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际收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国际收支第一节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1.1.1国际收支的概念一、国际收支的产生国际收支是由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往来活动而引起的。生产社会化与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贸易日益增多,国际交往日益密切,从而在国际间产生了货币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关系必须在一定日期内进行清算与结算,由此产生了国际间的货币收支。国际间的货币收支及其他以货币记录的经济交易共同构成了国际收支的主要内容。1.1.1国际收支的概念二、国际收支概念的发展国际收支的概念是随着国际经济交易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主要的国际经济交易是对外贸易,出现了早期的国际收支概念。金本位货币制度崩溃后,演化为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二战后,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进一步增加与扩大,就发展为被各国普遍接受的广义的国际收支。IMF自1945年成立后,为了统一认识,根据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对国际收支做了解释,认为国际收支是一个经济体(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经济体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发生的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它即包括清偿债权债务所发生的货币收支,也包括无偿的对外援助、其他单方面转移及以货易货等不发生货币收支的行为。1.1.1国际收支的概念三、对国际收支概念的理解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2、国际收支所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3、国际收支记载的是一国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交换1.1.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是指系统记录一国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项目和金额的一种统计表,集中反映异国国际收支的状况。1.1.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1、居民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记载的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2、计价原则国际收支原则上按成交时的市场价格来计价。3、权责发生制原则一旦经济价值产生、改变、交换、转移或消失,交易就被记录下来,一旦所有权发生变更,债权债务就随之出现。4、复式计帐原则任何一笔交易要求同时作借方记录和贷方记录;一切收入项目或负债增加、资产减少的项目,都列入贷方;一切支出项目或资产增加、负债减少的项目都列入借方;借贷两方金额相等。如果交易属于单向转移,计帐的项目只有一方,不能自动成双匹配,就要使用某个特种项目计帐以符合复式计帐的要求。一、经常项目(currentaccount)该帐户通常设以下三个子项目:1、贸易项目(tradeaccount)2、无形贸易项目(invisibleaccount)3、单方面转移项目(unrequitedtransferaccount)指实物或金融资产在国际间发生单方面的转移而产生的收支。二、资本帐户(capitalaccount)1、长期资本项目(long-termcapitalaccount)2、短期资本项目(short-termcapitalaccount)三、平衡项目(balancingaccount)是为了平衡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缺口”而设置的调节性项目1、错误与遗漏(errorsandomissionsaccount)2、官方储备项目(reserveaccount)1.1.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第二节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在国际收支平衡表里,国际收支最后总是平衡的,这种平衡是会计意义上的平衡。但在实际当中,国际收支经常存在不平衡,即出现不同程度的顺差或逆差,这就是国际收支失衡(disequilibrium)的含义。为了深入了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含义,我们引入两个概念:1、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transaction),亦称事前交易(ex-antetransaction).2、调节性交易,也称补偿性交易(accommodatingorcompensatorytransaction)或事后交易(ex-posttransaction).1.2.1国际收支失衡的含义一、结构性失衡(structuraldisequilibrium)二、周期性失衡(cyclicaldiseguilibrium)三、收入性失衡(incomedisequilibrium)四、货币性失衡(monetarydisequilibrium)五、政策性失衡(policydisequilibrium)1.2.2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1.2.3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一、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对国内经济的影响1、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储备的流失意味着该国金融实力甚至整个国力的下降,损害该国在国际上的声誉。2、导致该国外汇短缺,造成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一旦本币汇率过度下跌,会削弱本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导致该国货币信用的下降,国际资本大量外逃,引发货币危机。3、使该国获取外汇的能力减弱,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进口,使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内财政以及人民的充分就业。4、持续性逆差还可能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1.2.3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1、持续顺差会破坏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使总需求迅速大于总供给,冲击经济的正常增长。2、持续顺差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有大量的外汇供应,这就增加了外汇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导致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提高了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的价格,3、降低了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的价格。导致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其国内商品和劳务市场将会被占领。4、持续顺差会使该国丧失获取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的权力。5、影响了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际贸易摩擦,甚至报复,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6、一些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顺差,意味着国内资源的持续性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1.2.4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一、自动调节1、金本位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其基本思想是:各国只要遵循游戏规则(见插图),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可以通过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和物价的涨跌而自动取得平衡。