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责任会计本章重点各责任中心及其考核与评价内部转移价格的使用一、责任会计概述责任会计是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责任中心,利用责任预算为控制,通过编制责任报告进行业绩考核评价的一种内部会计制度。责任会计是20世纪中叶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与分权管理模式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市场经济的日趋激烈,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出现各种集团型企业。当时的集中管理模式无法满足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这时,就产生了现代分权管理模式。所谓分权管理,是指将生产经营决策权在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之间进行适当的划分,同时将决策权随同相应的经济责任下放给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使其都能对日常的经营活动作出及时有效的决策,以便迅速地适应市场的变化。优点:企业实施分权管理模式后,能够有效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缺点:由于分权管理所造成的分权部门的相对独立和决策自主,导致部分分权部门有可能为自身利益牺牲其他分权部门以至于整个企业的利益,造成企业的损失。对于实行分权管理的优点和缺陷,要求必须有一种能完善并且行之有效的控制制度,即我们所说的责任会计。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实行分权经营体制的条件下,按照“目标管理”的原则,将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落实到有关单位去完成而形成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称为“责任中心”。责任会计的原则★目标一致原则★可控性原则★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反馈原则责任会计的运用程序建立责任中心确定各责任中心的目标和考核标准建立各责任中心的记录和报告制度评价考核实际工作成绩二、责任中心的设置责任中心是指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拥有相应管理权限和享受相应利益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的统称。(一)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是指只对成本负责的责任中心。这类中心只着重考核发生的成本或费用,而不考核(或不会形成)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收入,只负责产品生产的生产部门,提供劳务的部门和被规定一定费用控制指标的企业管理部门。成本中心是责任中心中最广泛应用的一种责任中心形式。从企业到车间,工段,班组,个人都可以划分为成本中心。成本中心的类型从狭义来看,成本中心分为两种类型:(1)基本成本中心该中心没有下属成本中心,例如:一个班组为一个成本中心,假如该班组不再进一步划分,则它即为一个基本成本中心。(2)复合成本中心该中心有若干个下属成本中心,如一个工段为一个成本中心,在这一工段下面设有多个班组,如果这些班组也能被划定为成本中心的话,那么它即为一个复合成本中心。相比较而言,基本成本中心一般属于较低层次的成本中心,而复合成本中心一般属于较高层次的成本中心。可控成本(1)责任中心能够通过一定方式了解这些成本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时间。(2)责任中心能够对这些成本进行精确计量。(3)责任中心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对这些成本进行调节与控制。(4)责任中心可以将这些成本的责任分解落实。责任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就是其可控成本,而复合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既包括本中心的责任成本,还包括下属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各个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总和即企业的总成本。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区别在于:费用归集对象不同。责任成本以责任中心为归集对象;产品成本以产品为归集对象。遵循原则不同。责任成本遵循“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承担责任成本的是“人”;产品成本遵循的是“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负担产品成本的是“物”。核算目的不同。核算责任成本目的在于为实现责权利协调统一,考核评价经营业绩,调动责任中心积极性;核算产品成本目的在于反映生产经营过程耗费,规定配比的补偿尺度,确定经营成果所处系统不同。责任成本是管理会计的责任会计子系统中最基本的考核指标;产品成本是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系统中的基本考核指标。两者相同点在于构成责任成本和产品成本的内容都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二)利润中心利润中心是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控制收入的责任中心,是比成本中心更高一层次的责任中心,这类中心常常是具有产品或劳务生产经营决策权的部门。利润中心的类型可以分为自然利润中心与模拟利润中心两类。(1)自然利润中心是指能够直接对外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取得收入进而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利润中心。