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大全1.现行汇率法:它是将列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外币资产项目和外币负债项目,均根据编制报表日的现行汇率(即期末汇率)进行折算,因而它是一种单一汇率法。2.时态法:是指要求现金应收和应付项目(包括流动与非流动的)按资产负债表编制日当时现行汇率换算,其他资产和负债则依其特性分别按现行汇率和历史汇率换算。3.永久性差异: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产生,不能在以后各期转回,即永久存在。4.时间性差异:是指企业的税前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虽然计算的口径一致,但由于二者的确认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某一时期产生以后,可以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转回,最终使得整个纳税期间税前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相互一致。5.售后回租:售后租赁是指企业(买主兼出租人)将其拥有的自制或外购资产售出后再租赁回来的租赁业务,对此又称“返回租赁”。(2001年10月已经考核)6.转租赁:是指从事租赁单位一方面租入其他企业的资产成为承租人,而另一方面又将租入的资产再转租给他人而成为出租人的租赁业务。7.杠杆租赁:是出租人的租赁资产主要依靠第三者提供资金购买或制造,再将资产出租的租赁业务。8.名义货币:是指现时流通的,单位名称虽然不变但其单位所含实际价值量不断改变的货币。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传统财务会计所应用的货币实际上就是名义货币。9.等值货币:即单位货币不同时期所含价值量相等的货币。10.汇兑损益:是指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在折合为记账本位币时,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记账本位币的折算差额和不同外币兑换发生的收付差额,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对此又称“汇兑差额”。11.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是指在报表折算过程中,对表上不同项目采用不同汇率折算而产生的差额。又称外币报表折算损益。12.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即将本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采取跨期分摊的方法。13.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额对所得税的影响数额,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计入本期损益。在这种方法下,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数,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在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为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影响的程度。14.递延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金额,保留递延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在税率变化或开征新税时也不需调整由于税率的变化或开征新税对递延税款的影响。发生在本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各期发生的而在本期转销的各项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按原发生的税率计算转销。15.债务法:是指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在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需要调整递延税款的账面金额。16.递延税款:“递延税款”科目属于双重性质的科目,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数额,以及以后各期转回的数额。17.经营租赁:是为满足经营使用上的临时或季节性需要而发生的资产租赁。18.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在租赁期满时,既可优先选择廉价购买租赁资产的权利,又可续租租赁资产或将租赁资产退还出租人。19.合并会计报表:是指将母公司和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由母公司根据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单位会计报表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集体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财务变动情况(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报表。20.财务资本维护:是指维护企业资本所拥有的购买力规模。所需收回的已耗资本的数额应当以收回相当于已耗资本购买力的价值量确定。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财务资本维护是以回收经一般物价水平变动换算调整后的所耗资本购买力的货币数量加以确定。21.跨期所得税分摊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分别确认为负债或资产,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确认为各期的所得税费用。22.招股说明书:是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股份时,由发起人起草,向社会公众批露公司有关信息的书面报告。23.融资租赁净额法:所谓净额法即出租人应收租赁款只包括租赁资产成本,这种方法核算比较简单,但由于起租时账面不反映租金、利息、手续费等,故难以在账面上全面反映业务情况。24.集团内部经济业务事项:是指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事项,如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子公司购买母公司发行的债券等。25.当期计列法:也称应付税款法,是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数额,在本期作为应税项目处理,直接计入本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26.