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体中班教案【范例4篇】每位教师在授课前都需要设计好教案和课件,写作起来需要耗费一些时间。教案需要定期更新,以跟上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以下内容会为您全面介绍“我的身体中班教案【范例4篇】”,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带来帮助!我的身体中班教案篇【第一篇】【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默唱,运用多种方式感应乐曲的节拍。2、通过律动游戏,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活动准备】铃鼓、图谱。【活动过程】一、听音乐进入活动室。以给国王送礼物的形式,听音乐做“扛、背、抱”等动作。二、肢体动作。幼儿假装睡觉,按教师指定的地方动动肢体并作相应的回答。“小屁股、小屁股睡醒了没?”(小眼睛、小手、小脑袋、小肩膀……)“小屁股、小屁股睡醒了”……三、音乐律动。1、全曲欣赏一次。只听音乐,教师唱歌词,不做动作。2、你都听到小精灵哪里动起来了?幼儿回答后出示图谱。并引导幼儿唱一唱。3、跟着音乐试一试。四、歌唱及默唱。在下面的音乐中,谁不见了,你们仔细听一听。1、借助图谱分段欣赏并学习默唱(注:老师清唱)幼儿回答后用休止符遮住。试着唱一唱,看到无旋律部分捂住嘴巴。同样的方法分析三、四、五段。2、全曲歌唱及默唱两遍。五、创编动作并唱一唱。“除了这些,还有那些地方也可以动一动?”幼儿说(教师试着画图谱)后试着唱一唱并和音乐来一遍六、乐器演奏。1、让你的铃鼓动起来:a)摇放头上、放肩上、屁股上……b)看教师走步,幼儿敲出相应的节奏。2、为音乐伴奏语词的地方轻拨铃片,休止符的地方拍鼓面。七、听音乐出活动室。教学过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我的身体中班教案篇【第二篇】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身体的主要部位,知道头、手、脚的主要作用。2、能愉快地参加活动,并迅速地指出身体的相应部位。3、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兴趣。4、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5、在大胆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中,增强活动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愉快情绪。活动准备:身体拼图教学挂图毛绒玩具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毛绒娃娃,师生共同观察1、教师边操纵毛绒娃娃边说:小朋友们好,我是宝宝,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玩!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个找身体部位的游戏。教师:我要用身体的各部们身大家问好,比比看你们谁能最先在自己身上找到我动的部位。2、教师操纵毛绒娃娃分别动动头、手、脚向大家问好。娃娃每动一个部位,教师就提问动了身体的哪里。请幼儿用自己身体模仿毛绒娃娃的动作。二、翻开幼儿用书,了解头、手、脚的作用。1、教师:刚刚苏老师让娃娃用它的头、手、脚和我们打招呼了。(.来源教案网)小朋友,那你们说说我们的头、手、脚还有什么作用呢?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仔细观察并说说这些小朋友头、手、脚分别在做什么?鼓励幼儿说一说,做一做。2、教师小结:我们的头可以思考问题;小手会拿画笔在画画、拿勺子吃饭、拿杯子、搬椅子等;小脚也很有用,会走路、跑步、足球、骑三轮车等。三、游戏:我说你指1、教师:小朋友,你们对自己的身体了解了吗?现在我们来玩我说你找的游戏吧!教师说到身体哪个部位,就让小朋友迅速地指出他们自己身体上的这个部位。2、教师还可以请幼儿分组,两人一组玩我说你找的游戏,并且在游戏中可以交换角色进行。四、幼儿玩身体拼图1、教师:老师这儿有一套拼图和底板,我想请小朋友分小组来拼一拼,看看哪组能又快又准地把它拼出来。2、请每组幼儿互相讨论如何拼图,然后派代表去拼图3、给拼图又快又准的组进行奖励,鼓励大胆发表自己想法的幼儿。五、结束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正确收拾教学用具。我的身体中班教案篇【第三篇】活动目标:1、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2、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3、在大胆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中,增强活动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愉快情绪。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6、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7、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活动准备:纸盒制作的木头人;各种图案标记;音乐《眉飞色舞》、《兔子舞》等。活动过程: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1、请出木头人,幼儿与木头人打招呼。师:小朋友们,听,是谁在哭呀?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木头人出现提问:他是谁?木头人怎么了?他为什么不高兴呢?我们问问他。木头人讲述原因(不舒服、不能动)2、幼儿帮木头人脱掉“外衣”。请部分幼儿帮助木头人脱掉身上用纸盒做的“外衣”。3、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听音乐表演。二、探索自己身体可以动的部位,并做标记。