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经济学是什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本原理第一章经济学是什么当我们回想起100多年前的中国时,总是想到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水深火热等等词汇。但你知道100多年前的美国是什么样子吗?当时超过1/3的美国家庭以耕种为生,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居住在城里的人们通常每周工作60小时,仅仅得到22美分/小时的微薄薪金。人们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工作场所肮脏又缺乏安全感。那么,是什么使美国成长为今天的世界第一经济体?当然,美国不是世界上令国民感觉最幸福的地方,但民众的生活水平富足,却是不争的事实。也许我们该思考一下,美国为什么这样富?★有高尚的道德标准?★宗教信仰?★政治与之相关吗?★妇女权利的扩大,甚至也能参与政治高层?★不再禁酒了?★20世纪的多次战争?★公共部门的迅速扩张?★他们的运气好?答案非常简单,我们的欲望超出了我们的资源。虽然我们的资源看起来可能是充裕的,但还是不能生产出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最佳利用有竞争性用途的稀缺资源。经济学作为一门系统性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得以形成的。在封建社会及其以前,曾有过一些经济思想,但不成体系。如柏拉图的社会分工、亚里士多德的商品价值和货币性质论;中国古代的义利思想、富国思想、平价思想、黜奢崇俭思想等。蜜蜂的寓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经济学真正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要从市场经济理论的创始人——亚当·斯密说起。亚当·斯密詹姆斯·瓦特艾萨克·牛顿一、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回顾1、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亚当·斯密被人们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是现代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于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他关于一只“看不见的手”(价格)自发调节经济的思想至今仍然是“经济学皇冠上的宝石”。当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经过艰苦的体制比较和体制探索,最终几乎都选择了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感谢生于苏格兰的亚当·斯密,钦佩他思想的伟大。亚当·斯密从以下三点入手,展开了对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和高效性的论述:(1)利己心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他,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国富论》(2)比较优势亚当·斯密用一个极为简单的例子来阐述了这个深刻的道理:在狩猎社会,一个人如果发现自己更擅长于制造弓箭,那么他放弃打猎而专门去造弓并以此来交换猎物,就比他既打猎又造弓效率更高;另外一个人发现自己更擅长于打猎,那么他以猎物去换弓箭,则比二者都干效率更高。这样,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然后进行交换,不仅有益于提高自己的效率,而且社会的效率也会变得更高。亚当·斯密(包括大卫·李嘉图)进而把比较优势原理扩大到世界范围内,主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3)自然秩序所谓自然秩序,即是说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内有的秩序,这种秩序要比人为创造出来的秩序优越得多。亚当·斯密发现,当这种自然秩序的规则被应用于经济事务之中时,其间各种动机的自然平衡能够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亚当·斯密反对以各种形式对工商业一般事务进行干预,主张保护私人产权,主张政府扮演成市场经济中的“守夜人”角色。以上便是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经济简洁而极富洞察力的论述。2、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凯恩斯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在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具有自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之后无人能够匹及的影响。1936年,在凯恩斯所著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他首次区分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的先例,否定了自古典学派以来的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的基本假设,提出了有效需求的理论体系和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以减少失业、治理萧条的政策主张。如果说全部经济学所作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都在于寻找供给和需求的均衡,那么凯恩斯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他一反传统的司空见惯之观点,着力于从需求入手去促成均衡,并且为需求管理提供了令人信服且完备的理论体系,使经济学发生了划时代的革命。有效需求是凯恩斯经济学的枢纽性概念。他用这一概念去解释萧条,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的购买能力不足,并由此导致了萧条。对于如何走出萧条,凯恩斯提出了大致如下的政策性建议:①由于萧条时期,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更多不确定性,信心不足,因而利率政策通常效果甚微。因此,主要经济政策是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维持足够的总支出水平,其中特别是投资的增长,推动经济增长,提升经济信心。②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可以发挥乘数效应,即已有的就业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凯恩斯主张通过收入的重新分配,增加消费倾向,使得一个较小的投资量就可维持其特定的就业效率。具体可采取税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③政府应制定强有力的鼓舞人心的措施,与公众保持密切联系,以得到公众的拥护。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支持下,需求管理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看好的宏观政策选择,并且带来了战后相当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发展,因而被誉为“通向繁荣的经济学”。3、保罗·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1915-)保罗·萨缪尔森被称为经济学中“最后一个通才”和当代经济学的“掌门人”,是有史以来将宏观、微观、财政、货币等一系列现代经济学研究成就加以最大综合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这个名字,在所有从事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学学习的人们中,几乎无人不晓,这都是由于他写就了风靡世界的教科书———《经济学》。在萨缪尔森所著《经济学》一书中,不仅反映出了凯恩斯思想的影响,而且对该书介绍、提出的宏观经济分析的建立与进一步发展大有促进作用。