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省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有关要求,指导社区(包括村,下同)科学、精准、全面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及早发现、快速处置疫情风险隐患,有效遏制阻断疫情扩散蔓延,以最严措施、最全保障、最细落实将疫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制定本工作方案。一、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在未发生本土疫情时,各地要不折不扣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要求,持续夯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健全完善常态化精准防控和疫情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快速转换的工作机制,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筑牢联防联控“第一道防线”。一要明确责任分工,强化人员培训,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志愿者充分了解掌握常态化和应急状态下的管控、服务职责和操作流程,确保人员到岗、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二要落实各类风险人群的排查管控措施,确保24小时内完成外地协查密接者和次密接者、时空伴随人员、重点区域驻留人员排查管控,48小时内完成重点管控和重点关注地区来(返)人员排查管控。三要强化外来人员管理,加强社区内出租屋排查,落实2流动人口登记管理服务。动员居民主动向社区反映外来人员情况,及时查找风险隐患,封堵防控漏洞。四要及时对药店推送的购买退热类药品(农村地区“一退两抗”药品)人员开展社区跟踪管理。五要加强对边境、沿海的社区巡防查缉,严格边境便道、小道人员流动管控,依法严厉打击走私、偷渡等违法行为。六要切实动员全体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群防群控,持续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做到人人皆知、人人有责、人人防控,出行做好个人防护,一旦出现新冠肺炎可疑症状及时就医并向社区报告。七要加强对社区内公共服务场所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情况督导,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八要强化日常环境整治,以环境清扫清洁为主、化学消毒为辅。合理设置和规划垃圾收集点位,及时清运。九要机场和入境人员隔离场所邻近社区要强化居民、单位员工的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测温验码、垃圾管理和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十要落实其他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二、疫情处置应对工作要求一旦发生本土疫情,坚决做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精准划定管控区域、第一时间开展流调溯源、第一时间开展“四位一体”人员排查、第一时间启动重点区域核酸筛查、第一时间转运救治患者、第一时间开展终末消毒、第一时间落实网格化管控、第一时间做好宣传引导、第一时间向相关地区发出协查信息,力求实现“最早发现、最快处置、最低成本、最佳效果”的工作目标。(一)科学划定防控区域。本土疫情发生后,要尽早将社区精准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类防控区域,统筹各方力量,落实分类管理措施。1.封控区。(1)划分标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地所在小区及活动频繁的周边区域可划为封控区。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前2天起至隔离管理前,如其对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人员具有较强传播风险,且其密接者、次密接者追踪判定难度较大,也可适当扩面,将相关区域划为封控区。封控区可精准划分至小区(自然村组)、楼栋、单元等,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2)解除标准。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解除封控: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区域内最后一名密接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解封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2.管控区。(1)划分标准。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4性前2天起至隔离管理前,如其对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人员具有一定传播风险,且其密接者、次密接者追踪判定难度较大,也可适当扩面,将相关区域划为管控区。管控区可精准划分至小区(自然村组)、楼栋、单元等,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管控区内发现核酸检测阳性者立即转为封控区。(2)解除标准。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解除管控: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区域内最后一名密接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解控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3.防范区。县(市、区)内封控区、管控区以外的区域均为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解除标准为县(市、区)内封控区、管控区全部解封解控。封控区、管控区及其范围的划定由县(市、区)及以上疫情防控指挥部组织专家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大小进行划定,省总指挥部靠前指挥并给予专业指导支持。具体可综合考虑以下因素: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居住地周边的自然屏障(河流、山川等),相关区域内人群防护情况、人群聚集情况、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与其他人员接触的频繁程度;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工作、活动的时间、范围以及相关场所的密闭性、通风情况;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工作、活动场所出现时间和疫情发现后开始调查时间的间隔长短等。(二)明确工作机制和职责分工。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防控工作由县(市、区)及以上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指挥。按照“提级管理、干部下沉、扁平运行、属地处置”原则,在封控区、管控区所在社区设立社区防控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健康监测组、医疗保障组、消毒组、转运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等工作组,统筹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通信管理、公安、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商务、卫生健康、市场监管以及群团组织、下沉干部、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开展工作,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和防控需要确定;防范区参照执行。各工作组的职责如下:1.综合协调组。主要负责协助社区防控办公室负责同志做好统等协调工作,做好信息收集报告和发布、人员摸排协查、核酸检测组织等工作。2.健康监测组。主要负责居民健康监测和健康宣教等工作。3.医疗保障组。主要负责提供医疗服务和心理疏导支持等工作,配合做好外出就医人员转运工作。4.消毒组。主要负责重点部位、重点区域消毒和终末消毒。65.转运组。主要负责核酸检测阳性者、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人员、密接者、次密接者以及外出就医人员转运工作。6.