部分分摊法:是指对非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即本期发生,以后不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才作跨期分摊,而对那些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即本期发生,以后各期还将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则不需要采用跨期所得税分摊。27.所有权理论:是指在编制合并会计时既不强调企业集团中的法定控制或实际控制关系,也不强调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在所构成的经济实体中的平等关系,而是强调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企业对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28.合并价差:当母公司认为子公司未来或潜在的收益能力的现值低于(或高于)子公司的账目价值时,也可能以低于(或高于)子公司账面价值的投资成本购入子公司的全部股权。对于母公司投资成本低于(或高于)子公司全部股权账面价值的差额,称为合并价差。29.商誉:在购买法下,确定购买成本后,可将购买成本与被购买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进行比较,如果购买成本大于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则其差额,即为商誉。30.负商誉:在购买法下,确定购买成本后,可将购买成本与被购买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进行比较,如果购买成本小于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则其差额,就是负商誉。31.清算损益:是企业清算过程中发生的清算收益同清算损失和清算费用相抵后的余额。清算过程中的清算收益大于清算损失、清算费用的部分为清算净收益;反之,为清算净损失。32.资产评估:指按照特定的目的,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公正的准则,依照国家规定的法定标准与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以统一的货币单位,对资产的现有价值进行评定与估算。33.吸收合并:又称兼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成为一个单一的企业,其中一个企业保留法人资格,其他企业的法人资格随着合并而消失。34.控股合并: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其他企业的股份或相互交换股票取得对方股份,达到对其他企业进行控制的一种合并方式。也就是说,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企业的股份,使被购买股份的企业成为他的附属公司或子公司,它自己则成为这些子公司的控股公司,又称“母公司”。35.少数股东权益:在母公司购买子公司部分股权情况下,母公司只拥有子公司的部分股权,还有部分股权为其他股东所拥有,其他股东拥有的股权只占全部股权的少数,称为少数股东权益。36.少数股东收益:是指少数股东的长期股权投资数对被投资单位应享有的收益。子公司利润中属于少数股东的那一部分,不应当作为企业集团的利润,而作为企业集团的费用,在编制合并利润表及合并利润分配表时作为少数股东收益处理。37.现时成本会计报表:是于报告期末以名义货币为计价单位,以资产的现时成本和个别物价水平变动为计价基准,反映通货膨胀条件下个别物价水平变动影响下形成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现时成本会计报表包括现时成本会计资产负债表和现时成本会计利润及其分配表。38.抵销分录: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用来抵销集团内部经济业务事项对个别会计报表影响的会计分录。该分录只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而使用,不记入账簿。39.逆流销售:即母公司从子公司购买存货,子公司为销售企业,母公司为购货企业。40.盈利预测:是指公司对最近未来期间盈利情况所作的推测。41.现时成本会计的特征:①以名义货币作为计价单位;②以资产的现时成本和个别物价水平变动为计价基准;③建立现时成本会计账户体系进行日常核算。42.开发成本:房地产开发成本是指房地产企业在开发产品过程中形成的各项费用支出的合计数额。43.临时报告:上市公司根据有关法规对某些可能给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予以披露的报告称为临时报告。临时报告包括重大事件公告和公司收购公告。44.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独立的企业的联合,或者一个企业通过购买权益性证券、资产、签订协议,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另一个或另几个企业的控制权的行为。45.中期报告:是公司半年度经营情况的总结。内容包括中期报告正文和备查文件。46.年度报告:是公司会计年度经营情况的全面总结。包括封面、目录、年度报告正文和备查文件。47.解散清算:普通清算,又称“解散清算”,是指对因经营期满或者其他经营方面的原因,导致不宜或不能继续经营而自愿或被迫解散的企业所进行的清算。48.租赁投资总额:租赁投资总额=租金总额+租赁资产收回残值49.租赁最低付款额:是指在融资租赁中,承租人按租赁合同在租赁期内支付的各种款项,加上担保的租赁资产的余值。50.购买法:是将企业合并视为某一企业购买其他企业净资产的一项交易,依此来进行会计核算的方法。51.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出租人将租赁投资总额折算成现值所使用的贴现率。52.完全应计法:也称销售法,是指在房地产开发产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移并满足以下条件收到款项时,即确认为销售收入的方法。53.权益集合法:是指将企业合并视为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的集合,依此来进行会计核算的方法。54.会计核算中的外币:在会计上,对外币核算有广义的理解。会计上是以记账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非记账货币就作为外币。55.购买力损益: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企业持有货币性资产通常会遭到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损失,持有货币性负债和权益会带来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利得。这些由于持有货币性项目的资产、负债和权益因通货膨胀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和利得,称为购买力损益。购买力损益反映了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企业持有的货币性项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