1、观察并讲述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表演时身体哪些部位在动。表演时,教师提醒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跳舞的时候他身体的哪些地方在动?表演结束,提问:你看到他跳舞时身体的哪些地方动了?(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2、幼儿给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贴标记。教师巡回指导。师:其实,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动一动,按顺序来找一找,在能动的部位贴上你喜欢的标记。(幼儿自由探索)3、幼儿相互交流,并把有标记的部位动给对方看。师:找一个好朋友,把你找到的部位动给他看一看。4、请个别幼儿展示,让有标记的部位动一动,并启发别人模仿。5、听音乐,幼儿自由做动作。师:我们的身体上有这么多部位都能动,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让你的身体动起来吧。三、通过讨论,知道多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1、讲述运动后的感觉。提问:运动后你有什么感觉?贾老师运动后觉得好舒服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2、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经常运动身体会怎么样?(强壮、健康、不生病、棒棒的……)3、说说人们常做的运动项目。你看到人们做过什么运动?(做操、打球、打太极拳、跳舞、健身广场锻炼、跑步……)4、小结:为了健康,小朋友们从小要喜欢运动,经常运动。四、表演《眉飞色舞》1、幼儿表演《眉飞色舞》2、邀请其他教师一起表演。教学反思: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我的身体中班教案篇【第四篇】活动目标1.在玩玩找找中发现能使自己身体动起来的关节,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2.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发现。重点难点在自主探索中发现身体的运动技能。活动准备1、小木偶、木偶图、圆点粘纸2、音乐《健康歌》、《小木偶的舞蹈》3、幼儿有玩过木偶人的经验活动过程一、交流讨论——让幼儿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我们每个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一个神奇的身体,因为它会动,你知道自己的身体哪些地方会动吗?(手、脚、头、腰等)小结:正是因为这些地方会动,所以我们的身体才很灵活,真神奇。二、探索发现——发现小木偶能动起来的秘密(一)自主探索小木偶会动的部位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小木偶(出示小木偶),请你帮忙找找小木偶的身上哪些地方会动?2、请每一个小朋友找一个小木偶。教师放一段音乐,当音乐响起的时候,让幼儿随意动一动,扭一扭小木偶的身体。如果发现小木偶的身上有会动的地方,就在这个部位粘上一张粘纸。当音乐结束的时候,结束游戏,将小木偶放回桌上。(二)找到小木偶会动的部位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是否有幼儿将粘纸贴在木偶的关节上,若没有,则需要引导个别幼儿关注小木偶的关节。)2、找到了吗?小木偶的哪里会动?(交流贴在手臂上和肩关节上的贴纸,引发幼儿思考并关注究竟是什么地方在动。)3、小结:手会动是因为这里的腕关节在动,胳膊会动是因为肘关节和肩关节会动。正因为有了这些关节,我们的身体才会动,才可以变得很灵活。三、寻找关节——知道关节带动着身体运动(一)互相探索会动的身体1、我们的身体藏着许多会动的关节,接下来,两个好朋友一起,跟着音乐互相找一找身体上有那些会动的关节。2、当音乐响起的时候,请跟着音乐随意的动一动自己的身体,如果你发现好朋友的身上有会动的关节,就在这个关节上轻轻地拍一拍,表示你找到了会动的关节。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是否找到了会动的关节,如果没有找到,需要进行引导。)(二)了解会动的关节1、有没有找到会动的关节?(出示木偶图)2、你说得对,这里藏着一个关节,这个关节叫做xx关节。(教师根据幼儿说到的关节,将圆点标记贴在木偶图相应的关节上,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踝关节、指关节、颈椎、腰椎等。)3、小结:今天,我们发现身上有很多会动的关节,其实会动的关节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在以后的生活、运动中慢慢找。四、游戏——帮助幼儿梳理能动的关节1、认识了这么多的关节,接下来要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动一动,跳一跳,让自己的关节运动起来。2、运动儿歌:动动我们的小颈椎,下、上、右、左。向右转一圈,向左转一圈。动动我们的肘关节,转转我们的肩关节。动动我们的肘关节,转转我们的肩关节。小手插在髋关节,扭一扭。转转我们的髋关节,换个方向转一转。小手放在膝关节,转一转。小手回到髋关节,抬抬我们的膝关节,踢踢我们的膝关节。最后动动腕关节,别忘了,还有踝关节。换个踝关节动一动,我们的身体真灵活!活动总结幼儿对活动的内容很感兴趣,对身体能动的秘密有较强的求知欲。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幼儿的兴趣不减。课间,他们会围在一起,几位小朋友又是摸又是看又是讨论不休。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发挥延伸活动的价值。教师可以将人体骨骼图张贴在主题墙上,既可以布置主题墙,还可以引导幼儿课间时继续观察、探索、讨论以及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