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中级宏观经济学导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讲导论成新华扬州大学经济学专业主任、教授国家职业经理培训特聘教授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民营经济研究会顾问江苏省农村青年创业辅导团导师扬州市再就业创业专家组成员扬州市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扬州市人力资源学会顾问资源配置经济学两大问题资源利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参考教材《中级宏观经济学》安德鲁、伯南克等,任曙明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版《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费方域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高级宏观经济学》武康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版《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国际经济增长中心编商务印书馆《中国十位著名经济学家批判》学林出版社《经济学》(第二版)斯蒂格利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曼昆机械工业出版社《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高鸿业)——解读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宏观经济学教程》(第二版)沈坤荣等,2010年)《宏观经济分析—理论与政策》张一驰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宏观经济学》黄亚钧袁志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宏观经济学典型题解析》张云峰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中级宏观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石良平编著《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宋承先主编理论的形成定义假设假说预测验证理论的表述口述法(叙述法)算术表示法(列表法)几何等价法(图形法)代数表达法(模型法)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基本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基本问题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需求管理宏观经济政策供给管理国际经济政策理论是对现实世界认识的总结与归纳。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让人们感觉到理论似乎赶不上变化如此之快的经济现实。然而,也正是因为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才使宏观经济理论得到迅速发展。各种宏观经济理论在近几十年来交替出现,各种学派激烈争论,也使得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和把握比较困难。一、凯恩斯有关萧条的宏观经济学古典式宏观经济学1、库兹涅茨(1927)创立了有关宏观经济数据统计体系被美国政府所采用,使美国在30年代就建立了国民收入核算制度。后来,斯通(1953)将这类国民账户系统化,成了现在的SNA。2、米切尔(1926)第一次从现代经济学角度剖析了经济周期的内在规律,开创了后人对经济周期研究的兴趣。马歇尔的学生庇古(1929)对于总和时序数据的研究。凯恩斯“我认为自己在写一本有关经济理论的书,这一理论将使人类思考经济问题的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不,我猜测会立即在未来10年内引起改变”(通论,1936)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分离二战前夕,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学开始从研究微观问题转而研究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像失业率和GNP这样的总量问题1933年,弗里斯提出了初步划分的概念:“微观分析方法是指对于大的经济体系中的某个经济单位在一般条件下的行为进行研究分析的方法,而宏观分析方法是指对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分析”。1936年,凯恩斯提出:“我认为,经济学理论应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研究单个厂商在给定条件下的产出和利润的理论,另一部分是研究整个经济的产出和就业的理论”。1941年荷兰,彼得•活尔夫:“微观经济学描述的是关于个人或家庭的经济关系,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个大的群体相互间的关系”。首次使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字眼。最近20年,则又开始寻找方法来打破两者之间的鸿沟。凯恩斯的“马戏团”凯恩斯的论述:市场经济中高失业率和未被完全利用的生产能力有可能长期并存;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能够影响产出从而降低失业率并缩短经济衰退。由“马戏团”来发展和宣传。理查德•卡恩是集体中的核心人物。最早提出了乘数的概念;另一人物是罗伊•哈罗德,将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相结合,建立了凯恩斯体系的动态模型,对经济增长数学化发展作出了贡献。最引人注目的是琼•罗宾逊夫人,她的贡献包括就业不足论、经济增长论、资本理论、经济学说史、经济学方法论等。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背景经济背景和学术背景凯恩斯经济学——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1929-1933年期间美国农场主销毁“过剩”牛奶1929-1933排队领取食品的美国饥民大危机的表现经济剧烈波动(产出水平下降30%)失业率暴涨(高达25%)价格水平剧烈波动(下降了25%)国际贸易萎缩(贸易量下降了25%,价格下降了60%)大危机:人们应该反思!为什么会发生大危机?经济是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是否可以避免?如何预防?发生了危机如何来解决?大危机期间的治理对内:平衡预算、美联储无作为对外:贸易保护、输出“紧缩”结果:危机更为严重认识大危机凯恩斯的解释:投资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弗里德曼的解释:美联储的无作为、货币存量下降宏观经济管理有效需求管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政府在实体经济方面推出了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重大调整措施。其中包括:1.在工业方面,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兴建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扩大国民收入,比如对田纳西河的治理,把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电价却为全国平均的一半。2.在农业方面,罗斯福政府通过以两个《农业调整法》为主,调整农产品生产,解决农场抵押与农民信贷问题,农业净收入1932年的19.3亿美元上升为1935年的46.1亿美元。3.在社会保障方面,通过增加政府救济和强化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对国民的转移支付。1939年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已恢复至1929年的62%,显著地稳定了国内需求。总体而言,“罗斯福新政”的确重要,但是“二战”带来的重大外部需求也对挽救大萧条危机有刺激作用。大萧条导致美国经济的调整周期有多长?从实体经济看,到1939年,美国名义GDP为920亿美元,国民可支配收入为714亿美元,大约相当于1929年的85%至90%;就业人数为3585.7万人,略超1929年,就业平均工资1282美元,约为危机前90%。