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主讲:张为民课程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及其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与学习目标:•研究对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学习目标:•开设此课可使同学们在毕业前•1、把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运行机制。•2、了解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径与措施。•从而帮助同学们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正确掌握,为学生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参加各种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讲授内容安排•第一章市场经济概述•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第三章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主体的构建•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第六章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七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1、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以课程论文方式进行考核。•2、课程考核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查论文占40%。平时成绩由考勤、作业和听课状态构成,考勤占33.3%,考勤10次以上,旷课1次扣10分,经考勤有4次及以上无故未到课者,平时考勤成绩为0分;作业占33.3%,做3次,缺1次扣33.3分;课堂听课状态占33.3%。第一章市场经济概述(共8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懂得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内涵、优劣,懂得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了解市场经济理论的演变及美、德、日、瑞典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为以后各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知识背景。•2、教学内容•(1)资源及其配置•(2)市场与市场机制•(3)现代市场经济的不同模式比较•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的优缺点,市场机制及其作用条件。•(2)难点:市场机制,现代市场经济的不同模式比较。第一节资源及其配置•一、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一)资源的内涵•资源:是一切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的要素总和•按是否可以自由取的分为自由资源和经济资源。经济学所说的是经济资源。•但两者并不是固定划分的,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转移而变化。•经济资源的两种分类•一种: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人工生产资料)、其他各类无形资源。•另一种四要素论:土地(自然资源)(母)、劳动(父)、资本(人工生产资料)和企业家才能。(二)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为什么?)•1、萧伯纳: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类幸福的艺术,是要让人类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2、矛盾:人类需要是无限的多样性、无限性;资源是有限的和不平衡的•3、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使人们生活得快乐幸福呢?萨谬尔森快乐方程式:快乐=效用/欲望一是效用不变降低欲望——消极快乐增长法。二是欲望不变时提高物品效用——积极快乐增长法。•4、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提出的,经济学是研究人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分配给相互竞争的用途的科学。也就是说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这也决定了经济学的产生。(三)资源配置中的基本问题(人类社会共有的四大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2、怎样生产?•3、为谁生产或如何分配?•4、由谁决策?(四)判断资源配置好坏的标准•1、是否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2、是否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产业、地区协调)•3、是否用在效益最好的方面。二、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一)计划配置和计划经济体制•1、概念:•1)计划配置是由中央计划部门依靠行政命令,自上而下地分配利用社会资源的资源配置方式。•2)以计划配置方式为主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即是计划经济,与其相应的经济体制就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体制(Economicsystem)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通常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2、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这种方式要求属于主观意识范畴的经济计划能够反映客观的经济实际,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以下前提:•1)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一个社会的中心来协调生产•2)快捷、高效、科学的信息及计划系统——以保证计划的正确性和及时性。•3)全社会利益一体化——以保证计划的贯彻执行(全社会利益一体化,不存在相互分离的利益主体和不同的价值判断。即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高度一致。这必须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商品经济消亡)•在现有的条件下,计划经济有效运作的前提条件显然是完全不可能具备的。•首先,现代科学技术飞速进步,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案等选择的可能性极多;社会的消费结构非常复杂,而且变化极为迅速;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社会成员和经济单位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广泛和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要及时准确的获取在社会各个角落分散发生的、数以万计的信息,并及时加以处理,求解有千万个未知数的均衡方程,编制出无所不包的计划,没有一个极其灵活而有效的信息系统,是根本完成不了这个任务的。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缺乏横向的联系和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经济信息要通过行政体系内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和下级对上级的报告纵向传输,不但传输距离长,通道窄,会发生延误和拥塞,而且会造成信息的扭曲。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要编制出科学完善和准确反映客观经济要求的国民经济计划,并及时进行修改是很难的,或者说它的信息成本是无限大的。