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制定实施一系列促进青年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励引导青年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为广大青年指明了正确成长道路,创造了良好成长环境。X委、X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青年发展工作的重要部署,推动XX青年发展事业取得明显成效。青年思想面貌总体健康向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青年基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群体文明程度不断提升;青壮年文盲基本消除,青年发展权益得到更好维护;青年创新能力、创业活力不断增强,青年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实现着自身的成长发展。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必须清醒认识到,XX青年发展事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广大青年的新期待相比,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青年思想教育的时代性、实效性有待增强,用共产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任务尤为紧迫;青年体质健康水平亟待提高,部分青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青年社会教育和实践教育需要加强,提高教育质量的任务仍十分艰巨;青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影响就业公平的障碍有待进一步破除;青年创业创新的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鼓励青年创业创新的政策和社会环境需要不断优化;人口结构的新特点新变化使得青年一代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在婚恋、社会保障等方面需要获得更多关心和帮助;统筹协调青年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各方面共同推进青年发展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形成。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高度,把青年发展摆在全X工作全局中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整体思考、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努力形成青年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动局面,为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XX篇章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中发〔2017〕12号)和《中共XXX委、XXX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X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X发〔2018〕23号),结合XX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所指的青年,年龄范围是14—35周岁(规划中涉及婚姻、就业、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时,年龄界限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一、指导思想、根本遵循、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管青年原则,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紧紧围绕XX发展总体目标和要求,充分照顾青年的特点和利益,关心和爱护青年,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服务青年迫切需求,维护青年发展权益,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引导全X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四个自信”,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自觉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更好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更加有力地推动XX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二)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策部署,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以青年为本,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把服务与成才紧密结合起来,让青年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坚持全局视野,从战略高度看待青年发展事业,党委加强领导,政府、群团组织、社会等各方面协同施策,在全X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年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总体目标。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到2020年,初步形成符合XX实际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广大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在全X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进一步发挥。到2025年,XX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广大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广大青年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二、发展领域、发展目标、发展措施(一)青年思想道德发展目标:广大青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进一步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更加巩固。发展措施: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加强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教育,引导青年自觉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青年衷心拥护的发展道路,使共产主义成为青年矢志追求的远大理想。广泛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引导青年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注重加强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引导广大青年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把人生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落实新时代中职中学、大中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打造一批广大学生关心关注、切实受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青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的坚定信念,外化为青年的自觉行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引导青年学习了解党史国史、近现代史和改革开放史,继承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自觉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引导青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青年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培养良好个人品德,积极倡导和培育诚信品格,争当“向上向善好青年”,在引领社会文明风尚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推动各族青年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筑牢各族青年“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意识。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共同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繁荣发展。开展青年国防教育,推动军地青年共建共育,教育适龄青年自觉履行兵役义务。分类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和引导。面向中职中学及大中专院校学生,广泛开展“中国梦”“与人生对话”“与信仰对话”主题教育,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引导他们树立远大志向、担当时代责任。面向机关青年,开展成长观教育,引导他们严谨做事、诚实做人、廉洁奉公,树立红线意识,打造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新时代XX青年干部队伍。面向企业青年,广泛开展岗位建功活动,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个人、企业、社会、国家的关系,以积极、务实、理性的态度面对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面向进城务工青年,注重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排忧解难、传递关怀中引导他们心向党和政府、矢志拼搏奋斗。面向农村青年,广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引导他们树立“农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的思想认识,强化农村青年的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强化网上思想引领。把互联网作为开展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互联网+”工作模式,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旗帜鲜明地在网上发出正面声音。实施“青年好声音”系列网络文化行动,增强网络正能量,消解网络负能量。提升网络舆情分析和引导能力,疏导青年情绪,澄清误解谣言,引导青年形成正确认知。在青年群体中广泛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引导青年科学、依法、文明、理性用网。广泛开展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行动,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注册成为网络文明志愿者,参与监督并遏止网上各种违法和不良信息传播,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作贡献。(二)青年教育发展目标: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青年整体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发展措施: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广泛开展“德育微课堂”,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学校教育全过程。改善课堂教学,调动青年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兴趣和科学素养。丰富创新实践平台,支持培育学生科技创新社团,营造校园科技创新氛围,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探索提供必要条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教师准入制度,突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深化教师评价管理体系改革。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督导,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全面发展。深入开展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创建,创造和谐优美校园环境。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推进X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探索优质均衡发展政策措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差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完善各级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优先保障民族地区办学条件,提高寄宿制民族学校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加快提升民族地区的教育普及率和教育质量。在民族地区加强“双语”教学,创建民族文化示范学校。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继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强化社会实践教育。完善扶持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青年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为有组织的青年社会实践提供帮助和便利。在青年中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广泛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青年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并逐步应用到青年入学、就业、创业等领域,引导青年践行诚信理念。促进青年全面学习。加强青年政治教育,按照XXX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依托XXX干部教育学院,扎实开展青年红色环线教育。强化家庭教育基础作用,全面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理念、知识和方法。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大青年社会教育投入,创造社会教育良好环境,实现对青年教育空间的全覆盖,为青年提供灵活多样、规范有效的培训服务。培育青年人才队伍。围绕XX“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XXX引进人才办法(试行)》,统筹推进各类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一批青年人才,推动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继续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创优系列活动。改革完善青年人才管理体制,加强对青年企业家、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及优秀青年公务员、大学生、农民工的培育,营造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青年人才创新创造。(三)青年健康发展目标:持续提升青年营养健康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青年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0%;广泛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持续加大适应青年特点的体育设施和场所建设力度,青年普遍掌握1项以上体育技能;加强心理健康服务阵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控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青年心理健康辅导和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发展措施:提高青年体质健康水平。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严格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学校教育中强化体质健康指标的硬约束。深化青少年体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学校实施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将体育考核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保证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时间,完备体育教学、科研、课余训练和竞赛体系,探索不同学段分层教学、同一学段多样选择的体育教学模式。培养青年体育运动爱好,经常性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操(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