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伟大抗疫精神与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党课讲稿:伟大抗疫精神与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嘉兴南湖上的红船走来,中国共产党到2020年已经走过了99年的风雨历程。99年来,共产党人始终初心不改、使命不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伟大抗疫精神也是在充满艰难险阻、攻坚克难的斗争中凝铸而成的。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牢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宗旨追求,坚持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矢志不渝地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并关爱人民生命健康。民主革命时期,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在物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先后在井冈山根据地开展群众卫生防疫运动,在瑞金根据地创立疫病、疫情报告制度,普及卫生防疫知识;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和霍乱为主要目标的军民卫生运动,显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开展三线建设,发动群众建设人防工程;面对自然灾害,坚持第一时间抢救人员,及时开展灾后重建。面对天花、鼠疫、血吸虫病等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传染病,党领导人民进行“消灭血吸虫病”运动,开展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疫病横行、人民体质普遍羸弱的面貌。在改革开放时期,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生命至上,面对1998年洪灾、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和南方冰雪等重大灾难,最大限度地抢救和保护生命,不断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多轮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成基本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价值理念最生动的展示。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对疑似和确诊病例免费治疗,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全力拯救每一位病患,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据统计,仅湖北就有3600多名80岁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被治愈,其中包括7名百岁以上老人,全国累计治愈超8万人,这些无不体现党中央对人民生命的负责与担当。各省区严格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牢牢兜住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风险底线,做好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的服务保障工作。实践证明,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中国共产党可以不惜任何代价,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我们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夯实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勇担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凝聚举国同心的团结伟力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在追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伟大的团结精神。讲团结是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多次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在讲到各民族团结时,他说:“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邓小平也很重视团结,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他就强调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国共产党非常善于团结各方力量来发挥作用和推动历史发展。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人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以民族利益为重,唤醒了全民族前所未有的觉醒和团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创造性地施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过数十年来的不斷实践与努力完善,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团结自治之路。全国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伟大抗疫斗争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在抗疫斗争中,按照全国一盘棋的布局,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将“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之中,坚持爱国和爱人民、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进一步升华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民众自觉在家不出门,医护人员勇赴前线,爱心企业和海外人士购买口罩运抵祖国,广大基层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倾力奉献,充分彰显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我们可以看到,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下,各级党委和政府严格细化防控对策,严格落实“一省包一市”对口帮扶模式,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冲击,党中央科学研判国内外大势,在推动复工复产的基础上,作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之举,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得以继续顺利推进。这次疫情让广大中国公民感受到了国家强大带来的安全感,感受到了中国为全球抗疫、为人类历史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抗疫斗争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民族。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只要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跨不过的沟沟坎坎。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必须从抗疫斗争中凝聚“人心齐,泰山移”的精神伟力,激发“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家国情怀,努力投身于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富强的伟大实践中去。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宣扬敢于斗争、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激发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激情、热血与生命铸成的。99年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危难关头、在重大考验面前挺身而出,敢于担当、舍生忘死。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遭到残酷屠杀,至1927年11月,党员数量由大革命高潮时的近6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就是在这最危难的时刻,仍然有一批热血之士选择了共产党。叶剑英及时通电反蒋,毅然加入共产党;贺龙在南昌起义前夕找到共产党,表示:“党要我怎么干就怎么干!”杨殷被捕后在狱中坚持宣传党的政策,他在给党中央的信中写道:“我们未死的那一秒以前,我们努力做党的工作,向士兵宣传,向警士宣传,向狱内群众宣传。”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抗击“非典”中,大批共产党人舍生忘死、无私无畏。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无私无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石。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舍生忘死、勇于担当是伟大抗疫精神的底色。面对新冠肺炎这场严峻的大考,无数共产党员冒着被感染甚至牺牲的危险,毅然前行、英勇奋战,以顽强斗志绘就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壮丽画卷。在抗疫防控战中,各地各级党政领导坐镇指挥,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分兵把口,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一名名坚定的共产党员、一对对“最美夫妻档”、一批批“最强父子兵”豪迈逆行,冲在最前线,他们是抗疫大军的硬核力量。一份份摁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张张被口罩勒出血印的面孔、一批批闻令而动的军队、一支支紧急集结的医疗队伍……无不诉说着共产党员勇于担当、无私无畏的精神。在抗疫斗争中,有些抗疫人员不幸感染,甚至献出了生命。据统计,在抗疫斗争中牺牲的200多名公职人员中,近75%为党员。面对死亡,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没有后退,没有表现出任何畏惧,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在武汉一线写下“别样元宵夜,抗魔战正酣。你好我无恙,春花迎凯旋”的诗句,展现了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疫情发生后,全国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全国各地向湖北运送无数的防控物资和生活物资。担当是共产党人的内在属性,自党诞生之日起,就把它写在自己的初心使命中,渗透在自己的血液里,滋养在自己的灵魂中。我们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必须舍己报国、敢于担当,时时显现以身许国的决心和甘于奉献的品格,在知重负重中诠释对党的忠诚,在攻坚克难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坚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创新理念,发扬尊重科学的实践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光辉历史,不断创新是党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它蕴涵着党的理论灵魂和实践品格。在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第一部成文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热情,首次提出“用无产阶级教育党员”,创造性地解决了农村基层党员思想教育问题。彭湃在海陆丰敢为天下先,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工农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毛泽东始终重视创新思维方法的研究与倡导,他常常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谈论问题,帮助党内同志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邓小平特别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军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着浓厚的“科技情结”。他在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在面对危局和困境的时刻,通过一次次的探索创新,一次次走出困境,走向成功;依靠一次次的科技创新,不断地推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创新精神和尊重科学的实践品格是开展科学防治疫情的关键。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实践中尊重科学、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成功展开了一场依靠创新开展预防和救治的冲锋战。党中央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采取了一系列科学创新的抗疫斗争策略。举国援汉、国家承担、中西结合、疫苗研发、核酸检测、数据溯源、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六稳六保”、复工复产……这一系列科学创新的精准斗争策略,一步步将“疫魔”降伏,让经济得以逐步重启复苏。疫情爆发后,广大中医药人员在临床救治实践中先后推出了8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四抗四平衡”等临床有效的中西医治疗办法,取得显著疗效。运用大数据建立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平台,根据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制定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广泛推行电子健康码,配合体温检测,形成了精准防控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提升了疫情防控的精准性和运行效率。这种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强大支撑力量。“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必须发扬崇尚科学、尊重规律的实践品格,用好科学技术这把利器,推动各项事业在攻坚克难中蓬勃发展;就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本领,推动全党为建设创新中国、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牢固树立“天下一家”理念,秉承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中国共产党人拥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格局。一切民族、国家、个人随着历史的发展,必定会从狭隘地域性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马克思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闭关自守的情况下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理论不断深化、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1974年2月,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这对于当时团结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和被压迫民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及其战争政策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根据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设想,认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世界多样性基本原则、和谐世界理念。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战略构想。十九大报告清晰地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并鲜明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病毒隔离了人,但隔离不了爱。抗疫斗争的实践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正确路径。中国抗击疫情的斗争,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帮助。全球170多个国家领导人、50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及300多个外国政党和政治组织向中国领导人来函致电表示慰问支持,先后有77个国家和12个国际组织向中国捐献抗疫物资。疫情全球大流行后,中国共产党同1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