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涂装常见弊病分析一、施工前的弊病表现、原因及排除方法1、分层;2、结皮;3、结块;4、固化;5、流动性差;6、变稠;7、沉淀;8、变黄;9、多泡;10、混浊;分层(一)现象油漆分成明显的上下两层,上层为清液,下层为粉状物,用器具搅动底层无结块现象,此现象多出现在亚光漆系列。(二)原因分析1、亚光漆出现此现象多为亚粉及相关粉料比重偏大,而防沉剂的量有些不够;2、防沉剂搭配不合理;3、生产过程中防沉剂没有分散好,防沉剂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4、溶剂的溶解力不够;5、亮光清漆出现分层是由于树脂体系不相溶。(三)解决方法1、亚光漆使用前要充分搅拌均匀;2、改善防沉体系,增加防沉剂的用量;3、加入防沉剂后要高速分散;4、增加溶剂或稀释剂的溶解力;5、亮光清漆出现这种清况,先不要使用,搅拌均匀后,按正常配比配好漆。若无异常,可小面积喷涂试验,若正常,则可使用;若出现异常情况,比如产生混浊、呈豆腐脑状或喷涂后起桔皮、失光、起泡等,请立即停止施工。结皮(一)现象油漆表面出现一层胶状漆膜,用手摸不粘手,此层漆皮厚度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二)原因分析1、桶盖密封不严,空气进入后对其表面进行氧化形成结皮;2、包装时油漆温度过高,盖上桶盖后,里面的热空气冷后形成水珠浮在油漆表面与油漆反应而结皮;3、油漆粘度过高,颜填料含量较多,催干剂过多而结皮,且放置时间越长皮膜越厚;4、油漆中混合了气干型树脂,比如说PU漆中混入了PE漆,经过存放后会形成很硬的结块。(三)解决方法1、漆桶应盖严,油漆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暴晒;2、油漆包装时温度不宜过高,应控制在60℃以下;3、粘度和含粉量高的产品应尽量先用,贮存时间不要太长;在生产过程中增加分散剂的用量;4、严禁PU与PE系列混用;5、使用时去掉皮块,然后在漆面上倒一层同类型稀料,盖紧桶盖。结块(一)现象油漆中出现不均匀的或大或小的块状物,有的如棉絮状。(二)原因分析1、分散过程中没有分散均匀;2、包装过滤时过滤袋破裂;3、包装时将缸底和缸沿的沉积油漆铲入了包装桶内;4、油漆中混入了硝化棉之类的东西,由于溶解力不够而形成结块。(三)解决方法1、分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分散均匀,严格按工艺操作,必要时补加分散剂;2、包装时注意过滤袋是否破裂;3、缸底和缸沿的沉积油漆不能直接铲入包装桶内,要过滤后包装或铲进分散缸中等下次生产时加入;4、生产时不要混入加硝化棉之类的产品;5、若出现结块情况,可以先搅匀,然后配漆,用120-200目过滤布过滤后进行喷涂。固化(一)现象多指固化剂,其在桶内已成固态,完全不能使用。(二)原因分析1、桶子密封不好,空气进入使其固化;2、桶内有水、油之类,与固化剂反应而固化;3、溶剂的溶解力不够;4、固含太低;5、固化剂中混入了含羟基的物质,与其发生反应;6、固化剂包装太少,放置时间长,与桶内空气反应固化。(三)解决方法1、桶子要密封好,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暴晒和受潮;2、包装前检查桶内是否干净;3、增加强溶剂的用量;4、不要使用固含低的固化剂;5、使用的所有材料中不能有含羟基的物质;6、包装时不要包得太少。流动性差(一)现象油漆基本不流动,表面又未结皮,搅拌后恢复正常,但停止搅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二)原因分析1、油漆含粉料量太高,树脂含量少,不易流动;2、触变剂加量较大,油漆触变性大,正因为触变性大,才起到了很好的防沉和防流挂效果;3、油漆中溶剂溶解力不够;4、气温太低。(三)解决方法1、使用含粉量少的产品,或在生产中加入分散剂以降低粘度来提高流动性;2、使用时多搅拌一下即可正常使用;3、增加油漆中强溶剂的含量;4、提高施工环境的温度。变稠(一)现象油漆在贮存过程中出现稠度明显增加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固化或胶化状态,此现象主要出现在固化剂、PE漆和PE稀释剂。