图1-1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进口增加出口减少黄金流出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下降黄金流入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国际收支顺差物价上升货币供应量增加国际收支逆差2、纸币流通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1)固定汇率下的自动调节机制(2)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1.2.4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1.2.4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二、人为调节在纸币流通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因为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正常运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效应往往难以正常体现,尽管人为的调节也具有一定的负作用,但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予以运用。1、支出变更政策指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经济中支出的总水平,进而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以此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政策。它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汇率政策指一个国家通过调整汇率改变外汇的供求关系,由此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资本流出入的实际收益,进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政策。汇率政策的运用受到一些条件的约束,比如:进出口商品供给和需求的弹性。3、资金融通政策指一国通过动用官方储备和使用国际信贷便利而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政策。主要用于解决临时性的国际收支失衡。4、直接管制政策指一国对国际经济交易直接采用严格的行政管制,主要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5、国际经济金融合作政策在世界范围内解决各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各个国家之间必须相互谅解,加强国际经济金融合作。总之,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是多样化的,每一种政策都有其各自的特色与调节功效,一国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取舍。1.3国际收支理论一、核心观点重商主义者认为,贵金属(黄金和白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这种财富聚敛的主要途径,是取得国际贸易顺差,亦即外贸顺差是该财富增加的源泉。因此,他们极力主张政府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二、评价“贸易顺差论”严格地说不是国际收支理论,但它的观点,却是国际收支理论发展的起点。1.3.1贸易顺差论1.3.1贸易顺差论一、古典学派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1、特点:该理论是建立在货币数量论基础上,以金本位制和自由贸易的存在为前提。调节过程均涉及三个小环节,即黄金量多寡、物价高低和进出口增减。2、代表观点:休谟机制3、评价:该理论至今广为流传,但该理论是有局限性的,表现在:(1)其建立的前提是贸易自由化和黄金在国际间的自由输出入,超出此前提,则理论只能流于幻想。(2)其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但却忽略了对黄金和商品内在价值的分析,也没有对黄金数量变动引起物价变化从而影响进出口的时滞作应有的考察。(3)只考虑汇率与物价的调节作用,而没有提及利率与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1.3.1贸易顺差论二、凯恩斯革命与梅芡勒国际收支理论1、特点:该理论认为收入与就业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Keynes)在1930年左右提出。2、核心观点:该理论认为“充分就业均衡”只是一种特殊的情况,“小于充分就业均衡”才是资本主义的常态。收入与就业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就是所谓的“凯恩斯革命”3、评价:该理论引导许多经济学家从新的经济学原理和角度来阐述国际收支理论,出现了诸如“梅茨勒价格——利率调节理论”等新的理论。该理论虽然对传统的理论有所改造,但实质上仍属于自动调节理论的范畴。1937年英国女经济学家琼-罗宾逊提出一、核心观点货币贬值具有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贬值能否扬“出”抑“进”,取决于供求弹性。为了使贬值有助于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必须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二、评价该理论有局限性,表现在:1、是局部均衡分析,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忽略了其他重要的经济变量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以及其他一些相互关系;2、是一种静态分析,看不到贬值不是通过相对价格变动,而是通过货币供给和绝对价格水平的变动来改善贸易收支,无法提出正确的货币政策;3、是一种微观分析忽略了宏观经济分析的关于收入——支出——收入循环理论的基本观点,看不到贬值与对外贸易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影响国际收支均衡的机制,无法提出正确的收入政策;4、供给具有完全弹性这一假设不符合实际,货币贬值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贸易收支状态,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问题。1.3.3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1952年有詹姆士-爱得华-米德和S-亚历山大提出•从国民收入和总需求的角度,系统研究货币贬值政策效应的宏观均衡分析一、核心观点•该理论建立的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分析,他把经济活动视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最重要的分析指标是总供给、总需求、国民收入和就业总量。•吸收分析法的表现形式:贸易差额B=国民收入Y—总吸收A转换政策和吸收政策的相互配合运用,是一国经济实现内外部平衡的主要条件。•1、现金余额效应•2、货币错觉•3、收入再分配效应•4、其他效应二、评价吸收分析法是建立在宏观的、一般均衡的基础上的,比微观的、局部的弹性•分析法有所进步,并强调了政策配合的意义,不过,它仍有不足之处,表现在:第一,两点假设(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因素、生产要素转移机制平滑)不切实际;第二,倾斜地以国际收支中的贸易项目为研究对象,而忽视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本项目,从而使其理论无法完满。1.3.4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由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和约翰逊在休谟机制的基础上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提出的。一、核心观点对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的研究方面:认为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货币因素,特别是货币供应量。一国要保持国际收支的均衡与稳定,就必须使货币供给的增加与真实国民收入的增长保持在相一致的水平上。货币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不协调导致国际收支的失衡。国内货币需求过度或供给不足,导致国际收支顺差或国际储备增加;国内货币供给过度或货币需求不足,导致国际收支逆差或国际储备减少;强调国际收支是能够自动调节的。二、评价该分析法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国际收支失衡会引起货币存量的变化,从而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但仍有缺陷,表现在1、着重于长期分析,但事实上货币需求在短期内并不稳定;2、忽视了极为重要的非货币资产因素的作用;3、颠倒了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把货币因素看成是决定性的、第一性的因素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