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韧性城市的调研报告范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韧性城市的调研报告范文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随着国际国内的环境变化、城市规模能级的提升,安全稳定风险呈现出外部风险向内部风险传导、传统风险与非传统风险叠加、社会风险向政治风险衍化、单一性风险向综合性风险升级、偶发性风险向复合型风险转变,对新时代特大城市风险治理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加快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城市安全体系建设深刻变革,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不断提升城市的经济韧性、结构韧性、功能韧性、过程韧性、系统韧性,更好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实现由“城市安全”向“安全城市”的根本性跃升。一、聚焦深化供给侧改革全面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经济韧性是指在面对外部冲击时,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有效应对外部干扰、抵御外部冲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xx因地处西部内陆,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末端,经济发展模式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应对风险挑战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不足。近年来,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叠加,部分行业供应链配套链受阻加剧,城市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迫切需要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推动经济工作组织方式变革,加大逆向调节力度,持续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水平和竞争能力。以产业生态圈建设重塑城市微观基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城市长远目标和战略布局,构建起以xx个产业生态圈为引领的xx个产业功能区,合并撤销xx个同质化严重的产业园区,绘制产业链全景图、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两图一表”,引导先进要素加速集聚,促进产业链就地配套、高效协同,实现传统园区向共生型产业生态圈升级。以发展新经济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以后发赶超的自觉和弯道超车的自励,聚焦发展“六大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不断优化新赛道发生、发育和壮大机制,以个性体验、多维穿透适应消费新需求,以泛在互联、协同交互重构产业新格局,推动实现新形势下的供求平衡、新逻辑下的动力转换、新理念下的制度创新,加快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以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主动对接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基本评价标尺,深度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和外商投资准入,全面落实包容审慎柔性监管制度,推动经济管理变“事前设限”为“事中划线”“事后监管”,变给政策给优惠为给场景给机会,变刚性执法为柔性执法,全方位构建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发展环境。以供应链拓展增强高端要素适配能力。聚焦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搭建“买全球卖全球”能力体系,加速集聚高质量要素、招引高层级项目、培育高能级企业,放大资源集聚、商业交互、价值创造的网络协同效应,加快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供应链枢纽城市和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全面提升枢纽链接度、资源配置度、开放创新度。二、聚焦推动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城市结构韧性城市结构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因素作用在地域上的空间反映,是城市内部各种区域性的形成及其分布与配置情形的整体体现。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积极创新城市结构体系和治理方式,全覆盖统筹、差异化引导城市资源要素分布,逐步形成了稳固、协调、可持续的城市空间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共兴结构,加快构建与超大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能级相匹配的未来城市发展格局。着眼破圈层模式,立全域协同发展格局。围绕城市科学发展永续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向往需要,大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城市“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以东部新区建设为牵引推动城市跨越xx山向东发展,破解圈层发展结构的刚性约束,城市格局实现从“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市域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年均提升x%。着眼破二元结构,立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以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制度机制,持续推进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制度,深化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建立起适应现代城市化进程的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管理体系,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着眼破市域约束,立都市一体发展格局。以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为统揽,以制度、政策和模式创新为引领,积极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协同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推进功能平台开放、建立跨区域的产业生态圈、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实施生态环境联防共治,逐步形成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着眼破单极局限,立区域联动发展格局。以干支联动推进“五区协同”,促进xx平原经济区与x南、x东北、x西经济区及x西北生态示范区在交通、产业、教育、医疗、生态等领域合作,互惠互利、水涨船高的区域共同体加快构建。深入推动成渝相向发展,与xx协同共建世界级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西部金融中心、西部科学城、西部陆海新通道和x文化旅游走廊,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加快成势。三、聚焦促进人本化转型全面提升城市功能韧性未来城市竞争根本是人文生态之争,核心在于做强功能,动能在于独特的城市特质。近年来,市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积极主动回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盼,推动城市创新功能、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有机叠加,着力打造了有界有度、功能融通、安全韧性的城市空间,为更好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和不确定因素打下了坚实基础。