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空间的演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空间的演化第一节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第二节区域空间结构的构成第三节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第四节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第五节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第六节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第七节区域空间开发模式第一节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一、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理论(一)基本理论1、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原则2、大卫.李嘉图比较利益原则3、郝克歇尔—奥林的要素禀赋论4、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论区域单位产品生产成本XY发达地区A440落后地区B10240A区从事Y产品专门化生产,B区专门生产X产品。(1)定义地理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是一个地区利用区域优势,形成有特色的产业活动并用其产品和服务与其他地区进行交换。这种一个地区为另外一个地区生产产品并相互交换的现象称之为劳动地域分工。(2)两种类型:绝对地理分工和相对地理分工(3)分工的动力机制:对区域经济利益的追求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区域利益增加→发展基础部门→扩大区际贸易→深化区域分工Pi>Pj+T(i销地j产地)(4)运输和关税的影响(二)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的发展•艾萨德(W.Isard)要素替代理论•波斯勒(Pesner)技术差距理论•佛农(R.Veron)产品生命周期理论Y(XB,YB)XQCBCA(XA,YA)AB生产成本为CA=PAX*XA+PAY*YACB=PBX*XB+PBY*YB切点处(a和b)为最佳生产要素组合点如果CA<CB,则A区生产该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要素替代理论比较优势由要素边际替代率和各种要素在不同地区的价格共同决定。(1)创新区的优势(2)滞后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需求滞后期二是仿造滞后期(3)创新区保持优势的条件分工格局是技术领先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向技术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输出技术密集型产品。同时比较落后的国家在一般产品的生产上成本较低,有利于产品的出口。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在创新初期(创新阶段,垄断生产,垄断利润)(2)在发展期(技术扩散阶段,技术密集度下降)(3)在成熟期(技术停滞期,标准化技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一些“夕阳产业”没有明显的衰退?二、专业化地域生产综合体组织的形成(一)分工与专业化生产是经济发展的主线(二)分工与专业化的经济性分析1.规模经济2.聚集经济某些指向性相同或前、后向关联的工业企业集中布局,可以节约生产成本相关工业在地理上集中于某一特定地区,可以共同利用某些辅助企业技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扩大本地市场的潜在规模有利于熟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工商业的集中有利于交流和增加信任通过竞争提高效率DbadDgoodDbadDgood120工人数80120160B102030gb3010孤立企业美元G群落中企业美元工人数劳动力共享的受益与成本三、交易与集市的形成1.交易与交易制度(买卖交易、管理交易、配额交易)2.交易费用以及影响因素3.空间成本4.市场制度的建立与商业中心的形成也就是说,商业制度的出现和完善过程,促进了商业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区域空间结构的构成一、区域空间结构要素及其组合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分布状态、组合形式、形成机制和演进规律的区域经济空间分布状态和组合形式。(一)节点及体系1.节点2.节点的规模等级体系3.节点的职能体系4.节点的空间分布体系我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变化全国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总数(个)个数(个)比重(%)个数(个)比重(%)个数(个)比重(%)个数(个)比重(%)195215374.685.22113.711776.51978192136.82714.16031.29247.92000668375.5487.220530.737856.6C.D.Harris(哈里斯)统计法城镇职能体系(美国)城市(镇)体系类型号总量(个)比重(%)加工工业城市M'11819.50制造业城市M14023.14综合性城市D13021.49零售商业城市R10417.19交通运输业城市T325.29批发商业城市W274.46娱乐修养城市X223.64教育城市E172.81矿业城市S142.31行政城市P10.17总计605100a.