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货币、宏观经济均衡与非均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金融学专业教学情况汇报主要内容一.评估情况二.教学改革三.专业发展一、评估情况今年上半年,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对中央电大主干专业进行了总结性评估。金融学和会计学专业进行了两次自评汇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金融学专业评估小组对专业办学给予较高评价,许多溢美之词,同时也提出了改进意见专家肯定的意见多集中在专业和课程教学模式探索、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的不足:(1)学科本身科研关注不够(电大整体印象);(2)师资队伍建设缺乏整体规划;(3)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与管理评估结束以后,出现了所谓“后评估现象”,满足于评估过关的情况较为普遍,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金融学专业怎么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基本思路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既有的教学改革思路,致力于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出路:除了要切实重视评估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而对不足进行整改,关键是要坚持教学改革不动摇,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打造品牌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立足于专业的课程改革重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建设(英国经验、穆尔学说)虽然近年基本解决了“有无”问题,质量和使用效率如何都有待提升。中央电大已成立相对独立的教学资源处,相信工作力度将会加大。金融学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要在发扬既有优势的基础上,工作重点进一步向课程资源建设转移,核心是建设反映教学过程的课程平台,而不是简单地整合资源,教学资源建设的重心将向教学过程监控转化二是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整合。所谓更新,主要是追踪学科前沿,根据专业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安排科学合理的学科内容;所谓整合,主要是剔除一些陈旧的知识与内容,将前沿理论与金融实践重新组织,正确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三是教学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环节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手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相对于高职教育来说特点不鲜明实践教学虽在近年取得一定进展,但同高质量的应用性人才培养要求仍有差距,这也是评估专家对许多专业的一致意见金融学专业自去年成都教学工作会议以后,正在积极筹建中央电大金融实验室,虽然受到总结性评估和干部聘任的影响,但原财经部领导的努力是客观的金融教学实践的形式应该多元化,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社会调查、专题研讨、文献调研、案例教学、模拟操作等都是实践教学的可行方式新教学计划把专业教学实践作为一门课程处理要以创新思维开发教学实践的新途径三、专业发展专业发展问题因招生下滑而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现状:虽然在理论上强调专业发展要根植于教学改革基础之上;在实践上也左冲右突,但收效并不乐观专业发展态势大体符合于我们的整体估计(5~8年辉煌;5年左右调整;然后缓缓复苏;原因已经在几次会议上作了分析)问题的严峻性虽不意味着金融学专业会走向将死之局,但长此以往无疑会消磨意志与其说是“汇报”,不如说是“讨教”!说出我们的所思所想,通过讨论,集思广益,形成立足我国实际的专业发展实施策略或行动框架必须对问题及其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金融行业专业性强,学历层次不断提升,压缩了在职成人学历教育的发展空间。(2)建立高等教育发展立交桥的构想存在难以逾越的政策障碍(向下延伸容易,向上延伸艰难;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分离本身存在扭曲;研究生教育虽可照此办理,目前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也不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所鼓励)。(3)仅靠高职高专作为生源基础,似难摆脱68家共切一块蛋糕的困局。(4)结构不平衡矛盾更加突出(中心城市形势严峻;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的省区压力稍小)。(5)电大办学的特长或品牌效应尚未形成,成为制约电大长远发展的最大阻力。专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占半壁河山(53%),将是电大潜在的生源基础;(2)向下延伸,同证书教育接轨,已有的经验表明,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金融学专业发展压力。(3)世界金融向微观方向发展的趋势,可以大大拓展金融业的范围。(4)政策上的利好因素(中央党校停办函授教育)。做法:总结性评估尚未完全结束,即对金融、金融学、农村金融、财务金融等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研讨审定,并对金融学专业下一步发展进行了具体规划;开设了农村金融专业顺应世界金融向微观发展的趋势,是以金融财务(学术规范、内敛特征)还是理财专业(面向市场、发散特征)为突破口更容易成功?请批评指正谢谢!二、进展与措施(二)制订了具有特色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提出“加强教学全过程监控”的教学与管理理念(系统思维而不是局部火花;成功是各个环节的协调,失败是一个环节的失误),成为专业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仍在研究)提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并在教学组织和资源建设中予以充分体现把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思想转化为试点工作中的具体要求,提出“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产出,在产出中研究并提高教学质量”的运作机制,并制定了操作程序,迄今坚持不懈教学实施方案为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谢谢各位!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基本框架图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宏观均衡中央银行、货币供求与均衡、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发展国际金融关系国际金融关系货币与汇率信用与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学专业主要课程体系金融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公司理财学金融工程学金融史金融学说史信托租赁信用管理风险投资固定收益证券银行结算信用评估投资银行学财务报表分析金融统计分析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温特劳布的“七动机说”交易性货币需求量的决定:平方根定律预防性货币需求量的决定:立方根定律rbYPM221322rCSM投机性货币需求量的决定:资产组合模型预期收益率CBA风险债货券币持持有有比比例例米尔顿·弗里德曼弗里德曼的理论:货币需求函数用消费者选择理论来分析货币需求量的决定:效用、收入、机会成本。