此书的分析解说,约有一半的篇幅(重要的前一半)专用于阐述国民收入的性质及其决定,收入、就业机会与价格水平是怎样波动的,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怎样能使总量分析体系能良好地继续起作用。其余一半,专门介绍微观经济学,讨论由什么决定各种货物的相对价格,和什么决定国民收入的总量分析以及分解成为各种货物与劳务的问题。4.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斯蒂格利茨1943年生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196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头衔,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并于1988年开始在斯坦福大学任教。在90年代的多数时间内,他为美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工作。例如1993~1997年间,曾在克林顿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任职,先为成员,后任主席。1997年至1999年间他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教授在经济学的几乎所有主要分支中都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公共财政和公司金融、贸易理论、发展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等等。除了在专业领域的造诣之外,作为大学课堂上讲授经济学理论的一线教师,斯蒂格利茨教授倡导引领学生理解现代经济学的生机与活力,而不是枯燥无味的、与现实生活相隔离的经济学理论。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充分理解现代经济学原理—既包括理解现代经济学家如何思考现实世界所必须的原理,也包括理解当前经济问题所必需的原理。例如,私人资本的流动会引发什么?妇女的就业率攀升会引发什么样的社会变化?企业的竞争为什么会从价格的竞争扩展到技术创新的竞争上来?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竞争都是有限的?Growingeconomicinequalitymeansthatwearemovingmoneyandassetsfromthosewhocanspenditatthebottomtothosewhocannotspenditatthetop.------------JosephE.Stiglitz2009.3.155、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拓展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新拓展方向是,用研究企业的方法去说明教育、家庭、生育以及社会行为,让人耳目一新。(1)教育领域——人力资本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是从土地和人力资本的贡献差异开始的。他说,高收入和低收入各国,其经济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农田的经济重要性的下降,而人力资本——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性的上升,改善人口质量的投资,均能显著提高穷人的经济前途和质量。他的结论是,人力资本有助于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家才能的增长,投资教育绝不是一般的消费,而是生产性投资。(2)家庭领域——婚姻、生育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加利•贝克尔教授把微观经济分析的领域扩大到包括非市场行为的人类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广阔领域。贝克尔经济分析的最大贡献是在家庭范畴上应用了传统上只用于研究企业及消费者的分析框架。在贝克尔看来,家庭是一个与企业一样的生产单位,夫妻双方通过“结婚证”这一把他们长期结合在一起的契约,代替了反复协商和不间断地监督每日里家庭生活所必须的、数不清的契约,避免了不断(多次)签订契约的高昂的交易费用。在家庭内部组织生产,比商业性的多次“签约”更为便宜。贝克尔同样把研究企业的方法用在人们的生育问题上。他认为,家庭平均人口减少和出生率下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说是家庭为抚养子女付出的“相对成本”增加造成的。(3)政治领域——公共选择以布坎南为首的公共选择学派把个人之间相互交换的利益概念转移到政治决策领域中。他们认为,人们在选择公共产品如安全、司法、利害一致、利益再分配“非商品”时,也是经济人。布坎南把政治家描绘成一个“政治企业家”,政治企业家最重要的是通过向选民提供他们希望得到的“公共消费”的“篮子”,获得更多的选票。而选民在投票时,也是在考虑该项方案对自己利益的影响。至此,公共选择学派用企业行为模式,说明了政治行为模式。百年来的经济学回顾,说明了如下的道理:①经济学虽然是一种理论,但这些理论都是发生于经济现实中的经济理论,因而具有极强的现实感和生命力。②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日益宽泛,而这一宽泛的共同特征都是用分析的行为模式去分析人的其它行为。③人的行为与经济制度之间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率先的制度变革可以带来超额的社会回报。④经济学不是简单的工具主义,必须和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与现实社会相结合。二、经济学的核心内容(1)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各种稀缺资源在各种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使资源利用所提供的满足实现最大化的科学。(2)经济学的十大原理①人们面临交替关系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②某些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由于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所以,作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在作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应当首先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带来的机会成本。③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在经济学中,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来作出最优决策。④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当成本和收益有所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例如,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怎样反映呢?对于设计公共政策的人来说,激励在决定行为当中的中心作用将更加明显,有时甚至会使政策产生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激励发生作用的间接影响。案例:长春市政府对一汽的补贴政策(2012年8月)你对于长春市政府的这一政策怎么看的?⑤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中国“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曾经说过,在世界贸易市场上,中国不可避免地会与别国出现贸易磨擦,但我们内地的报纸总是很紧张,好象是进行体育比赛一样,只能赢不能输,只要有所让步就像是出卖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一样,常常弄得他们很被动,压力很大。而实际上,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双赢的事,可以使每一个国家从事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并通过较低的价格享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从而使每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