实体经济恢复周期大致为十年。从金融经济看,美国1939年国民总储蓄为135亿美元,总投资为149亿美元,是大萧条前的65%至70%,金融经济恢复周期甚至超过了20年。传统经济学否认危机和失业。希望出现一种新经济学,要承认危机和失业,但不要承认危机和失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防止危机和失业,而不要只是空泛议论;要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不允许任何转向马克思、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存在和蔓延。凯恩斯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在大战期间,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带有非常时期的军事性质。面对着迅速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希望一种新经济学,要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国家干预主义;要讲“一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不要只讲“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要维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在理论上论证在实践中已经在做的事,而不是持反对或批评立场。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学术背景凯恩斯经济学产生和传播以前,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是以马歇尔、庇古等人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而凡勃仑在1900年第一次用“新古典”一词来描述马歇尔经济学。后来西方经济学普遍接受“新古典学派”“新古典经济学”这些固定含义的用语来称马歇尔、庇古等人和他们的经济学。凯恩斯的生平和著作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883年6月5日出生于英国剑桥市。父亲是马歇尔的早期弟子,母亲曾任剑桥参议员和市长。在少年时代,凯恩斯的数学成绩突出,14岁那年获得了伊顿公学奖学金。1902年被保送进入纽卡斯尔学院学习数学。1909年3月,凯恩斯的论文《概率论》顺利通过。经过修订之后,于1921年出版。1908年,凯恩斯应马歇尔之聘为经济学讲师。1911年,由于马歇尔的推荐,28岁的凯恩斯出任《经济学杂志》主编。这一杂志是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的季刊,凯恩斯负责这一杂志长达30多年之久,并为它写了不少文章。1913年,印度的经济问题十分严重。凯恩斯这一年出版的《印度的通货和财政》,是他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他因此而成为英国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会员,参加政府的重要工作。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凯恩斯在这一年进财政部工作,主要职责是处理协约国之间的金融问题。1919年,他担任英国财政部出席巴黎和会的首席代表,并以顾问身份出席四强会议。1925年,凯恩斯跟逃亡英国的俄国芭蕾舞演员莉迪娅.露波可娃结婚。他们曾数次去过俄国。凯恩斯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最初主要是对货币理论的研究。1923年,凯恩斯出版《货币改革论》,这是他将1922年在报纸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经过修改、编篡而成的,主要是讨论战后的经济政策。凯恩斯研究货币理论的另一部著作是1930年出版的两卷本的《货币论》。这部著作的上卷是货币的纯理论,下卷是货币的应用理论。凯恩斯对传统经济学挑战的是他第三部著作:《就业、利息和通货膨胀》。《通论》是在30年代大萧条爆发以后孕育的,于1936年问世。《通论》出版后不久,凯恩斯患了心脏病。此后,他著作不算很多。1937年发表了《就业通论》一文,说明他的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1940年,凯恩斯出版小册子《如何筹措战费》,这是他为财政大臣提出的战时财政计划,销路很广。1942年6月,被封为勋爵。1946年4月21日,凯恩斯因心脏病突然发作去世。《通论》简介在凯恩斯看来,一个社会的总产量、国民收入和就业量在短期中是大致等价的概念。凯恩斯写作本书的最终理由是想提高国民收入,使它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以便解决资本主义的失业问题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经济学的二分法传统经济学把经济理论分为两个部分:经济学原理和货币学原理。凯恩斯不同意这种二分法:一方面是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另一方面是货币理论,“我认为是一种错误的分法”。在批评的同时,他提出了自己的新的二分法。正确的二分法应当是:一方面是单个行业或厂商理论以及既定数量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和报酬理论,另外一方面是从整体来看的产量和就业理论。凯恩斯的二分法实际上是主张把经济学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效需求原理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是就业理论,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在凯恩斯以前,剑桥的经济学家,例如庇古,把失业分为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两个范畴,认为包含了全部失业。凯恩斯接受了传统经济学的摩擦失业和资源失业两个范畴,不同的是,他提出了第三个失业范畴:非自愿失业。消费倾向和乘数消费倾向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指的是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凯恩斯认为,消费倾向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函数。在通常情况下,总消费量主要取决于总收入量,而消费倾向本身的变化是次要的。凯恩斯认为,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人性的心理因素、社会习惯和社会制度。客观因素有:货币工资的改变、收入、净收入的改变、资本价值的意外收益的改变、利率的改变、财政政策的改变和预期的改变。乘数概念是凯恩斯的学生卡恩在《国内投资与失业关系》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按照卡恩的就业乘数,当净投资增加时,总就业增量将是初始就业增量的一个倍数。凯恩斯接受了卡恩的乘数概论,提出了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是表示投资增量和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系数。乘数是建立在消费倾向这一主观心理因素的基础上的。凯恩斯认为:乘数是公众心理倾向的函数。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是凯恩斯所说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基本心理因素之一。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指的是预期增加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凯恩斯把资本资产的未来收入看作是预期的这项投资的未来一系列年收入,把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看作是预期的资产的重置成本。而且,他认为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凯恩斯在《通论》中用相当多的篇幅讨论投资引诱。投资引诱理论是他的就业通论的最重要的部分。按照凯恩斯的看法,只有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超过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重

1 / 10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