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掌握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平衡关系,掌握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完全消耗系数的概念。一、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一)投入产出核算的几个基本概念1、投入产出核算。又称投入产出分析,是指主要利用投入产出表来反映部门间生产中的技术经济联系和重要比例关系。2、投入、最初投入、中间投入和总投入。最初投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中间投入是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也称为中间消耗。总投入为最初投入与中间投入之和。3、中间产出(品)、最终产出和总产出。中间产出就是中间产品,它与中间投入相对应,当某种产品被用作中间投入时,它也就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出就是最终产品,是用作最终使用的产品,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净出口。总产出是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之和。(二)投入产出核算帐户1、某种产品的投入产出帐户帐户的表式结构:左方记录中间投入、最初投入和总投入;右方记录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总产出。2、产业部门投入产出帐户。3、矩阵形式的投入产出表。见教材71页表3-3。二、投入产出表的结构第Ⅰ象限(中间产品象限):是投入产出的核心,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从横向看是中间产品(中间使用);从纵向看是中间投入(中间消耗)。反映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中间消耗,行表示产品,表明每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称为中间产品或中间使用,行的总计反映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列表示产业,它表明每个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称为中间投入或中间消耗。第Ⅱ象限(最终需求象限):反映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行表示产品,列表示各使用类别,总计行反映各使用类别的最终使用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包括消费、投资、出口的结构和最终产品的产业部门结构。第Ⅲ象限(增加值象限):反映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增加值构成,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等增加值要素。行表示总增加值(GDP)构成,列表示产出类型。第Ⅳ象限:是一个空白象限,有待于研究。第Ⅰ、Ⅱ象限连接在一起,通过各横行反映各产业部门的产品分配和使用去向;第I、Ⅲ象限连接在一起,各纵行反映各产业部门在生产中的投入和来源,也反映生产过程的价值形成。三、投入产出表中的几个平衡关系1.从纵向看: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2.从横向看: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3.每个部门的总收入=该部门的总产出4.全国最初投入总计=最终产品总计。第二节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一、直接消耗系数概念:又称为中间投入系数,是两个部门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关系的数量表现。一、直接消耗系数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中,aij表示直接消耗系数;xij表示j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i产品数量;Xj表示j部门的总产出。),2,1,(njiXxajijij0823.04226234800485.090854415475.042262231402146.0908519500963.04226240681046.09085950),2,1,(323122211211aaaaaanjiXxajijij二、完全消耗系数1.概念:某种产品的产出与为生产该产品而发生的完全消耗(即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之和)之间的关系。2.计算方法:利用矩阵方法计算。二、完全消耗系数1.概念:某种产品的产出与为生产该产品而发生的完全消耗(即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之和)之间的关系。2.计算方法:利用矩阵方法计算。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收入分配核算及消费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收入、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的内涵和计算方法。掌握收入分配帐户的表现形式、构成体系以及编制;掌握消费核算方法和收入使用帐户编制原理,学会利用消费核算资料对收入使用做出分析和评价。一、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及核算原理(一)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1、收入分配的概念收入分配是指当期生产所创造的当期价值(GDP)价值分配给社会各方面形成的所有收支活动,即以各种方式支付给劳动者、资产所有者和政府。2、收入分配核算收入分配核算是以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过程为依据所进行的核算,要计算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形成的可支配收入有关的统计指标,编制有关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的系列帐户,以此反映生产成果在分配过程中的数量表现及其构成。(二)收入分配核算原理1、分配核算基本内容:收入分配核算首先要计算一系列的分配统计指标,包括初次分配收入(原始收入),再分配收入与支出、可支配收入等,以此完整的反映分配过程的不同层次数量表现,并借助于收入分配帐户的具体描述反映分配过程的各种数量关系和平衡关系。2、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收入分配自各部门的增加值开始。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要对生产的参与者分配收入,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财产收入,分配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分配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相关内容编制成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收入再分配阶段,要在各部门间进行各种收入转移,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调整后可支配收入,由此编制出收入再分配帐户。最后是与收入再分配帐户衔接的反映各部门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和总储蓄)去向的收入使用帐户。3、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总量指标(1)国民收入(NI):反映一国经济总体当期从国内和国外获取的全部生产性收入总量。国民总收入扣除当期固定资本消耗的净额就是国民净收入。(2)原始收入:反映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最终取得的生产性收入,(3)可支配收入与国民可支配收入: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收入再分配后的最终收入总量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一)收入初次分配及核算内容(1)劳动者得到劳动报酬:由各生产部门流出,形成居民部门的收入。