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经济学说史教程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本章重点第一节工场手工业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亚当·斯密第二节价值与货币理论第三节工资与剩余价值理论第四节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第五节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阅读书目思考题2经济学说史教程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他的主要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不仅是政治经济学的系统论著,而且探讨了国民经济史、经济学说史、财政学等学科。从生产领域的研究,得出了具有科学价值的劳动价值论、工资论、利润论及地租论,从而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区分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国内及国际的自由贸易。本章重点3经济学说史教程第一节工场手工业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亚当·斯密一、斯密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1.时代背景:18世纪中期和后期,英国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经济领先地位。伦敦迅速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工场手工业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英国的工业革命从1760年开始的,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期。4经济学说史教程2.生平:(1723~1790)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的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是公认的经济学宗师。14岁进入格拉斯哥大学,17岁进入英国牛津大学,25岁成为爱丁堡大学的英国文学史讲师,1751年,回母校格拉斯哥大学任教,开始讲伦理学,后改授道德哲学。1759年,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出版。1764年前往法国,拜会了魁奈、杜尔哥等人,交流了学术观点。1767年,返回伦敦,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1776年,第一部政治经济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问世。后又任苏格兰关税委员、格拉斯哥大学校长等职位。5经济学说史教程二、斯密的著作生前出版的著作只有《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逝世后出版的有《哲学问题论集》和《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等。《国富论》:本书的目的是阐明财富的起源及其产生和增长的条件。在他看来,一国国民的全年劳动,就是一国财富的源泉。6经济学说史教程各章节内容:第1篇研究劳动生产力得以改进的原因和劳动生产物分配给社会各阶级的顺序。第2篇论资本的性质、积累和用途。第3篇讲国民经济史,论述不同的国度,其财富有不同的发展途径和后果。第4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是对政治经济学发展过程的最早的理论概括。第5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属于财政学问题。7经济学说史教程三、斯密的方法论在斯密的著作中,各种相互矛盾的理论和平共存,这是他的研究方法的矛盾的必然结果。例如,他的《道德情操论》从人类的同情心出发来研究道德世界,而《国富论》却从人们的利己心出发来观察经济世界。马克思准确地指出,《国富论》中归纳法与演绎法是同时并用的,它的方法论的实质却不在于此,而在于它所固有的二重性。斯密的理论充满了矛盾。在斯密的观念中,这种矛盾并不存在。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双重的,揭示本质与描述现象。这样,在斯密的著作中就同时并存了内在和外在方法。8经济学说史教程第二节价值与货币理论一、价值的两个意义和两种价值规定斯密首先对价值的意义作了解释,明确区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斯密对商品及其构成因素的理解是肤浅的、不正确的。1.不是从商品二因素的角度来把握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应为价值)。2.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的分析是不正确的。对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展开讨论。斯密所说的商品的“真实价格”,也叫商品的“劳动价格”或“交换价值”,实指商品的价值;他所说的商品的“名义价格”,也叫做“货币价格”,实指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价格。斯密在回答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时,提出了两个自相矛盾的结论或两种对立的价值规定: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和商品所能支配、所能购买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这种矛盾的产生是由于他混淆劳动能力与劳动这两个不同概念。9经济学说史教程二、三种收入构成价值斯密论述了他的两个价值规定如何统一的问题,从而导致第三个价值规定的出现。他认为在大多数商品的价格构成中,包含有工资、利润和土地地租。商品价格归根到底都分解成为那三个部分或其中之一。斯密也就从劳动决定价值的科学立场滑进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泥潭。这个庸俗的价值定义在经济学的发展史上被称为“斯密的教条”。10经济学说史教程三、斯密的货币理论在货币的起源和本质问题上,斯密虽然未能从价值形式发展中掌握它,但他知道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中,适应交换的客观需要,自发地从“许多种类货物”中分离出来作为“共同衡量标准”或“共同价值标准”的一种货物。斯密从市场上交换的产品增多,“这么多价值不容易记忆”和直接物物交换困难难以克服这两个方面说明了货币出现的客观必然性。斯密实际上接触到了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过渡的问题。诚然,他的理论还说明不了这种过渡的内在联系。11经济学说史教程斯密基本上阐明了一定数量的货币之所以能同一定数量的其他商品相交换,在于二者包含有同量的劳动。在货币的职能上,斯密更多的是讨论货币的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问题。斯密开创性地探索了纸币流通规律。他指出任何国家各种纸币的全部金额,决不能超过其所代替的金银的价值,或在没有这些纸币的场合所必须有的金银币的价值。斯密对世界货币及其流通规律也作了引人入胜的描述。12经济学说史教程第三节工资与剩余价值理论一、劳动工资理论斯密就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收入的源泉——“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并依照三种收入的归属,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三大基本阶级的划分。这个理论为斯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提供了前提。他把平均工资叫做“工资的自然价格”,即维持工人本人及其家属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或价格。在阐明工资的性质时,斯密从两重价值规定出发提出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即把工资确定为劳动者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和把工资确定为“劳动的价格”。