货币需求函数式:对货币需求函数式的分析:☆抽象简化:☆回归分析:m/p=aYbic☆经验公式:lnM/P=3.003+1.394lnY-0.155lni结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政策意义。);1,,,;,(udtdpprrrWYfpmebm),(iYfPM有关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的讨论从前人研究成果中抽象货币需求口径的变化:CM1M2L分析角度:宏观与微观分析思路:主观与客观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事先与事后静态与动态现代各种理论的假定前提与适用环境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MS=B·m—与存款创造乘数的关系;◆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源:B中央银行业务货币政策流: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银行业务国内各主体的行为最终通过银行体系实现可兑换货币国外因素影响货币乘数与存款货币创造乘数◆货币乘数:◆存款货币创造乘数:◆通货-存款比(C/D)——提现率(c)准备-存款比(R/D)——准备率(r,e)DRDC1DCRCDCmBMsecrtrtd1KRD货币供应的控制★不同学术阵营对货币供应控制的理论阐释和政策主张不同。★货币供应的控制依不同口径有两种基本模型:☆存款货币(M2以下)模型:通过控制B、mMs,前提条件: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能力通过控制B和若干行为函数即可控制和预测;货币乘数相对稳定。☆资金流量模型(M2以上):通过利率对各经济主体金融活动的一揽子影响来控制广义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的控制手段与技术:动态适应性凯恩斯学派的调控机制理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供应的调控应以充分就业为界:充分就业点前,可增加货币供应以扩大有效需求;充分就业点后,可稳定货币供应。货币供应的调控手段应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主,直接和间接增减货币供应量。凯恩斯学派的调控机制主张新古典综合派:货币供应的控制应随金融创新作调整☆控制范围扩大到一切金融机构和全部交易活动;☆控制方法由rd转向控制再贴现率利率货币总量;☆控制的指标应注重资产流动性;☆控制的重点由MS转向信用规模。☆相机抉择:“逆经济风向行事”。货币学派的调控机制理论调控原则:规则性——稳定货币平抑经济波动。调控目标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确定: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和。调控的方法:实行单一规则,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调控的手段是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在操作上通过调节高能货币和存款—准备比率等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弗莱堡学派的调控机制理论调控总原则:保持货币供应与实际需要相适应,以维护币值稳定。调控的具体原则:货币供应与社会生产能力相适应;保持商品追逐货币的局面。调控的目标—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确定:潜在社会生产能力的增长率+可承受的通货膨胀(紧缩)率。调控指标:中央银行货币量。调控的方法:区间论;货币目标公布制。合理预期学派的调控机制理论理论调控目标:与公众预期相一致的最优货币供应量。但由于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和个体与总体合理预期的差异,最优货币数量至今仍是不可知的。调控原则:恒定性,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永不更改。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争论的实质: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问题争论的政策意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没有可控性货币政策可能无效。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具有可控性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国外学者的争论外生货币供应论:货币供给是可以被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代表人物:凯恩斯(1936);弗里德曼(1963);米什金(1998)等。主要依据: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可控性很强;同时对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政策意义:货币政策很重要(有效)。国外学者的争论内生货币供应论:货币供给由经济体系内诸多因素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代表人物:托宾(1963、1976);萨缪尔森(1979)、琼·罗宾逊夫人(1982)等。主要依据:货币供给模型受众多主体行为影响,实际经济运行对货币供给有决定性作用;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影响巨大;中央银行受制于多方因素,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给。政策意义:货币政策难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中间指标应该选择利率。国内学者的观点主张内生货币供应论的学者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强;现实经济运行中的内生性因素很强。主张外生货币供应论的学者从本源上说货币供给都是由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决定的,货币供给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我国的中央银行有足够的权威和手段控制货币供应量。1995-2003年M0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0510152025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计划(%)实际(%)1995-2003年M1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0510152025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计划(%)实际(%)1995-2003年M2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05101520253035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计划(%)实际(%)居民消费物价指数19877.3198818.819891819903.11991319926.4199314.7199424.1199517.119968.319972.81998-0.81999-1.4居民消费物价指数-5051015202530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5一般理论思辨◆能否用“非此即彼”来判定?纳入内生性与外生性的理论分析框架中讨论货币供给问题的复杂性。可控性程度◆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决定货币供给可控性的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与能力在不断变化。动态地具体分析◆货币供给可控性分析的基本路径:货币供给的口径;货币供给模型中的决定因素;货币当局的控制能力。我国货币供给可控性的现实分析基础货币B准备金流通中现金货币乘数m准备存款比率R/D通货存款比率C/D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中央银行决定可控发行可控影响与调控我国货币供给可控性的现实分析▲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