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篇市场经济基础理论第一章市场经济一般理论第一节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一、市场经济的概念所谓市场经济,是指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易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的经济形式。二、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是高度发达的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发展阶段。因此,市场经济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完善的。第二节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一、相同论二、不同论三、发展论四、对立论第三节市场经济的实质与内容市场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市场机制合理地分配各种资源,以满足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第一节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二、充分和不充分的竞争关系三、开放性四、有比较完整的市场体系第二节市场经济的主要作用一、满足人们多样的需要二、有效合理地配置资源2三、灵活调节社会供求的总量平衡四、能推进科学技术进步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第一节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一、计划经济已暴露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二、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三、中国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的基础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生产力基础,二是生产关系基础,即经济制度、管理体制、分配方式等。从生产关系来说,经过多年的改革,为实行市场经济创造了必要的条件:(1)中国已经出现和形成多元化、多结构、多成分的经济主体。(2)产品的商品化。(3)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4)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建立。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传统的商品经济理论二、对传统理论的挑战和对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3)“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阶段(4)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阶段(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式确定3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节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结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理论理论和实践都已充分说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理论,是缺乏科学依据和实践基础的;两者是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的。(1)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两个既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经济范畴,而不是直接对立物(2)私有制与市场经济虽然存在着相互适应的一面,但是也存在相互矛盾的一面(3)中国具备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现实基础二、中国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实践第二节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第一、按劳分配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为前提的。第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劳动者按照他提供给社会的社会劳动量获得相应和经济补偿或经济收入。第三、社会化劳动量与其说是一个绝对量,不如说是一个相对量,即是一种比例关系,是社会总的消费量中,每个劳动者根据他提供的劳动。或作出的贡献,所应该获得的份额。第三节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追赶阶段”。二、经济发展受着一定规律的支配和约束。三、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第四节上层建筑对市场经济的特殊作用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齐头并进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4第一节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各类企业一、企业一般论述二、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的要求(1)自主经营,是指企业对其经营和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利,对企业的产。销。人。财。物进出口享有自主权。(2)自负盈亏,是指企业对其生产经营活动及结果,从筹集资金到利润分配承担全面的经济责任。(3)自我发展,是指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调节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求得生存和发展。(4)自我约束,指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条例和规定,要自觉地依法经营;其次,要依法纳税,履行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第三,实行预算约束,严格实行以收抵支,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减少费用。扩大利润。增加积累。扩大再生产;第四,建立自我约束的分配机制和监督机制,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的利益关系,防止企业的短期行为;最后,对国有企业来说,企业还必须对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第二节市场经济运行的载体——市场体系一、市场体系的分类和结构二、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市场1、金融市场2、劳动力市场3、房地产市场4、技术市场三、进一步发展商品商场1、消费品市场2、生产资料市场第三节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经济效益一、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5二、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第四节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价格体系一、价格的形成二、价格的作用(1)价格机制是经济主体利益的体现和保证。(2)价格机制是供求关系的调节手段。(3)价格机制是推动竞争的有力工具。(4)价格是促进技术进步的最好途径。三、价格与利率。工资工资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表现。利率是资金市场的调节机制,工资是劳动力市场的调节机制,其作用是相同的。第五节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称为经济运行的三大规律。这三个规律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涵义二、价值规律的作用第四篇统计分析原理与方法第二十三章统计概述第一节统计的基本问题一、统计的研究对象统计学是从数量方面认识世界的一种科学方法。统计的基本功能是在于通过观察和综合分析,消除各种偶然和次要因素的影响,以正确揭示客观现象的基本特征及内在规律性。二、统计的特点1、总体性2、数量性3、具体性4、变异性6三、统计的作用1、提供信息2、咨询服务3、监督管理4、支持决策5、科研手段四、统计活动的基本过程一项统计活动,通常由统计项目确定、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资料管理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是构成统计活动的四个基本环节。