文拟实施的技术路线见图1:第一章绪论6图1技术路线图本文的关键技术是对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检验,这就要求首先要对证券市场的风险特征要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其次是对管理层的政策要求有着准确的把握,同时对证券公司的管理和业务发展全面熟悉,最后应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和数理运用能力。本文的难点,如前所述,首先是如何解决指标体系的全面性、设计的合理性、指标体系的参数范围选定以及相对固定的指标系统与实际情况的解释、拟合、微调等方面问题;其次,我国证券市场的历史不长,其中不规范的现象较多,怎样解决在相对完善和成熟的西方证券市场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金融理论在较不规范的新兴证券市场的应用,也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最后,在实证检验中的数据采样过程中,由于各个证券公司的保密性问题,有些真实准确的数据可能将较难获得,这也需要我们去尽量克服。证券行业在我国还是新兴行业,是一个蕴藏巨大活力和发展潜力的行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证券市场、证券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