13经济学说史教程斯密研究了工资变动的规律。他首先区分了劳动的“货币价格”和“自然价格”。后者实际所指的是劳动力价值,而前者则是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对劳动的“货币价格”如何围绕它的“自然价格”自发波动却作了透彻的说明。斯密在论述“劳动工资,是勤勉的奖励”这一主题时,力主给劳动者以较高的工资,并对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利弊作了探讨。斯密关于工人及其家属的必要生活资料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见解,是他在工资理论上的又一贡献。14经济学说史教程二、剩余价值和利润理论斯密把价值的源泉归结为一般社会劳动。他最早地把剩余价值的来源归结于剩余劳动,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科学基础。他明确地提出了劳动与劳动条件的分离是剩余价值生产、从而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利润是“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润,来报酬他垫付原材料和工资的那全部资本”。斯密在把剩余价值的一种形式—利润,表述为劳动超过工资之上的余额以后,对剩余价值的另一种形式—地租,也作了同样的论述。缺陷:斯密没有把剩余价值本身作为一个专门范畴与利润、地租等特殊范畴区别开。斯密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缺点之一,是他不能用劳动价值论阐明剩余价值的占有是怎样发生的,不能证明劳动与资本相交换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混同了利润和平均利润。他把利润平均化作为既定的事实和研究的起点,完全忽视了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和利润到平均利润转化的过程,而直接地把价值与生产价格等同起来。他认为竞争导致利润率下降,其实这是利润平均化的原因,而不是利润率下降趋势的根源。16经济学说史教程三、地租理论他指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代价或价格。资本主义地租不过是租地资本家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农产品价格超过预付资本加平均利润以上的余额。斯密对土地所有权在地租上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他把地租看做土地所有权的单纯结果,认为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斯密对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矿山地租等都有所论述。17经济学说史教程第四节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一、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斯密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两个定义:1.生产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不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2.凡“能增加物的价值”的劳动,称为生产劳动;而不能增加物的价值的劳动,称为非生产劳动。这两个定义有着本质区别:第一个定义,是从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即劳动借以实现的社会关系或社会形式中得出来的。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因而是正确的。第二个定义抛弃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特殊的社会规定性,单纯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中作出的,因而是错误的。经济学说史教程18失误的原因:–从理论上说,斯密在发挥自己的观点时,一方面反对重农主义,另一方面又不自觉地成为重农主义的支持者。–从方法论上说,同他一贯地坚持二重性的研究方法是分不开的。19经济学说史教程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斯密的教条”:按照其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的说法,最后推导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以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通通由v+m两个部分构成,不变资本部分c就不翼而飞了。悖论产生的原因:他在理论上混淆了商品的价值(c+v+m)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v+m)。工人创造新价值(v+m)必须借助生产资料,消耗生产资料中的旧价值(c),没有后者,也就不可能有前者。错误的理论根源:同他错误地理解资本积累有关。在积累问题上,他坚持积累的剩余价值完全用于工人消费,即全部转化为工资。在价值理论上不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质,不理解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在商品生产和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因而将商品的价值(c+v+m)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v+m)混为一谈。这个矛盾始终困扰着斯密,他在阐述总收入和纯收入及其相互关系时寻找出路。但一贯坚持社会总产品价值中不包括不变资本的他,又把它包括在总收入之中。在解决如何将年产品中由机器、工具、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构成的部分作为收入由三个阶级消费时,斯密又试图用区分以实物形式表现的收入和以价值形式表现的收入的办法寻找出路。但他又碰到了新问题,即社会总劳动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种类:从事生产资料生产的劳动和从事消费资料生产的劳动。在两大类劳动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属于工资总额的部分,从价值方面看,两种劳动是相同的,可以构成社会纯收入的一部分;从使用价值方面看却不同,一种劳动者的工资存在于生产资料的形态上,另一种劳动者工资,表现为消费品。斯密从固定资本的维持费转到流动资本的维持费的分析中,接触到生产消费品的部门其产品如何实现的问题。他不懂得生产消费与个人消费的区别,也就无法解决生产消费品部门的总产品如何实现,以及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22经济学说史教程第五节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一、经济自由主义斯密认为,经济人的本性是利己主义,为保证社会公共利益,必须实行充分的经济自由和完全的自由竞争。当每个个人都努力把他的资本尽可能用来支持国内产业时,就必然使社会的年收入尽量增大起来,不自觉地实现了社会利益。实现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机制,正是自由竞争。这个任务是政府或政治家无法代劳的。斯密认为,商品经济中市场力量、价值规律的作用,只有在充分的自由竞争中才能实现。竞争越是充分展开,价值规律越能充分发挥作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就越有协调的可能。23经济学说史教程斯密列举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独占的消极作用。独占乃是良好经营的大敌独占可以提高商业利润率,但高利润会妨碍资本的增长速度,而妨碍土地投资和农业技术的改良。独占违反资本流向的自然趋势,使资本时而流向享有独占权的特殊贸易,时而又限制这种转移,其结果势必破坏国家一切产业部门的自然均衡。24经济学说史教程取消独占的改革:通过废除学徒规章制度与居住法,实行选择职业的自由;通过废除限嗣继承法、长子继承法以及限制土地自由转移的规定,实行土地买卖自由;废除地方关税及其他一些税收,实行国内贸易自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