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案例)(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档,供参考1/10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案例)(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案例)(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中国文化遗产日倡议书1亲爱的同学们: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而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20XX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旨在从全民的高度将文化遗产的薪火传承不息。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为中国历史文化根脉的永续发展贡献切实的力量,为此,我们作为上海、北京、西安的大学生向全国高校的大学生发出以下倡议:一、加强对中国“文化遗产日”的认知,关注中国非物质好文档,供参考2/10文化遗产生存与发展现状,充分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成立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相关社团,在广大师生中间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定期组织报告及演出等活动,促进老艺人与师生的交流。三、探讨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常态性机制,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深厚国学根基,结合专业特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四、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积极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公益活动,加大社区宣导力度,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研究探索对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的方式。通过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六、高校与政府及民间形成合力,认真贯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了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请您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列中来。中国文化遗产日倡议书2好文档,供参考3/10文化遗产是人类灿烂文明、辉煌历史和非凡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与智慧结晶,是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记忆,是后人传承历史、继住开来的文化渊源,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化遗产就在你我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文化遗产是一项与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密切相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XX,鹤山瓯水,千年古县,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国石雕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石文化之都和浙江鱼灯之乡。勤劳智慧的XX人民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目前,XX石雕、XX鱼灯、XX传说被国务院列入国)一秘○(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XX县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肩负着全县文化遗产的普查、宣传、保护、传承、研究和利用等职责。现有县文物保护点198处、县级文保单位76处、省级文保单位9处;馆藏文物——元代龙泉青瓷葫芦瓶选入特种邮票发行,9件青瓷文物珍品载入国家文物精品集;先后编纂出版7本XX文物史料书籍。近年来,内冯县委诞生地旧址、北山吴氏宗祠、万阜夏超旧居、阜山裕堂别墅、石门洞刘文成公祠、高市陈诚故居、鹤城刘府祠、龙现吴乾奎旧居等一批文物建筑得到合理的保护修缮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我县在民族民间好文档,供参考4/10艺术资源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现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国家级3个、省级7个、市级26个、县级78个;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个、省级9个、市级20个、县级20个;传承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3个、县级传承基地20个;省级经典景区1个。目前,还在积极申报世界人类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然而,随着时代飞速发展,强势文化不断冲击,社会成员流动频繁,价值观念急剧变化,我县文化遗产保护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一些承载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不断遭到损毁,一些饱含民族思想感情美丽结晶的艺术品种、传统工艺在悄无声息地消逝——能不能将祖先留下的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完好保存并传予后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考验。文化遗产保护时不我待,刻不容缓,迫在眉睫,任重道远。每年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值此第X个全国文化遗产日(6月9日)到来之际,我们呼吁,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以主人翁的态度重视文化遗产,关注文化遗产,走近文化遗产,参与文化遗产,热爱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留住文化之根,守住民族之魂,为“建设美丽村居、构筑和-谐家园、打造幸福侨乡”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中国文化遗产日倡议书3好文档,供参考5/10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日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根据20XX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之规定,自20XX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是人类千百万年来积累起来的最丰富的连接历史记忆、应对未来挑战的发展资源。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作为惟一没有中断、连续5000年发展至今的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留下了数不清的珍贵文化遗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我国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新的挑战。社会的转型和急速的现代化正无情地吞噬着传统文化,使许多文化遗产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正逐渐消失。当我们的传统节日变成其他民族的申请专利,而我们的青少年却沉浸在西方的节日对传统节日置之不理,这怎不令人哀恸;当我们的文物陈列在他国的博物馆里,而在我们国度的文物却沉落在某个角落,这怎不令人惋惜;当我们的传统文化变成他人的盈利工具,而许多人却还在哈韩哈日,这怎不是我们民族的遗憾……因此,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在第X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国家文物局提出了以“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文化遗产保护,好文档,供参考6/10中原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地下文物第一,地上文物第二”的盛誉,为了保护我们民族的遗产、为了我们民族的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文博事业的接-班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呼吁同学们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特提出如下倡议:1.提高自己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2.保护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3.主动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比如用相机记录您看到的文化遗产,并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4.如果遇到正在遭受破坏的文化遗产,请主动与当地文物部门联系。5.在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和文化遗产景点时,文明参观,不乱画乱刻,破环文物。文化遗产是滋润现代科学、教育、文化和民族自尊心的源泉,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和丢弃,终将导致精神的贫乏和历史记忆的缺失。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于这些依附着民族魂魄的珍贵文化遗产,我们只有倍加保护,才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化的继往开来。让我们携手共同保护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使我们民族的文化能源远流长。共青团XX大学历史学院委员会XX大学历史学院学生会20XX年6月12日好文档,供参考7/10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标语4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标语时间的碰撞,心灵的交流。文化传承历史,遗产延续未来。留住中国记忆,传承文化薪火。共同的家园,共有的财产。请珍惜祖先留下的财富。传承历史遗产,弘扬华夏文明。文化相连,薪火相传。薪火相传,万代共享。保护文化遗产,尊重文物历史。接续文化薪火,传承中华文明。不老的。文明,绽放新的光彩。五千年文化,至始永无价。传承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继承文化遗产,传承遗产文化。文化遗产是人类第一财富。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根源。薪火传万代,文化永流传。感悟文化精髓,体味现代人生。文化熏陶心灵,遗产影响世界。好文档,供参考8/10全民总动员,文化永留传。共同的财富,共同的责任。呵护千古文明,共享和谐生活。传承文化,保护遗产。呵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秉承精神财富,装典和谐家园。留住文化根脉,托起华夏未来。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文明。文化遗产,和谐社会的明信片。关注参与,共享文化遗产。中华文明,和谐传承。文化遗产,世代保护。保护遗产,真爱地球。情系文化遗产,心铸民族未来。传承历史,永续文明。保护文化遗产,共享文明和谐。社会发展与保护文化遗产并举。保护古文化,发掘古文明。守望文化遗产,共建精神家园。传承文化遗产,共创和谐社会。保护国家之根,延续民族之魂。文化遗产,精品精华。好文档,供参考9/10漫漫五干年,悠悠古文化。传承历史文化,永续文明薪火。保护文化遗产,传播博大精深。留驻历史印痕,保护文化遗产。五千年的沉淀,永远的传承。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彰显中华文明。保护文化遗产,再铸华夏辉煌。文化遗产,和谐之源。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尊重历史,憧憬未来。保护民族精髓,延续华夏文明。凝聚人类文明的恢弘史诗。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华夏文明。保护文化遗产,尊重人类创造。保护文化遗产,振兴中华之源。品千年文化,留万世遗产。关注参与,保护共享。弘扬民族文化,关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爱我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守住我们的根,留下我们的情。好文档,供参考10/10华夏五千年,文化永流传。保护文化遗产,有你更精彩。文化遗产,留一点,知一代。把根留住,用爱呵护。文化大观园,遗产代代传。守护文化之根,传承民族之志。让文化遗产永远的活下去。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