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建制镇培育壮大工程工作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XX市建制镇培育壮大工程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的决策部署,有序有力实施建制镇培育壮大工程,增强其综合承载能力,充分发挥连接城乡、服务农村的作用,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管并举、绿色发展,着力提升建制镇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和建设管理水平,有序有力推动建制镇发展,更好地发挥连接城乡、服务农村的作用,促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XX提供有力支撑。二、主要目标完善建制镇功能,提升承载能力,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建制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制镇服务农民农村的能力明显提升。将一批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建制镇培育成为专业特色镇,使远离县城的建制镇发展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三、重点任务各县(市、区)政府要择优选择1-2个具有区域副中心作用的建制镇进行重点培育,全面推进“十个一”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其他建制镇依据其发展定位,发挥各自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十个一”建设。(一)建设一套基础的市政公用设施网络。建成区给水设施满足用水需求,保障供水水质和供水安全,积极推进镇、村供水一体化。完善排水网络,推进海绵建制镇建设,构建良性水循环系统,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充分考虑各类用电负荷,实现稳定供电。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通信网络,优化网络环境,为实现数字建制镇提供基础条件。(二)建设一套便捷的道路交通系统。推行“小街区、密路网”,优化路网结构和交通组织,实施断头路、卡脖路打通工程,合理划定停车范围,建设停车设施。完善信号控制、标志标线、隔离护栏、道路照明等交通安全设施,确保交通安全和畅通。改善对外交通,逐步实现过境交通外移,减少过境交通对城镇空间的分割,形成“外联内畅、便捷有序”的交通体系。(三)建设一套健全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进一步规范日常维护作业,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现机械化作业。优化收转运设施布局,原则上每个建制镇建设一座转运站,采取密闭措施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转运,保持稳定运行,发挥建制镇在城乡一体化垃圾治理中重要的支点作用。结合建制镇实际,制定生活垃圾具体分类办法,鼓励引导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密闭运输和分类处置,推进生活垃圾就地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四)建设一套适宜的生活污水处理机制。充分考虑建制镇的实际需求,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标改造和运维管理,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与县城(城市)距离较近的镇,可在城市排水主管部门评估同意后,建设污水管网将污水输送至城市市政管网集中收集;人口集中、重点流域、生态敏感区、水源保护地等区域的镇,应统一收集、接入独立建设的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远离县城、人口较少的镇,可采取分散处理方式。新建管网全部实行雨污分流,现有设施未采取雨污分流的,应加快进行改造。根据人口规模、服务半径、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等因素,合理设置公共厕所。(五)建设一套安全稳定的清洁能源及供热体系。进一步推进燃气设施和管网系统建设,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并加强运行维护,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推行以集中供暖为主、分散供暖为补充的供热模式,暂不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建制镇,应结合当地具体实际,推进清洁取暖。(六)建设一张覆盖镇域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按照《XX省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导则》及相关规定确定的标准和要求,加快完善医疗、教育、养老、文化、体育、商贸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承接城市辐射、服务带动三农的能力,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建设或提升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促进“优化营商环境”活动深入发展,为群众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七)建设一套绿色生态的公共绿地系统。加强园林绿化工作,优先采用地域性树种和绿植,开展植树增绿、见缝插绿、拆违补绿,建设小公园、小广场。加强道路沿线、重要节点绿化美化,推进生态绿道和绿色游憩空间建设。有条件的小城镇,可结合自然环境,建设全民健身绿道。通过多种方式的绿化建设,稳步提高公共绿地面积,力争每年提升5%,促进环境宜居。(八)建设一套功能完备的应急防灾体系。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结合公园广场建设、空置地块绿化整治,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增强灾害防御预警及救助安置能力。每个镇至少建设一处应急避难场所,实现突发事件迅速响应。严格落实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抗灾设防要求,提高防灾抗灾能力。整治提升公共服务场所防灾抗灾能力,确保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达到安全防灾标准。加强应急防灾工作统筹,科学安排疫情期间增加的公共卫生监测与应急用途的临时设施。(九)建设一套健全的镇容镇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制度,综合整治镇容镇貌。整治环境卫生,保持地面清洁;治理乱拉网线、沿街店面占道经营、户外广告随意设置等问题,拆除违法违章建筑、清理残垣断壁,做到干净整洁美观;加强建设管理,认真落实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标准,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和建筑节能技术,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应用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规范建制镇及周边农村住房建设,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在核心街区、重点建设项目中,建成一批精品建筑,塑造建制镇的整体风貌;严格保护建制镇地形地貌、古树、传统建筑等,守护建制镇自然生态,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有条件的建制镇应结合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集营销、服务、休憩、集散功能于一体的城镇客厅,展示小城镇具有的独特魅力,增强吸引力。(十)建设一支高效的管理队伍。落实建制镇建设管理人员,建设一支硬件配套完善、业务技能全面、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队伍,提高建制镇治理能力和水平。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实行精细化管理。创新运维模式,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建制镇基础设施运行的效能。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住建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建制镇培育壮大工程的工作指导,督促政策落实,对各县(市、区)好的做法、经验和案例,及时进行总结、宣传,并在全市进行推广。建立总结评价推进机制,每半年对各项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各县(市、区)政府担负实施建制镇培育壮大工程的主体责任,应强化组织实施,压实工作责任,落实支持政策,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夯实产业基础。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推进镇域产业集聚,强化产业支持,提高建制镇发展能力。加快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培育发展新型电子商务。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创新培育新型产业,为建制镇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加强政策支持。强化政策、资金和项目统筹,加大对建制镇培育壮大工程的支持力度。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制镇建设,拓展筹资渠道。引导和支持规划师、设计师和工程师下乡服务,加强对建制镇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技术指导,促进建制镇建设水平提高。要用足用好支持建制镇发展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为群众、企业在建制镇安居乐业创造便捷条件。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