其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决策由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中央计划机关集中作出,并通过按级层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全体成员加以执行,这就要求社会的一切成员和所有组织的目标函数都只是绝对忠实地完成上级规定的计划任务,而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同时在向计划机关提供数据、报告工作和在执行计划时,不会发生任何偏离。这在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在社会主义阶段,每一个经济活动当事人,包括计划的制定者在内,都有他们自身的、同整体利益不完全一致的利益。这种利益同社会整体利益经常有矛盾。于是在计划编制和执行的过程中,都免不了由于这种矛盾而发生的扭曲和偏离,各个利益主体之间还会因为利益矛盾而发生纠纷。为了克服这种扭曲和偏离,所需付出的成本,包括制定计划所需的费用、监督计划执行所需的费用、防止机会主义行为的费用等等,也是极大的。由于计划经济运行所需要的上述条件不能满足,资源配置缺乏明确简单的信号引导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计划经济运行就会由于信息成本和激励成本过高而难以有效率地运行。而且计划经济所具有的这个缺陷是难以弥补和消除的。3、计划经济的优缺点•1)计划经济的优点•(1)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干大事,迎接各种挑战(战争、灾害、危机,)•(2)有利于重大经济比例关系的协调和稳定,完成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前瞻性优先发展重工业)。•(3)有利于社会的公平(生活水平较低时,保证或有利于解决成员的温饱问题)。2)计划经济的缺陷:•(1)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2)缺乏激励机制(动力问题,过于强调政治觉悟,讲究奉献,只重精神不讲物质)•(3)失衡问题得不到及时调整(生产与需求、规模与结构、需求供给与计划)•(4)配置成本高(庞大的机构和组织)•(5)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资源流动受阻;婆婆多,互相推委扯皮)•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关于计划经济的缺陷,指的是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即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人为选择计划经济产生的,当条件具备时,其优缺点另当别论。2、市场配置的条件(人大P28)•要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以价格准确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交易顺利进行、市场主体对价格信号灵敏反应为前提。为此,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市场选择和分散化决策•2)信息的完备、畅通(是保证市场决策合理,整个市场经济活动协调运行的必要条件)•3)自愿交换和自愿合作(历史上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发达和成熟都是与经济主体的自由相伴而行的)•4)自利与互利兼容(自利是动力、互利是前提)3、市场经济的优缺点:•1)优点:电大P252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从而能有效地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具体表现在:•第一,内在地、自动地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优化配置就是要供求平衡,计划经济很难实现,而市场经济有使供求平衡的内在机制:供求-价格-市场主体的利益-调整投资、市场、消费行为-供求平衡)•第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动力——提高了现量、增量、存量资本的效率)•第三,激励创新(竞争机制:动力——创新者获大利;压力——守旧者被淘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更重要的是养成独立自主、开拓创新、敢于冒险的思想意识和作风)•2)缺点:•第一,滞后性(过多或过少已成事实)•第二,不确切性和盲目性——经济波动•第三,难以解决长期经济发展战略、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方向(冷或热)•第四,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节时间过长•第五,不能提供“公共产品”,不能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非排他性即某些人对一种产品的消费不会阻碍其他人同时对该产品的消费,或者要想阻碍的话成本很高。非竞争性,即某些人对一种产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量。•第六,不能维护自由竞争;•第七,不能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虽然市场经济也存在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得到一定程度的矫正和弥补。而其拥有的长处是内在的、自发的、根本性的。计划经济长于宏观,市场经济长于微观。(三)以市场配置方式为基本方式•1、原因:由当前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相应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原、共没有市场;奴、封市场太小。现在实行计划经济历史证明是失败的。混合体制)•2、市场配置为基础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市场配置在资源配置中起主要作用;•2)人们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主要在市场进行;•3)市场机制和价格信号是经济决定(投资、消费决策)的主要依据;•4)收入分配主要由供求决定;•5)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制定规则,维护秩序,促进竞争,限制和消除垄断。第二节市场与市场机制•一、市场及其功能•(一)市场:是人们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场所,以及由此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他由三方面共同组成:市场载体;市场主体;市场客体•(二)市场的功能•1、交换功能;(经济结合功能,劳动比较功能,价值实现功能)•2、反馈功能;3、激励功能;•4、资源配置功能;5、调节功能;•6、收入分配功能;(根据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的大小和供求状况)•有的观点认为是经济结合功能,劳动比较功能,价值实现功能,市场导向功能,产品实现功能。二、市场经济的核心----市场机制•(一)市场机制及其特征:•1、市场机制:市场中(竞争、价格、供求)诸因素之间互相制约、互为因果的联系和作用•2、特征:•1)关联性:任何一个市场要素(机制)的作用,都会引起其它要素(机制)的连锁反应,并要求其它要素(机制)的配合。(如供求→价格→利润→投资→利率(工资)→供求)。•2)利益驱动性:每一个市场机制都是经过对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的增损来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市场机制是通过经济利益的驱动来支配人们的市场行为的。•3)客观性:在既定的经济条件下,才能起作用,也必然起作用。(如价格机制的作用必须以价格市场化为前提)•4)内在性、自发性:市场机制是市场本身固有的内在机制,并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的,无需外力的干预。市场机制的这个特点要求我们间接的宏观参数调控。•5)动态性:即无时无刻不是在运动变化中发生作用。因此,不能试图通过行政办法使市场机制固定化。而应创造条件,使它对外界的刺激反应灵敏和迅速。(二)市场机制的构成•市场机制主要由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构成•1、供求机制:市场上供给与需求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和动态平衡机制,并最终使价格趋于均衡的规律性(内在联系)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作用的。一般认为需求决定供给,但供给也会影响需求,有时甚至会创造需求:新产品创造新需求;供给量减少使需求萎缩。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