构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城市新空间。按照“人城产”逻辑,坚持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个新型城市社区,出台全国首部产业社区规划建设导则,在产业功能区合理布局公共服务和生活便利设施,推动xx%生活需求步行解决、xx%产业配套本地解决,资源配置效率和生活便利度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产业功能区—产业社区—高品质科创空间的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构建全龄友好、优质均衡的服务新体验。统筹城市长远发展和市民现实需求,大力推进以利民便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改革,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和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不断创新公共服务组织、配置和供给方式,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着力构建“底线民生、普惠民生、高品质民生”的大民生格局,以全国第x的经济总量服务了全国第x的城市人口数量,取得了全国第x的公共服务满意度。构建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设施新体系。以全球视野谋划国际战略通道建设,建成投运xx国际机场,形成“一市两场”发展格局,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航空和国际班列连接境外城市xx个,国际班列、运送货值连续四年稳居全国第一,基础设施实现了从“通道”向“枢纽”演进。以轨道交通建设引领城市发展格局、TOD开发重塑城市空间形态,地铁运营里程十年突破xx公里、跃居全国第x,正在加快形成世界轨道城市线网格局,打造全球TOD典范城市。构建天清气朗、绿色生态的生活新环境。坚持绿色是城市最优质的资产和最普惠的民生,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全面塑造“青山绿道蓝网”城市空间形态,积极推动生态价值创新性转化,xx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锦江水生态治理获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源消费量、单位GDP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均处于低位,良好的生态禀赋绘就了xx“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大美画卷。四、聚焦实施全周期管理全面提升城市过程韧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超大城市由于规模的巨型化和人口的大量聚集,在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极易遭遇超出一般承受能力的社会风险。科学现代的城市治理,必须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方式,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运用发展、全面、系统的思维进行全过程、全要素、全场景的精细治理,着力形成系统、协调、完备的治理体系,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城市韧性水平。全要素实施资源整合。聚焦解决传统治理“条块分割”问题,高效整合行政资源和社会力量,建立组织化治理载体及专业化协作网络,构建“一支队伍统管、一张网格统揽、一个平台统调、一套机制统筹”的基层工作机制,探索形成基层治理“跨区域跨部门工作协同”的新型模式,基本实现工作统一部署、信息即时联通、数据一网归集、问题集中研判。全链条推进问题处置。深入推进城市治理体系架构重塑、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流程再造,以法治化思维、制度化体系、系统化治理构建完善城市治理各领域闭环运行机制,贯通完善市、区(市)县、镇(街)、村(社区)四级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全方位延伸社会治理触角,xx年每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信访量等较“十二五”时期大幅下降。全场景开展常态治理。全面组织城市体检,统筹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建立新经济业态、低空飞行等x大类xx项非传统安全风险防范治理体系,立体推进城中村全面改造、老旧场镇整治、化工企业隐患整治等安全环保稳定十大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城市各领域各方面安全风险盲区得到有效消除,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死亡率持续下降。全社会动员治理力量。统筹城乡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在全国首创社区规划制度、社区发展治理专项资金制度和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村(居)民议事会制度、“社区志愿服务日”,带动x万个驻区单位、“两新”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引导x万名议事会成员参与社区治理,认证社会企业居全国第一,初步实现党委领导、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五、聚焦增强自适应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系统韧性系统韧性是城市作为不断运行的活有机体,能够实现感知、运算、执行和反馈等闭环控制所具有的韧性,体现了城市在遭受风险时自我学习、实时应对和积累经验的能力。作为常住人口突破两千万的城市复杂巨系统,要破解城市治理难题、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城市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挑战性,研究好处理好各种新现象、新问题,主动应对各种矛盾风险,着力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千方百计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完善党建引领现代治理体系。系统性重构党领导社会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和发展治理体系,在全国率先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制定全国首部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和城镇居民小区治理规范政策体系,探索形成“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基层治理路径,初步实现党建引领社区高质量发展带动城市高效能治理。建立灵敏高效应急能力体系。聚焦超大城市事故灾难风险点多、应急救援力量相对薄弱等挑战,持续健全“横向衔接、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成熟管用、严格规范”的法规标准预案体系、“统筹优化、专常兼备”应急管理力量体系、“适度超前、灾时可用”的防灾备灾体系,与超大城市相匹配的综合应急能力水平全面提升。健全数字智能智慧运行体系。全面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和“城市大脑”高效运行,统筹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政府建设,持续扩大“四网一圈”新型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建立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构建形成风险辨识评估、智能感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体系,城市更会思考、运行更显智慧。优化社会稳定风险防控体系。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全域设置x万全科网格和xx万人专兼职治理队伍,深化社会重大风险、历史遗留问题、突出信访问题“三张清单”化解攻坚,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调处综合机制,健全“五位一体”社会稳定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市民诉求“全响应”工作体系,社会治理现代化基础逐步夯实。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