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编8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编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编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蜿蜒、依据、突兀森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并领悟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3.能够大致复述“双龙洞”的景象,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教学重难点]1.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并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2.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双龙洞的特点,尤其是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分享经历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壮观。你们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让我们一起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神奇的溶洞吧。(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与同桌互读检查。2.请8名同学按自然段先后顺序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画出判断依据。3.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4.让学生默读课文,按照游览顺序理清作者记叙的思路,并尝试画出作者的游览示意图。(按游览顺序写)5.学生自由举手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6.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参考资料,少熬夜!山川景物的热爱之情。)三、品读交流,深化理解1.品读路上的见闻。2.游览外洞和内洞。这里重点学习作者如何描写孔隙的窄、小的特点。(1)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朗读初步体会。(2)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从、到、没有、才”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品读重点词语,加强体会,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的特点。(3)理解通过“船的小、孔隙的险、自我感觉”三者相结合来突出孔隙的特点的表现手法。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1.我们来看图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再重点讲讲内洞的情景。2.文章在讲述作者的游览过程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品读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及作用。二、整体感悟,划分层次1.简单交代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的内容。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路上的见闻。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上的沙土、溪流。映山红开得茂盛、精神,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介绍游览洞口和外洞的情景。(1)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板书:宽大)(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了什么感觉?(板书:突兀森郁有气势)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3)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孔隙”。)(4)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坐这样小的船通过孔隙说明了孔隙的什么特点?(板书:窄)(5)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画出有关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挤压过来”一句,自由朗读,读后问:“挤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什么特点?(板书:矮、险)第五部分(第6—7自然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参考资料,少熬夜!黑奇大)第六部分(第8自然段):讲乘船出洞。3.我们跟着作者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了解了洞口、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你有什么感受?三、整体回归,学习写法1.贯穿全文的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一直紧跟着作者的脚步,起着指引路线的作用。这与作者的游览顺序正好相反。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视频。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教学本课时,在导入部分,我出示双龙洞剖面图,让学生通过示意图,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及路线。我采用了“找特点,读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书,谈谈“孔隙”给自己的印象,并在书上勾画,找出孔隙窄、矮、险的特点,让学生反复体会。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读初步体会。通过“船小,孔隙险,自我感觉”三者相结合,突出孔隙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前后句子的比较,学习作者细致描写的方法,让学生研究作者的写法,从内容回到语言,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此次教学,我让学生先理解,后积累,再运用。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找特点,读特点。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分清文章主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通过查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领会句子含义。2、以较快的速度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文章的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难点:从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性格,从大海的变化中去体会金鱼的变化。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准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提示课题1、有一个老渔夫的妻子,在一条金鱼的帮助下,从一个老太太变成了贵妇人,变成了女皇,但她还不满足。她到底想当什么?最后得到了什么?这就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童话叙事诗给我们叙述的故事。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适时板书课题: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看渔夫和金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把课文浏览一遍,把不懂的字词画出来。2、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先让会理解的同学解释,不能解释的查字典词典解决。三、快速默读,把握内容1、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2、引导学生讨论:(1)诗歌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除了写人之外还主要写了什么?(主要人物是老渔夫——老头儿,老渔夫的妻子——老太太,除了这两个主要人物之外,还主要写了金鱼。)(2)诗歌叙述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诗歌叙述了一位老渔夫的妻子贪得无厌,对金鱼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后仍然一无所获的故事。)四、抓住句子,理清顺序1、让学生在诗歌中找出描写老太婆提要求的句子。2、学生讨论老太婆的具体要求,教师根据老太婆的要求依次板书。3、让学生找出老太婆是什么时候开始提第一个要求的?诗歌在写老太婆提第一个要求之前描写了什么内容?4、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叙述顺序:课文开头简要介绍了人物及他们的身份,事情发生的地点,老渔夫打到一条金鱼的情况。然后按照老太婆对金鱼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顺序,记叙了事情的经过。五、体会感情,朗读课文1、引导学生讨论:(1)老太婆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贪得无厌、贪图享受)(2)老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软弱无能,对丑恶行为姑息、忍让)(3)大海的变化体现了谁的变化?(金鱼的变化,由开始时的报恩逐步到强烈不满,最后恢复了老太婆贫穷的原状。)(4)诗歌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谴责了老太参考资料,少熬夜!婆,也批评了老渔夫,告诉人们,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木盆)(木房)(贵妇人)(女皇)(女霸王)贪得无厌一无所获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蝙、蝠、启”等13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达、蚊、即”等1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3、弄清三次实验的结论,合作交流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从小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句,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2、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拓宽视野。教学难点1、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之间的关系。2、初步感知什么是仿生学,了解仿生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蝙、蝠、启”等13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达、蚊、即”等14个生字。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3、知道什么是雷达,了解仿生学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教师板书“蝙蝠”“雷达”两个词语,多媒体出示蝙蝠、雷达的图片。导语: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这两种事物吗?(学生答:蝙蝠、雷达)是的,它们就是蝙蝠和雷达。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电子设备,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探究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2、教师在“蝙蝠”和“雷达”之间加上“和”字,引导参考资料,少熬夜!学生理解课题。明确:课题以一个“和”字连接了蝙蝠和雷达这两种不同的事物,意在让我们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3、介绍蝙蝠、雷达以及仿生学的相关知识。蝙蝠真正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居住在各类大小山洞,古老建筑物的缝隙、天花板、隔墙以及树洞、山上岩石缝中。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间觅食。蝙蝠主要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搜寻食物,探测距离,确定目标,回避障碍和逃避敌害等。它由嘴发出频率高出20000赫兹的超声波,这种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通过大脑,就能判断出障碍物的样子、位置等。雷达是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的装置。雷达把电磁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接收的电磁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显示探测目标的影像,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雷达主要的应用领域为军事作战指挥、民用航行引导等。仿生学模仿生物特殊本领的一门科学,主要是观察、研究和模拟自然界生物各种各样的特殊本领,包括生物本身结构、原理、行为、各种器官功能、体内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能量的供给、记忆与传递等,从而为科学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和系统架构的技术科学。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文,课件出示要思考的问题:科学家们从__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__,使________能够_________。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圈出生字新词。3、教师引导学生相互检查生字识记情况。4、教师检测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生字的读音。会写的字:雷达(dá)蚊(wén)子即(jí)使科(kē)学家横(hénɡ)七竖(shù)八绳(shénɡ)子系(jì)着苍蝇(yínɡ)证(zhènɡ)明研(yán)究(jiū)驾(jià)驶(shǐ)会认的字:蝙(biān)蝠(fú)启(qǐ)示敏锐(ruì)铃铛(dānɡ)揭(jiē)开障(zhànɡ)碍物荧(yínɡ)光屏(pínɡ)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圈画疑难的词语和句子。2、同桌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点拨重点词语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