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垃圾分类清运等工作。7.安全保卫组。主要负责区域内巡逻、卡口封闭管理、协助人员摸排协查、核酸检测组织等工作。(三)分类实施社区防控措施。1.封控区。(1)区域封闭。外围设置硬隔离设施,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措施,安排24小时巡逻值守,可通过安装监控设备、电子门磁等加强管理,防止人员外出流动,做到足不出户。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岀人员,须经社区防控办公室同意,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封控区如位于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地区,卫生条件不足、管理难度大、存在较高传播风险,可将区域内居民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如确有必要,每户至多可留1人)。居家隔离时也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做好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2)宣传引导。通过微信、短信、公众号、小喇叭、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封控信息和相关安排。引导居民落实个人防护、居室通风等要求。密切关注和及时回应居民诉求,共同营造良好的防控氛围。(3)人员摸排。通过逐户上门摸排、建立微信群、查看水表电表信息等方式,尽快摸清封控区内所有人员底数,及时掌握独居老人、孕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患者、精神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等人员情况。及时掌握尚未转运的密接者、次密接者等高风险人员情况,实行专人专管、严格管控,在转运前严格落实足不出户、上门采样、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4)健康监测。对封控区内所有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实施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每天上、下午各开展一次体温检测和症状询问,了解所有人员购买退热、治疗咳嗽感冒、抗生素、抗病毒等药物情况,并填写风险排查表。发现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的,由健康监测组告知转运组及时转运至定点医院。(5)核酸检测。在实施封控后24小时内完成首次全员核酸筛查,第一个潜优期(14天)内每2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14天后根据疫情进展及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核酸检测频次,封控区解除前2天内再开展一轮全员核酸筛查。开展核酸检测时,要合理设置采样点并由专业人员评估后启用;科学确定行进路线,加强现场组织管理,实行专人引导、分时分区、固定路线,督促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工作人员要每隔1天做1次核酸检测。通信部门视情安排应急移动通信车,保障釆样点的网络运行,确保信息录入系统正常8运转;公安部门要派人现场维持秩序,避免因人员聚集带来疫情传播风险。对尚未转运的密接者、次密接者等高风险人员,实行专人专管、上门采样。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员,可上门釆样。(6)人员转运。封控区内人员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排除感染新冠肺炎风险后可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或居家隔离。被判定为密接者或次密接者,8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发现核酸检测阳性者,2小时内转运至定点医院。相关人员铸运前要就地加强管控,转运中要强化转运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7)环境消毒和监测。强化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消毒,每天对厢式电梯(楼道)等重点区域和电梯按键、楼梯扶手、单元门把手等人员频繁接触的重点部位进行消毒。对经评估确认为无疫情传播风险的区域,可以清洁为主,避免过度消毒。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工作、活动等场所,及时开展终末消毒。封控区解封前,对可能被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区域、场所,釆集环境样本并进行核酸检测。加强消毒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价。(8)垃圾分类清运。规范设置生活垃圾临时收集点和医疗废弃物临时收集点。核酸检测阳性者、密接者、次密接者产生的垃圾和工作人员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等,参照医疗废弃物处理。其他垃圾可作为“其他相关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按照“先消毒、双套袋”要求处理,做到“日产日清”,保持环境清洁卫生。(9)生活物资和医疗保障。调配力量,明确专人负责居民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切实做好需求收集、帮助购买、配送到户等工作。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要协调发展改革、商务、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畅通运输通道,推动保供单位、大型商超加强与社区的对接,及时配送有关物资;要指定专门医疗机构为封控区居民提供就医服务,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孕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患者、精神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等提供便利或上门服务。(10)心理关爱。组建心理疏导团队,提供心理援助专线号码,及时对居民开展健康指导、心理疏导、情绪安抚,重点对阳性感染者及家属、隔离人员、一线工作人员等重点人员开展心理评估,必要时开展心理疏导。2.管控区。(1)区域管控。外围设置硬隔离设施,派人员值守。原则上居家,每户每2—3天可安排1人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生活物资。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的人员,由社区防控办公室出具证明并做好审核登记。所有出入人员落实查证、验码、测温、登记。居家时也要佩戴10口罩,尽量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做好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2)宣传引导。通过微信、短信、公众号、小喇叭、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管控信息和相关安排。引导居民落实个人防护、居室通风等要求。密切关注和及时回应居民诉求,共同营造良好的防控氛围。(3)人员摸排。通过逐户上门摸排、建立微信群、查看水表电表信息等方式,尽快摸清管控区内所有人员底数,及时掌握独居老人、空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患者、精神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等人员情况。及时掌握尚未转运的密接者、次密接者等高风险人员情况,实行专人专管、严格管控,在转运前严格落实足不出户、上门采样、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4)健康监测。对管控区内所有人员开展体温和症状监测,实施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及时了解所有人员购买退热、治疗咳嗽感冒、抗生素、抗病毒等药物情况,并填写风险排查表。发现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的,由健康监测组告知转运组及时转运至定点医院。(5)核酸检测。在实施管控后48小时内完成首次全员核酸筛查,在第一个潜伏期(14天)每5—7天开展一次核酸筛查,14天后根据疫情传播风险评估结果和核酸检测结果,确定下一步开展核酸检测的人群范围和频次。开展核酸检测时,就近就便设置采样点并由专业人员评估后启用;科学确定行进路线,加强现场垣织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