第二节统计研究的方法大量观察、综合分析法和归纳推断法是统计研究中经常采用的基本方法。第三节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中最常用的基本概念有: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变异与变量等。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第二十四章统计设计第一节统计设计概述一、统计设计的意义统计设计是统计的第一阶段,也是整个统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二、统计设计的分类1、整体设计与单项设计2、全程设计与阶段设计第二节统计指标设计一、统计指标的含义与其分类统计指标是用于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对统计指标作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2、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7二、统计指标统计的基本要求1、目标性2、科学性3、可量性4、可比性第三节统计指标体系设计一、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与种类根据包含的内容不同,可以将统计指标体系分为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和科技指标体系。根据服务的层次不同,可以分为:宏观统计指标体系、中观统计指标体系和微观统计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的功能不同,可以将统计指标体系分为描述性统计指标体系、评价性统计指标体系和决策性统计指标体系。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敏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第二十五章统计调查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与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意义二、统计的种类1、定期调查与专门调查2、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3、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第二十六章统计整理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与内容第二节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与作用统计分组兼有分与合两个方面的含义。对于总体来说是分,即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对于总体单位而言则是合,即将性质相同的许多个体合成一个小组。8统计分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划分社会经济类型(2)分析总体内部结构(3)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二、统计分组的方法统计分组应该遵循“穷举”和“互斥”的原则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第二十七章综合指标第一节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一、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和水平的一种综合指标,又称绝对指标。9第二十八章时间数列分析第一节时间数列概述一、时间数列的概念时间数列又称时间序列和动态数列,是反映总体现象的某一指标按其发生顺序排列而成的一组指标值。二、时间数列的种类按使用的统计指标不同,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一、发展水平二、平均发展水平三、增长量四、平均增长量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在时间数列分析中。比较常用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第三十章资产评估概述第一节资产评估的含义一、资产评估的含义与构成要素资产评估就是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进行科学的评价与估算。资产评估主要由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目的、估价标准、凭据原则、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等要素构成。第二节资产评估的种类与特点一、资产评估的种类参与评估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10按评估客体的性质不同,分为房地产评估、土地使用权评估、其他无形资产评估、固定资产评估、流动资产评估、长期投资评估和专项资产评估。按评估资产是否具有配套生产经营能力,分为单项资产评估、部分资产评估和整体资产评估。二、资产评估的特点1、现实性2、市场性3、预测性4、公正性5、咨询性第三节资产评估的原则与程序一、资产评估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公平性原则二、资产评估的一般程序1、申报立项2、资产清查3、评定估算4.、验证确认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第三十一章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第一节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法是将评估对象剩余寿命期间每年(或每月)的预测收益,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累加得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据以确定被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一、收益现值法中的基本概念1、本金、本金收益率和本金化率2、收益、预期收益和收益现值11二、收益现值法的基本原理收益现值=预期收益/本金化率(一)预期收益1、预期收益的影响因素(1)企业管理水平与职工素质(2)企业现有的物质技术基础(3)可预见的外部经济环境变化2、预期收益的变动趋势(1)当预期收益比较稳定时,可以用评估前后几年的年平均收益额作为预期年收益。(2)当预期收益呈周期性变化时,可以用一个周期内各年收益额的折现加权平均值,作为预期年收益。(3)当预期年收益近似呈等差增长或下降、呈等比递增或递减时,则应根据变化的趋势,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式予以模拟;(4)如果因生产条件或外部环境变化,未来的预期收益会呈不同的变化趋势时,则应采用分段模拟的方法确定预期收益。3、预期收益的年限一般分为有限期和无限期两种。(二)本金化率确定一般来说,资产评估中所选的折现率应与特定主体在现实约束条件下的期望报酬率相适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按行业或企业的平均资金利润率确定折现率(2)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确定折现率(3)按安全利率加风险利率确定折现率三、收益现值法的应用程序四、收益现值法的应用前提与适用范围121、前提条件(1)资产使用(2)被评估资产必须是能用货币衡量其未来期望收益的资产(3)产权所有者承担的风险能够用货币计算2、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两类评估业务:一类是企业产权变动时的资产评估;另一类有现实收益和预期收益的房地产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各种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转让和作价入股的评估。第二节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各种成本概念重置成本重原重置成本更新重置成本重置净价2、各种损耗概念有形损耗功能性损耗经济性损耗二、重置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于方法(一)重置成本法的计算公式资产评估价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二)重置成本法中各评估要素的确定方法1、重置成本的确定(1)细节分析法(2)物价指数法(3)功能价值法2、实体性贬值的确定使用年限法成新率法使用量比例法133、功能性贬值的确定三、重置成本法的应用程序1、确定重置成本2、确定有形损耗3、确定无形损耗4、确定被估资产价值四、重置成本法的应用前提和适用范围1、重置成本法的应用前提2、重置成本法的适用范围第三节现行市价法一、现行市价法的基本概念1、变现价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