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渔业富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渔业,关系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程。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现代渔业作为实现产业富民的重要抓手,加大力度调整渔业生产结构,全面推进高效渔业、设施渔业建设;坚持生态立渔、质量兴渔、品牌强渔,加快推进由速度型、增产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项目引领、典型带动、技术促进为主要手段,进一步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同时强化水产品监管、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从而全面有效地促进了全县渔民增收。我县目前水产养殖面积9.8万亩,其中淡水养殖3.8万亩、海水养殖6万亩。2017年,全县实施水产养殖面积9.8万亩,完成水产品总量6.30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24亿元,渔业增加值7.5亿元。斑节虾养殖5万亩、海参养殖面积5千亩,全省规模最大,渔业已成为富民的主导产业之一。为实现渔业富民增收再上新台阶,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科学编制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以规划引领渔业发展严格按照农业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滩涂规划编制大纲》要求,结合X县海洋功能区划,全面完成X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突出功能性规划要求,将现有水产养殖面积全部落图上地,因地制宜划定宜养区、限养区、禁养区。从而以规划引领全县新一轮渔业发展。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现代渔业基础设施水平、壮大主导产业、培植特色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渔业发展质量。二、坚持生态绿色优先,提升渔业发展质量在新一轮渔业发展上,坚持生态绿色优先,逐步实施养殖尾水治理,推进达标排放,切实保护水资源环境。在总结完善池塘工业化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不投饵肥的情况下,实施稻鳖、稻鳅、稻蟹等生态健康养殖方式。在沿海滩涂海水养殖上,组织实施万亩鱼池改造工程,加强连片养殖区域进排水渠疏浚整治,配套中、小型进排水泵站及养殖用各类闸涵洞等,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区创建。积极实施斑节虾、脊尾白虾、青蛤、文蛤、缢蛏、海参等生态健康养殖方式,实施养殖用水的循环应用,从而改善沿海的生态环境。三、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以水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强化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添加、使用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违法行为,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落实“党政同责”的要求,明确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责任和任务。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强生产基地环境、养殖水域监督与管理。在主要生产季节,组织渔政及水产技术人员不定时的到镇区、基地、塘口宣传水产品质量管理,督促生产者健全生产日志,规范塘口记录,推广渔药处方制度,减少化学药物施用量。组织开展水产养殖专项检查及“三鱼两药”专项行动,加大违法、违规用药查处力度,严格休药期制度。提供优质水产品占领市场。四、坚持市场导向,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始终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实施“品牌强渔”战略,全力打造X渔业特色品牌。积极开展渔业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健康养殖小区创建,大力推进“三品一标”水产品建设,按照农业部关于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制度改革要求,做好衔接和落实工作,打造2-3个水产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以品牌化引领渔业标准化生产。要进一步加大“三圩水产”、“罾渔”等无公害水产品牌宣传和推介力度,积极推进三圩盐场斑节虾、海辰集团海参、头罾盐场淡水鱼等水产品牌的创建和培植,不断提高我县渔业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五、健全科技推广体系,推进渔业科技创新一是配套完善县级、镇区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建立健全县、镇区、养殖基地(塘口)三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切实履行技术推广全覆盖。二是大力实施水产“三新”工程、挂县强渔富民工程及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渔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养殖户直接对接,着力提高渔业科技应用在渔业富民增收中的贡献份额。三是加强科技合作,加快渔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渔业生物防病、安全治病、循环水养殖、节能减排、稻渔综合种养等技术试验示范和先进技术成果消化吸收,全力推进渔业科技创新,推进智慧渔业工程,打造特色富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