(2)资产所有者获取财产收入:自资产使用者手中流出,成为资产出让者的财产收入。(3)政府得到生产税净额:由各单位支付,形成政府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二)收入形成帐户核算1、收入形成帐户核算的内容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三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初始流量:总增加值=净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方法:总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总营业盈余(或混合总收入)收入形成帐户使用来源劳动报酬总增加值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一)总营业盈余净增加值/或混合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一)净营业盈余/混合净收入合计合计3、帐户中的主要指标(1)劳动报酬:由各生产部门流出使用,形成居民部门收入。(2)生产税净额:由各单位流出使用,形成政府部门初次分配收入。(3)营业盈余(混合收入):是收入形成帐户的平衡项,等于“增加值”减“应付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对居民部门,劳动报酬和营业盈余无法明确区分,故其收入平衡项称为混合收入。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用。(三)原始收入分配帐户核算1、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核算内容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做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2、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结构来源使用财产收入支出总营业盈余/混合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一)净营业盈余/混合净收入财产收入原始总收入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一)生产税净额原始净收入3、帐户中的主要指标:(1)劳动报酬与生产税净额:指各部门当期应得到的劳动报酬和生产税净额,以次区别于收入形成帐户所记录的应付数额。(2)财产收入:是资产所有者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资产,在一定时间内出让使用权而由使用者支付(流出/使用,列使用项目)给所有者的收入(应收/列来源)。(3)原始收入:它是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平衡项目,也是体现整个收入初次分配结果的综合指标,表示各部门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最终取得的生产性收入。从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看,原始收入是该部门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加各种初次分配收入减财产收入支付之后的余额。原始收入=总营业盈余+劳动+生产税+(混合总收入)报酬净额应收财产-应付财产收入收入(4)国民收入:是各机构部门原始收入之和,是当期从国内和国外获得的全部生产性收入。国民收入是国内各机构部门原始收入之总和。国民收入是指该国民经济当期从国内和国外获取的全部生产性收入。国民总收入是在国内生产总值基础上,加减国内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的原始收入分配收支流量而形成的。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应收的劳动报酬、生产税及进口税(净额)和财产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应付的劳动报酬、生产税及进口税(净额)和财产收入。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三、收入再分配核算和帐户(一)收入再分配及核算内容1、收入再分配概念收入再分配是指在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转移收支进一步在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所完成的收入分配活动。再分配的形式是各种收支的经常性转移,分配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调整后可支配收入。2、转移收支的概念与分类转移收支依照转移的目的和性质,分为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3、收入再分配核算的内容:收入再分配核是对再分配过程中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收支及其结果的核算。所涉及的核算内容包括现期收入税、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其他经常性转移等再分配收支,以各部门原始收入为基础加减上述再分配收支,形成各部门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支配收入与调整后可支配收入。(1)收入税收支(2)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3)其他经常转移(二)收入再分配帐户及核算内容1、收入再分配帐户的核算内容收入再分配帐户是收入再分配核算的主要帐户,它按部门归纳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原始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2、收入再分配帐户的结构使用来源经常转移支出可支配总收入现期所得税等固定资本消耗(一)社会缴款可支配净收入社会福利经常转移收入其他经常转移现期所得税等社会缴款原始总收入社会福利固定资本消耗(一)其他经常转移原始净收入3、帐户中的主要指标:(1)现期所得税:是指对当期收入征收的收入税,包括所得税、财产经常税和其他经常税。(2)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3)其他经常转移:指除上述转移以外的各种经常转移包括保险索赔保险费净额、罚金等。(4)可支配收入:是国民经济核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总量指标。从形成过程看: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从去向上看:可支配总收入=总消费+总储蓄(5)国民可支配收入:国内各部门可支配收入相加之和为国民可支配收入。由于它包含了本国常住单位与它国之间发生的经常转移,因此国民可支配收入在数额上不同于前述国民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与国民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自国外转移收入-对国外转移支出例题:已知政府部门有关收支资料如下:自企业征收生产税300亿元,征收所得税500亿元,征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100亿元;自居民及其他部门征收生产税100亿元,其它各种收入税50亿元;政府社会保障机构收入社会保险缴款250亿元,支付各种社会福利300亿元;支付生产补贴80亿元;政府部门支付劳动报酬、办公用品、基建支出共1000亿元。假设政府部门原始收入为50亿元,要求计算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并编制政府部门收入再分配账户。解:现期所得税=所得税+基金+各种收入税=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650亿元经常转移收入=现期所得税+社会缴款=650亿元+250亿元=900亿元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50+(900-300)=650亿元政府部门收入再分配账户单位:亿元使用来源经常转移支出300原始总收入50社会福利300经常转移收入900其他经常转移0现期所得税650社会缴款250其他经常转移0可支配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