从属关系b.互补关系c.依附关系d.排斥关系e.松散关系节点间的相互关系20%40%60%国际推荐道路网等级结构40%60%20%南京市道路网等级结构40%60%20%合肥市道路网等级结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图例(二)线路及网络1.线路由城镇所组成的线是区域空间结构中一种综合性的重要的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线路分类型和等级以城市公路等级为例2.网络水运网络公路网络铁路网络电力网络供气网络污水及排水供水网络信息网络,路线管理和监测系统,GIS远程信息处理能源基础设施给排水设施交通基础设施信息网络,GIS,遥感勘测,需求管理,远距离环境监测信息网络,GIS,遥感勘测,需求管理,智能测量技术公路电子定价,实时乘客,信息系统交通检测系统港口信息系统城市基础设施收敛(三)域面城市-区域系统例如城乡系统产业区域系统网络系统节点轴线域面空间经济一体化系统城镇体系网络设施系统宏观经济系统二、影响空间结构的因素以及变化资本因子土地因子劳动力因子交通因子技术因子自然因子其他因子信息技术信息因子知识因子创新因子交通因子资本因子其他因子工业化时代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空间结构影响因子矩阵变化要素及其组合方式空间子系统空间组合类型“点一点”节点系统村镇系统、集市系统、城市体系“点一线”经济枢纽系统交通枢纽、工业枢纽“点—面”城市—区域系统城镇聚集区,城市经济区“线—线”网络设施系统交通、通讯、电力、供排水等网络“线—面”产业区域系统作物带、工矿带、工业走廊“面—面”宏观经济地域系统基本经济区、经济地带“点—线—面”空间经济一体化系统等级规模体系要素及其组合方式空间子系统主要空间组合类型“点一点”信息节点系统全球城市体系、区域网络城市“点一线”信息枢纽系统信息港、信息中枢、创新中心、交通枢纽“点—面”城市—区域系统大都市区、扩展型大都市区“线—线”网络设施系统信息网络、创新网络、高速交通网络“线—面”产业区域系统信息产业带、高技术走廊、智能走廊“面—面”空间经济、社会统一体智能区域“点—线—面”宏观地域系统功能区域(功能互补性区域组合)信息时代空间结构要素的组合模式三、区域空间要素的组合类型1.中心——外围二元空间结构理论(1)中心——外围理论的演进(2)中心——外围理论的基本内容(3)关于中心——外围理论的一般性研究2.城市-城乡边缘区-乡村三元空间结构理论(1)城乡边缘区的内涵及特征(2)三元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3)三元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第三节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中心区上过渡区下过渡区资源前沿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结构模式类型是否能自我强化、循环积累对集聚的影响市场通路效应(需求关联效应)是促进生活费用效应(成本关联效应)是促进市场挤出效应(竞争效应)是抑制克鲁格曼三种效应的性质比较企业外迁市民外迁城市耕地减少非农业发展农业政策保护农产品需求农村城乡边缘区区域经济三元空间结构模式形成机制示意图第四节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一、区位势能机制1.区域势能的基本概念2.区位势能的作用机制二、集聚与扩散机制1.集聚机制1.1集聚的动力机制1.2集聚机制的作用方式和空间表现1.3集聚的合理规模2.扩散机制2.1扩散效应的动力机制2.2扩散机制的方式3.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的时空特征集聚方式示意图(a)向心式极化(b)等级式极化(c)波状圈层式极化人口P4P3P2P1收益与费用ACMCARMRHCED美国的理查森城市规模与损益曲线图扩散方式示意图(a)核心扩散(b)等级扩散(c)波状扩散(d)跳跃式扩散三、空间近邻效应1.空间近邻效应产生的条件第一,互补性第二,中介机会第三,可达性2.空间近邻效应产生的原因第一,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有节约社会劳动的内在要求第二,由于空间感知能力的限制第三,决策惯性的影响3.空间近邻效应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第五节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1.极核式空间结构2.点轴式空间结构3.网络式空间结构4.双核型空间结构5.都市圈空间结构ABABDFECDEFBC(a)均匀分布状态(b)点线形成(C)轴线形成(D)中心和轴线系统点—轴渐进扩散示意图九江香港(深圳)广州宁波杭州青岛济南黄骅石家庄天津北京大连南昌芜湖张家港合肥无锡北海南宁成都岳阳长沙宜宾沈阳中国T型开发中的双核型空间结构图第六节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低水平的均衡阶段极核发展的非均衡阶段扩散的多核非均衡阶段区域空间结构一体化的高水平均衡阶段第七节区域空间开发模式一、增长极开发模式二、点轴开发模式三、网络开发模式复习思考题1、概念:劳动地域分工、区域空间结构、空间近邻效应2、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3、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各阶段的特点谢谢大家!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