(二)原因分析1、包装桶密封不严,有空气进入;2、包装桶内含有水油之类物质或配料所用的溶剂含水量太高;3、放置时间太长,超过了保质期;4、贮存过程中温度太高,油漆产生自聚而增稠。(三)解决方法1、检查包装桶的密封性能;2、控制配料所用溶剂的含水量,检查包装桶内是否有水、油之类物质;3、产品到货后不要放置太长时间,尽早用掉,不要超过保质期;4、不要将油漆贮存在高温环境中,尽量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室内;5、若出现油漆增稠情况,请立即停止使用该产品,并通知本公司技术部进行调查处理。沉淀(一)现象油漆开桶后外观状态基本正常,但用器具搅动时能够感觉到底层有结块现象,或是底层含粉量明显比上层多,严重时结块部分无法搅动。此现象多出现在亚光面漆和底漆方面,也有部分色漆会出现这种情况。(二)原因分析1、亚光漆和底漆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油漆含粉量高,粉的比重偏大而沉淀;2、防沉剂加量太少;3、防沉体系搭配不合理;4、防沉剂和粉料没有分散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5、油漆中溶剂的溶解力不够,不能使基料完全的溶解而形成稳定均匀的状态;6、油漆存放时间太长,超过保质期,防沉体系失去效果。(三)解决方法1、尽量选用防沉性好的粉料;2、加大防沉剂的用量;3、重新选择防沉体系;4、注意分散过程,严格按生产工艺操作,必要时加大分散剂的用量;5、合理选择溶剂,加强溶剂溶解力;6、透明色漆中尽量选择用色精调色;7、油漆存放时间不要超过保质期;8、使用前请充分搅拌均匀,若出现沉淀无法搅动,请停止使用该产品,并立即与本公司技术部联系。变黄(一)现象油漆外观呈明显的黄色,严重时会变成黑色,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硝基漆、腻子和含硝化棉的油漆中。(二)原因分析1、硝化棉质量太差,易黄变;2、包装罐密封不好,遇空气氧化而黄变;3、所用溶剂含水量太高、造成变质;4、油漆中混入了酸性物质,与硝化棉反应而黄变;5、氨类催干剂加得太多;6、包装罐生锈,导致油漆变黄;7、存放时间太长,超过了保质期。(三)解决方法1、选用好的硝化棉,生产过程中补加抗氧剂;2、检查包装罐的密封情况;3、控制溶剂的含水量;4、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应避免混入其它杂质;5、硝化棉体系中尽量不要使用氨类催干剂;6、生锈的包装罐不得用来装成品;7、油漆要尽快用完,不要超过保质期,油漆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8、出现黄变情况,若较轻微,请根据您的要求选择是否继续使用;若颜色较深,请立即停止使用该产品。多泡(一)现象油漆开盖后表面有气泡,少则几个,多则厚厚的一层,直接影响油漆的外观。(二)原因分析1、消泡体系搭配不好;2、消泡剂加量不够;3、油漆粘度太高;4、分散时间太长。(三)解决方法1、调整消泡体系;2、增加消泡剂的用量;3、降低油漆的粘度;4、注意分散工艺,分散后期采用低速分散;5、在包装过程中采用过滤包装,然后在表面洒上溶剂以助消泡;6、如果表面气泡太多,可以将上层刮掉,调漆后过滤喷涂。混浊(一)现象多出现在亮光清面漆中,油漆呈不透明状或半透明状,也有的亚光清面漆呈乳白状。(二)原因分析1、油漆中的树脂与树脂之间相溶性差,比如说醇酸树脂中混入了丙烯酸树脂,就会形成混浊情况;2、油漆中的助剂搭配不合理,助剂与树脂的相溶性不好;3、油漆中混入了水分导致混浊或是温度太低,部分助剂和树脂析出;4、油漆中混入了含粉料的物质;5、溶剂体系搭配不好,溶解力太差。(三)解决方法1、树脂在使用前先要试验其相溶性;2、选用相溶性好的助剂;3、生产中控制溶剂的含水量,包装中检查包装是否进水,运输与贮存过程中避免进水,油漆应存放在不低于5℃之通风干燥的地方;4、生产与包装中要严格按工艺操作;5、选择溶解力好的溶剂;6、出现此类情况,请立即停止使用该产品,与本公司技术部联系,确认处理措施。