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才工作办公室工作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区认真贯彻省市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党管人才工作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等国家、省级荣誉余项。一、主要做法(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1.强化工作领导。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了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2.健全工作机制。健全协调机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人才工作编制机构和工作人员,配强了工作力量。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和运作规则,完善和落实领导小组议事制度、例会制度、办事制度等,保证领导小组能够把握全局,议大事、管宏观、定政策。先后下发了《建立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的有关工作制度的通知》和《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3.完善工作制度。结合实际,先后研究制定了《区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区人才工作目标考核暂行办法》、《区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市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区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区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区支持引进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试行)》等人才工作文件。其中,《区支持引进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试行)》被编入《市人才政策汇编》。初步构建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人才工作的政策框架体系,为全区人才工作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二)营造良好环境,不断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1.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吸引人才。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近年来,区把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大力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环境,制定出台了《区支持引进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试行)》,对来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优秀人才、雏鹰人才分别在购房、生活补贴、配偶子女安置、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上给予了资助和配套,并对四大类人才在创业扶持、风险投资、研发用房补贴等方面也给予支持。同时,区委始终坚持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两手抓,对引进的人才和多年来为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类人才,区政府设立科技突出贡献奖、优秀企业家、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等奖项,定期评选表彰奖励。2.构筑专业孵化平台留住人才。把建设产业高地和打造人才高地通盘谋划、联动实施,规划了多亩的孵化器、专业科技园区,为园区配套建设高层次人才居住区、商业配套区,作为招才引智的载体,专门用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落户发展。目前,已经签约和在建的有国家大学科技园、产业园、科技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建成万余平米的孵化场地,并引进了等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成为省首批认定的众创空间,并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成功从美国硅谷引进高科技人才名,其中人为留美博士;“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软件工程博士先后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办企业。3.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服务人才。一是营造良好环境。积极鼓励本地的优秀人才加入创新创业的队伍,学院的多名老师已经在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内注册公司,为优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提供支持。同时,为帮助以外的青年才俊更好的落户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专门配备套人才公寓优先给予其无偿使用。二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2021年全区科技投入达到万元,为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成立了万元和万元的种子资金。目前,区政府正在筹备成立产业引导基金,用于引导、整合和放大社会资本参与初创期专业科技园区、科技企业股权投资。三是建立融资平台。鼓励专业科技园区引入国内外知名风险投资机构,为更多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保障。通过大学科技园引入中美科技创业管理中心、科技创新创业投资管理中心、上海浦发银行等近20家金融机构和银行,整合各类资源,组织企业召开企业融资需求座谈会和信息化平台座谈会,协助企业进行融资贷款。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与交通银行、银行、招商银行等三家金融机构牵线搭桥达成合作意向,以联保贷款的形式帮助园区企业完善资金链。四是优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园区为载体,引进劳资、中介等服务机构,以齐备的服务设施,强大的服务功能,帮助企业科技成果迅速转换为现实生产力。(三)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人才队伍服务发展能力1.充实人才资源库,加强人才队伍培育。分类别建立了党政人才库、高技能人才库、企业管理人才库、社会工作人才库。坚持专家人才信息统计制度,及时了解辖区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人才引进、服务情况。不断充实和完善“区专家人才库”,从辖区高校、企业院所中选出余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机械制造、新材料、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人才资源库,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实行动态管理。2.增加经费投入,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实施人才工作投入优先战略,初步建立了以区委政府主动投入为基础,整合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资源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区人才培训专项资金在原有的基础上逐年增长,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党政人才、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培养,以及专项人才培训工程和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等项目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各类人才的综合能力和水平。3.注重人才培训,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制定了《区人才队伍培训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举办培训班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分类别对各类人才进行培训。2021年以来,先后培训党政人才余人次,选派了余名优秀人才参加了市第期优秀人才培训班,选派名企业管理人才参加清华大学企业管理培训班,医院当选市优秀专家。二、存在不足近年来,区在人才工作方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人才队伍结构需进一步调整。目前,人才队伍专业结构还不能满足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特别是高新领域所急需人才极为缺乏,人才的层次结构不尽合理,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实用型人才比较缺乏。同时,受相关规定和政策的约束,人才流动受单位编制、性质、身份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人才流通的渠道受阻,人才在机关和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受限,造成部分人才资源的流失与浪费。(二)人才创新意识需进一步提高。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之发达地区相对薄弱,经济总量小,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社会、企业容纳人才和储备人才的能力有限,人才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人才政策宣传不到位,配套的培养、使用、保障、评价、激励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环境还需进一步提升,鼓励创新、尊重创新、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导致部分人才虽有创新愿望,但缺乏必要的创新条件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社会基础还未真正形成。(三)人才作用发挥需进一步增强。人才激励体制还不够健全,存在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重短期奖励轻长效激励、重高层次人才激励轻一般人才激励的现象,没有建立起以绩效为主体、以贡献为标准的长效机制,导致人才的价值还没有充分体现,不能充分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人才观念滞后,一些部门和单位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只重视人才的引进,却忽视对其进行培养使用,“重使用、轻培训”,“宁可高薪挖人,不愿主动培养”的观念依然存在,人员配置不合理,导致人才资源效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三、下步打算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是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区委“一创两高六提升”目标实现,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注重作用发挥,不断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努力把我区人才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一)党管人才,坚持人才工作“指南针”一是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区委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凝聚引领,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理顺政府、市场、社会、用人主体关系,明确各自功能定位,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多干预,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二是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引导全区上下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优先发展体现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体现到工作部署和落实中,以更加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保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入优先保障、人才制度优先完善,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吸引、集聚各类优秀人才,为打造最具创新活动力、最具创业激情的首创之区提供智力支撑。三是加强人才发展政策研究。把人才工作理论研究和当前各项重要工作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着重研究带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和广大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新情况,把握新特点,理出新思路,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研究制定下步人才规划计划,初步搭建起人才队伍建设总的政策体系框架,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具体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二)筑巢引凤,打造人才工作“吸铁石”一是营造良好引才环境。履行好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责,通过完善人才评价、培养、保障、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资金投入,优化人才服务,认真落实各项人才服务政策,及时协调解决优秀人才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为企业和人才的快速成长保驾护航。二是注重发展人才作用。按照实施“河洛英才计划”要求,采取“人才+产业”、“人才+项目”、“人才+平台”等方式,重点引进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主导产业、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及重点项目建设需要的“高精尖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强化示范带动作用,达到“引进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效果。三是强化优秀人才宣传。加大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要闻》、电视栏目、党建网、组工微信平台等主流媒体,开辟专栏,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各类优秀专家人才的先进事迹,扩大社会影响力,大力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良好氛围。(三)创新机制,激发人才潜能“催化剂”。一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既注重人才的显性绩效,又注重人才的隐性绩效,采取全方位测评方式系统考核人才。通过岗位责任考核、业绩量化评估等举措,提高人才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建立与人才工作业绩紧密联系,能者上庸者下,末位淘汰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机制,挖掘、激发员工潜力,增强员工危机意识,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二是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加大对人才继续教育投入力度,丰富培训形式,通过课题研究、走访调研、讨论辨析、互动交流、专题培训等形式,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不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激发人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创造力。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创新物质激励,不断建立向能力倾斜、向贡献倾斜的激励机制,设置专项奖励基金,对业绩突出的进行奖励;强化荣誉激励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人才,择优推荐为各级党代会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此增强优秀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和贡献社会的成就感,激发人才潜能发挥。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