这一类责任中心的特点是一般都具有产品销售权、价格制定权、材料采购权和生产决策权,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自然中心的利润是产品销售后真正实现的利润(2)模拟利润中心是只能按照企业规定的内部转移价格向企业内部的其他单位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从而获得收入的利润中心。人为利润中心一般没有产品产销和提供劳务的定价权、决策权,其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和提供劳务性质都要根据企业或内部其他责任中心需要来确定。因此人为利润中心获得的利润,实际上只是内部销售收入与产品的成本之间的差额,即内部利润。利润中心对利润负责,本质上就是对收入和成本负责,这里所说的成本是指责任成本,包括利润中心本身发生的可控成本和利润中心下属成本中心转来的责任成本。利润中心适用于企业中具有收入来源,能计算出利润的中层以上的责任单位,如分厂、分公司等。由于利润中心对本身发生的成本负责,还对其发生的收入和实现的利润负责。所以,利润中心业绩评估价和考核的重点是贡献边际和利润,但不同范围的利润中心,指标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例如:某公司采用事业部制,那么其考核指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部门贡献边际=部门销售收入总额-部门变动成本总额(2)部门经理贡献边际=部门贡献边际-部门经理可控固定成本(3)部门贡献=部门经理贡献边际-部门经理不可控固定成本(4)公司税前利润=各部门贡献总和-公司各种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利润中心工作成果的评价与考核,主要是通过一定期间实际实现的利润,同“责任预算”所确定的预计利润数进行对比,进而对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进行剖析,借以对其经营上的得失和有关人员的是非功过,作出较全面的正确评价。(三)投资中心既要对成本、利润负责,又要对投资效果负责的责任中心,它是比利润中心更高层次的责任中心。企业内部单位,如果不仅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而且能够相对独立地运用其所掌握的资金,并有权购建或处理固定资产,扩大或缩减现有的生产能力,则需要进一步将其获得的利润和所占用的资金进行对比,考核资金的利用效果。投资中心与利润中心的主要区别就是:利润中心没有投资决策权,需要在企业确定投资方向后再组织具体的经营;投资中心则具有投资决策权,能够相对独立地运用掌握的资金,购置和处理固定资产,扩大或削减生产品能力。投资中心工作成果的评价与考核评价和考核的内容是利润与投资效果。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是围绕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两个主要指标进行的。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投资报酬率投资中心所获得的利润占投资额的百分比指标,它可以反映投资中心的综合盈利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投资报酬率=营业利润÷平均营业资产剩余收益投资中心获得的利润扣减其投资额按预期最低投资报酬率计算的投资报酬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剩余收益=营业利润-营业资产×预期最低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是一个绝对数正指标,这个指标越大,说明投资效果越好。项目内容负责的范围考核标准成本中心成本责任成本利润中心成本、收入贡献边际、利润投资中心成本、利润、投资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基层的成本中心应就经营的可控成本向其上层成本中心负责;上层的成本中心应就其本身的可控成本和下层转来的责任成本一并向利润中心负责;利润中心应就其本身经营的收入、成本(含下层转来成本)和利润(或边际贡献)向投资中心负责;投资中心最终就其经管的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向总经理和董事会负责。三、内部转移价格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办理内部交易结算和内部责任结转所使用的价格。为了正确评价企业内部各个责任中心的工作成果,正确制定企业内部转移价格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正确地制定企业内部的转移价格,才能明确区分经济责任,使各个责任中心的工作成果的评价建立在客观可比的基础上。原则1、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要有利于分清责任中心的成绩与不足。2、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要尽量避免主观上的随意性,做到公正合理。3、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要为供求双方自愿接受。4、内部转移价格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5、内部转移价格不能影响整个企业的利益。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方法有:以实际成本为内部转移价格的实际成本法;以实际成本加成为内部转移价格的实际成本加成法;以标准成本为内部转移价格的标准成本法;以标准成本加成为内部转移价格的标准成本加成法;以市场价格为内部转移价格的市场价格法;以双重市场价格为内部转移价格的双重市场价格法;以协商价格为内部转移价格的协商价格法。内部价格的运用内部转移价格可分别作为内部交易结算和内部责任结转的计价基础。内部交易结算也叫内部结算价格,是指由于与企业内部各部门或生产单位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或劳务等内部采购与内部销售等而引起的结算行为。四、责任报告与业绩考核责任报告是指根据责任会计记录编制的反映责任预算实际执行情况,揭示责任预算与实际执行差异的内部会计报告。(一)责任报告的种类反映的经济业务成本报告财务报告编制的时间日报周报月报年报报告的形式书面报告图解报告口头报告(二)编制责任报告的原则适应性适时性准确性相关性(三)业绩考核与评价的一般原则可控制性原则例外管理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激励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