二、施工中的弊病表现、原因及排除方法1、走油(缩孔);11、发花和浮色、渗色;2、起泡;12、印痕;3、针孔;13、相溶性差;4、桔皮;14、可使用时间短;5、起皱;15、出枪不爽;6、流挂;16、配好油后分层;7、咬底;17、露底、8、回粘;18、颜色不一样;9、起粒;10、发白;走油(缩孔)(一)现象1、涂料施工后,漆膜在流平过程中出现回缩,成小圆形地裸露出底材或底层;2、涂料施工后表面形成凹坑状如火山口,能明显看到在凹穴的中央有异物粒子存在,象鱼眼,一般不显露到底材;3、涂料施工后,漆膜回缩,使较大面积的底材裸露出来,亦称为¡抽缩¡;4、施涂后的涂膜,边角处特别厚,涂成样板看上去犹如镜框;5、涂料施工后,在底材的边角处涂膜回缩,导致该处涂膜较薄,甚至露底;6、同一种油漆修色,用另一种油漆湿碰湿罩面,出现油窝。(二)原因分析1、湿膜上下部分表面张力不同,在成膜过程中,当上层湿膜的表面张力低于下层湿膜的表面张力时就会发生缩孔;2、底材没有处理好,底漆没有打磨或打磨得太光滑;3、底材被油污、蜡、皂类、酸、碱之类污染,涂膜对底材润湿不良;4、湿膜中沾附了异物粒子,把四周的涂料排斥开而形成凹坑;5、油水分离器中水分太多;6、施工环境被污染,或周围有重大污染源,如加油站、废弃物焚烧点或其它类型化工厂等;7、油漆本身有问题,如溶剂搭配不当,硅油类助剂加量大等;8、稀释剂使用不当,由于边角上的湿膜溶剂挥发得比别处快,使该处成膜物的浓度高于别处,温度也低于别处,形成高表面张力区,迫使邻近的涂料流向边角,加厚了该处涂膜,形成镜框效果;9、喷房或晾干房中风速太大,湿膜被风带动形成走油;10、油漆相溶性不好,两种油漆之间存在相排斥成份;11、涂料的粘度过高或过低;12、空气压力太大,喷枪与工件距离太近;13、施工时温度太低。(三)解决方法1、配方设计时尽量选用表面张力接近的树脂与溶剂搭配;2、底材要处理好,层与层之间一定要打磨,但不能打磨得太光滑;3、如果底材被油污和蜡之类污染,要彻底用水磨,必要时用稀释剂擦洗干净;4、喷涂前放掉油水分离器中的水分;5、油漆配好后用200目左右的滤布过滤喷涂;6、检查是否有污染源,清理施工环境,喷涂前可洒部分水于地面和墙面必要时要远离污染源;7、配方设计时合理使用溶剂和助剂,可加大润湿剂的用量,以降低涂膜的表面张力;8、使用配套稀释剂;9、油漆施工后,不要放于空气流通太快的地方;10、若用一种油漆修色,采用湿碰湿工艺,最好用同系列油漆罩面;如果采用不同的两种油漆,最好等到色漆完全干透后再打磨罩面漆;11、调配好涂料的粘度;12、调整空气压力,以及喷枪与工件之间的距离(喷涂距离一般为15cm-30cm);13、温度过低时停止施工。起泡(一)现象1、油漆在刷涂时所产生的气泡,在漆膜干后也无法消除,打磨后再喷漆会形成一个个的凹坑;2、油漆在表干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此现象相对于刷涂时产生的气泡要小,干后成痱子状态;3、油漆喷好后,在使用的过程中,漆膜与底层脱离,形成气泡。(二)原因分析1、油漆本身消泡性太差;2、底材木眼太深,气泡很难逸出;3、底材含水量太高,不经干燥处理就施工;4、油漆施工粘度太高,气泡无法逸出;5、贴皮或贴纸用的胶水太差,与油漆反应生成气泡;6、稀释剂选用不合理,挥发太快;7、被涂物表面有油污、水分;8、涂层过厚,溶剂挥发困难;9、固化剂加量太大;10、稀释剂加量太少,施工粘度高,反应生成的气泡难挥发出;11、调漆时搅拌时间太长。12、稀释剂挥发速度太快;13、油漆喷涂时,每遍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合理;14、施工工具含有水油之类物质;15、被涂物表面温度太高;16、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施工;17、调好油后静止时间不够就施工;18、干燥后放在高温、高湿中太久;(三)觖决方法1、增加消泡剂,以提高油漆本身的消泡性能;2、对底材进行打磨处理,然后刷涂一遍封闭底,让其渗透到木眼中;3、控制木材的含水率,要求木材含水率与当地平衡含水率相当;4、适当的增加稀释剂的用量;5、选用质量好一点的胶水和木皮;6、调整稀释剂的干速,可以适当添加慢干水;7、使被涂物表面保持干爽洁净;8、不要一次性喷涂太厚,一次涂层不超过30um;9、按正常配比添加固化剂;10、适当的增加稀释剂的用量;11、调漆时搅拌时间不要太长;12、在稀释剂中补加慢干水,一般加量为稀料的3%¡15%;13、油漆每半个¡十¡字之间的间隔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或者等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