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第一节竞争市场与效率第二节需求、供给和均衡第三节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第四节个别需求和总体需求第五节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第六节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第一节竞争市场与效率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触点。市场可以是一个有形的买卖商品的场所,也可以是一个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商品交易的接触点。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主要有: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量;第二,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一,与市场的整体规模相比,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规模必须很小,即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二,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三,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五,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一致在理想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高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者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低的生产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没有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不同市场组织下的经济效率是不相同的,市场组织的类型直接影响经济效率的高低。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高。其他的一些问题:垄断市场与技术进步、规模经济、产品的差别(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各种偏好)、广告支出(提高了产品成本)等。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与竞争机制。市场经济由此而发挥配置资源的功能。因为大多数环境物品是免费取用的公共物品,没有价格,不存在现成的市场机制。因此对环境物品存在“市场失灵”。更多的结果是低效率或无效率。但是通过为环境物品规定价格或建立市场,就有可能通过竞争市场解决环境问题,并用效率标准判断解决效果。第二节需求、供给和均衡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欲望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到的并常是强烈的希望、愿望和倾向。它具有无限性、想象性和可塑性。需要是维持某种生存质量、满足某种生活要求的客观标准。它具有层次性、历史性、客观性。需求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由此可见,由欲望到需要再到需求的演进,体现了人的消费要求由主观状态(欲望)到社会文化状态(需要)再到经济状态(需求)的实现过程。消费欲望是消费要求的心理动力。它的实现受到社会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双重制约。就社会文化因素而言,社会经常有其界定需要的标准,包括下限标准(基本生存需要)和平均标准(全民的平均需要标准)。就经济因素而言,消费需求作为欲望的最后实现阶段,体现了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作用下,人们对某些欲望的满足和对其他欲望的压抑。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既有出售的愿意又有提供出售的能力,才能形成有效供给。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要素价格)、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第三节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不同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有所不同,其支付意愿也就不一样。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见图):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近似表达。消费者剩余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很低或者等于零的商品,消费者剩余也就约等于支付意愿,并可以用消费者剩余表征其经济价值。价格大多数环境物品没有价格或价格过低,其消费者剩余也应当是很大的。发现环境物品的支付意愿,建立环境物品的需求曲线,就可知道环境物品的消费者剩余。通过加总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就可能评估环境改善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第四节个别需求和总体需求通过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市场的需求量是每一个消费者需求量的总和。但是,这种获得总体需求曲线的办法只适用于能够通过市场交易的商品。对于环境物品来说,即使能够获得个人需求曲线,其总体需求也是完全不同的。私人物品的总体需求曲线第五节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反的、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竞争性或排他性的物品(例如大气质量、河流)。公共物品必须具备如下两个特征之一:(1)消费的无竞争性(供给的普遍性):A对某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干扰B对同一物品的消费(2)消费的无排他性:不能阻止任何人免费享受某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而是它们的垂直相加。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公共物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特点。由于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每个消费者消费的都是同一个商品总量,因而每一消费者的消费量都与总消费量相等;另一方面,对这个总消费量所支付的全部价格,却是所有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的总和。在私人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而在公共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之和与边际成本相等。公共物品的总体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垂直加总。边际收益(MR):一个厂商增加一个单位销售量所得到的额外收益.边际成本(MC):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所花费的额外成本。另:总收益(TR)、平均收益(AR)、总成本(TC)、平均成本(AC)、平均可变成本(AVC)会计利润:收益减去支出。经济利润:收益减去经济成本(包含劳动和资本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当一个完全竞争厂商改变生产数量时,他得到或损失数量恰好等于市场价格。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产量上进行生产。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也等与价格。垄断厂商从向右下方倾斜的边际收益曲线。一个垄断厂商也把产量确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之点。然而,在垄断情况下,边际收益低于价格。公共物品的类型:公共物品分类表环境公共物品分类:三类:纯公共物品;俱乐部物品;共同资源准公共物品:俱乐部物品;共同资源根据环境公共物品的表现形式分三类:实物性公共物品;信息;精神性公共物品竞争性排他性有无有私人物品共同资源无俱乐部物品纯公共品公共物品的类型:非竞争性的非专有物品:即纯公共物品。国防是最贴近的一种纯公共物品。这些物品只能由私人慈善机构或公共部门(它能用财政收入资助提供这些物品);竞争的非专有物品:主要是指共有资源,它有竞争性,但没有排他性。例如海洋中的鱼是一种竞争性物品,当一个人捕到鱼时,留给其他人捕的鱼就少了。但这些鱼并不是排他性物品,因为几乎不可能对渔民所捕的鱼收费;非竞争的专有物品:当一种物品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时,可以说存在这种物品的自然垄断。例如道路,私人可以投资修建,并设站收费。公共物品理论的应用:共有地的悲剧:共有资源,是一种竞争性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因此容易产生一种“共有地悲剧”的后果。解决办法,或者让一个所有者管理资源,或者干脆由政府所有或直接管制;搭便车问题:公共物品是非排他性的,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消费它而不用付费,因此产生了“免费搭车”问题。搭便车的结果是私人不会提供这种公共物品,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比如通过税收来提供公共物品,或通过国家间的谈判来解决国家间的搭便车问题环境作为公共物品,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界定。从单纯的公共物品性质逐渐转变为公共和私人相结合,其生产和消费方式也在发生转变。环境公共物品最优供给的确定(一)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的确定:环境公共物品无竞争性和无排他性,消费者不需要决定按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共物品。但可以确定为对这一物品每一数量水平的估价。因此,环境公共物品的需求可以认为是消费者在特定的时期内对每一数量水平物品愿意而且能够支付的价格。或者说环境公共物品的价格是所有消费者对给定数量的环境公共物品愿意支付或接受补偿金额的价格。1.支付意愿法2.补偿意愿法(二)环境公共物品的供给的确定市场确定政府确定(三)环境公共物品的最优产量确定二者结合红P28图环境物品最优产量P3P2P1OR产量QPMSDBDADP3P第六节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机会和理由。但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使政府干预有效,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第二,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本(即制定计划、执行成本和所有由于政府干预而对其它经济部门所造成的成本)。理论上,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政策和改革制度来纠正市场失灵。不过,有时政府制定的政策不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把市场进一步扭曲,这时就称之为政策失效。政策失效: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对环境物品的政策失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宏观经济政策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另一种是环境政策本身的失误,未能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反而加速了环境资源的退化。与市场失灵不同,政策失效主要是由于体制或政策的原因。具体原因是: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有:1.决策判断失误2.利益集团的影响3.决策信息不全4.体制不健全政策失效可能产生的四种结果:1.把本来正常运行的市场机制扭曲了2.实现自身政策目标是成功的,但是对环境产生外部效应3.政策失效的结果比市场失灵更糟4.当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时,政府却没有反应问题1.简述各种不同类型市场的特点及其效率?2.谈谈支付意愿与消费者剩余之间的关系。3.试述公共物品的基本概念、类型与特征?4.“清洁环境是公共物品,其效益无法为私人占有。因此以私人获利为目标的私人企业总是清洁环境的敌人”。试讨论之。5.试述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对环境政策的公平与效率进行权衡。7.区别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总体需求。8.概念: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市场机制,经济效率,需求、供给和均衡,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公共物品,市场失灵,政策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