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七律长征》教学设计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七律长征》教学设计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七律˙长征》教学设计1董亚君,201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先后任职于济南市高新区凤凰路学校,济南市北坦小学。曾获得济南市高新区凤凰路学校教师演讲比赛一等奖,校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爱语文,爱阅读,坚信教育的本质是一场自我的修行。学为主体细读品味------《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学习目标1、正确拼读本课词语,会写崖、岷、丸三个生字,借助相关的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背诵全诗。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领会对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和效果。3、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的高昂气概。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本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及关键词饱含的感情。2、体会伟人的胸怀,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1、同学们,课前我们阅读了单元导语,本单元的主题是参考资料,少熬夜!走进毛泽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七律-长征》,去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情怀。请大家齐读课题。中间的这个小点叫做间隔号,读的时候也要稍作停顿,来,请大家再读一遍!2、这是我们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七律这种格律诗,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七律的了解?(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毛泽东写的这首长征就是按照七律的格式来写的,全诗共8行4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是一个知识点,请大家在书上做上标注。二、预习展示初学交流1、七律的格式大家都了解了,那本课的生词你会读吗?①谁来领读②读的真准确,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解释重点词义:逶迤、磅礴、云崖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1、好,生词大家掌握了。接下来,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诗歌的魅力,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2、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请你来!你读的很通顺,节奏掌握的也很准确,读诗呀,讲究平长仄短,停而不断,听我来读首联(师范读),谁来像老师这样读读全诗。3、这样一读,我们就体会到了七律诗的韵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4、那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在这首诗中,哪一句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什么意思?那这句诗的意思是?(生说)请大家再看首联,诗中有两个字写出了长征的真实情况,是什么(远、难),读读首联,有多远?(万水千山)这是一个虚词,他指的是红军长征中翻过一座座山,跨过一条条河,我们再看看137页的资料袋,它详细地介绍了万水千山(出示路线图)5、二万五千里,如果把这条路线拉直,那就相当于跨越了半个地球呀!所以长征,我们用诗中的三个字概括真是远征难(板书:远征难)。6、那红军是如何看待这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呢?只等闲(板书:只等闲)。把跨越万水千山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等闲小事,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呀?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怕困难)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不怕困难的勇气,(齐读首联)四、小组交流精读文本纵观全诗,你还从哪些诗句中看出红军把艰难险阻当做平平常常的事?参考资料,少熬夜!1、学生交流颔联,并说说诗意点拨:这个同学很会学习,通过结合注释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五岭的图片)大家看这就是五岭群山,它纵横四省,绵延千里,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逶迤)。如果让你跨越这样的五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预设:可能会肚子饿、路不好走、有敌人的围追堵截……)师:可在红军眼里这连绵起伏的五岭却是细小的波浪。师:(出示乌蒙山的图片)这是乌蒙山,它海拔3000米以上,比两个泰山加起来还要高,而且悬崖峭壁,山势险峻,用诗中的一个词说那就是(磅礴),可在红军眼里这高大磅礴的乌蒙山却是(脚下的小泥球)。那颔联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预设:比喻、对比)师:还有一种修辞手法,那就是夸张。夸张可夸大,比如燕山雪花大如席。也可夸小,把五岭夸小成细浪……这一句巧妙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这也正是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让我们男女生合作读一下这一句,(男蓝女红)。通过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不怕困难)让我们一起再来读(齐读颔联)2、学生交流颈联,并说说诗义①师:刚才这个同学的表述中有一个地方不太准确,谁听出来了?(灵活处理)暖不仅仅是天气暖,寒也不仅仅是铁索寒冷,那这一暖一寒究竟意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巧渡金沙江这一段资料,(出示课件:1935年5月,金沙江沿岸悬崖峭壁,敌人重兵把守并扬言:一只鸟也休想飞过!我军巧施妙计,利用7只小船和37名船工,神不知鬼不觉地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就夺取了敌军阵地。)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回想我军不费一枪一炮巧渡金沙江时,你心情如何?(激动喜悦)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暖。让我们一起读出内心的感受来。(齐读:金沙水拍云崖暖)③大家看,结合背景资料能帮助我们把诗读懂、读透。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插入微视频:(红军过泸定桥的时候年,当时的敌人为了阻止红军前进,抽去了桥上所有的木板,只剩下13根铁索,这些铁索长103米,高30多米,更为惊险的是,红军的头顶上有敌人的枪林弹雨,脚下还有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所以过大渡河这一段路程,我们经常用飞夺泸定桥来形容当时惊心动魄的场景。)你能从中理解寒字所蕴含的情感了吗?④是呀!这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一句诗呀(生读这半句)这也是毛主席缅怀战友的一句诗呀(生②读这半句)两场战役、两种心情,一暖一寒,两种感叹,让我们再来齐读颈联。参考资料,少熬夜!3、交流尾联。抓关键词、谈体会。补充:过雪山的故事:长征苦,最苦是雪山草地。提到雪山,几乎每一位经历过长征的人,都用了一个苦字。92岁的张绍全至今记得很清楚,来自南方的红军战士身着破烂的单衣,布满血泡的脚上缠着干树皮……实在冷得不行,大家就人靠人挤在一起。继续行军时,总有一些战友冻得再也不能起来。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战士们伤的伤,死的死,翻越这样的雪山喜从何来呀!(提问)师:翻越了岷山,长征的胜利就近在眼前,指日可待了。红军战士们历经无数艰难坎坷,枪林弹雨,终于看到成功的曙光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②此处更喜这个词更让我们体会到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积极乐观(板书)③是啊,看见了雪山,就如同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就如同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于是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齐读尾联。五、学以致用感悟精神1、面对千难万险,红军的回答是只等闲,他们的表情是尽开颜。由此同学们想想,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请2-3位学生回答)2、一首诗、一段历史,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学习长征,不仅仅是在回顾一段历史,更要铭记长征精神给予我们的力量和启迪!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再次感受一下毛泽东诗歌的魅力吧。齐读全诗。3、作为诗人,毛泽东一生写过100多首诗,在诗中看不到小桥流水、莺歌燕舞;看不到愁思哀绪,看到的是气壮山河、豪迈情怀,看到的是浩然磅礴之气。(出示:《清平乐。六盘山》)这是在长征翻过最后一座山写下的《清平乐。六盘山》,请大家齐读一下。课后请大家积极搜索毛泽东的诗词。口语交际课中,我们将进行毛泽东诗词朗诵活动。板书:25七律长征25七律长征长征难五岭细浪不怕困难乌蒙泥丸金沙暖大渡寒只等闲积极乐观《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一、根据注音书写词语ēiyí________ángbó________参考资料,少熬夜!二、给加粗的字注音三、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4.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四、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解释下列词语。等闲——逶迤——磅礴——云崖——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6.默写一首毛泽东描绘长征的其他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回答问题十六字令三首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其一其二其三山,山,参考资料,少熬夜!山,快马加鞭未下鞍。倒海翻江卷巨澜。刺破青天锷未残。惊回首,奔腾急,天欲堕,离天三尺三。万马战犹酣。赖以拄其间。1.给加粗字注音。下鞍()巨澜()酣()锷()堕()拄()2.下列诗句意思理解有错的一项是()a.“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快马加鞭的翻山战士回头一看,那高入云霄的山峰,离天只有三尺三寸了。b.“山,倒海翻江卷巨澜”:骑着马在山中奔驰,感到一座座高峰像倒海翻江般卷起巨大的波浪。c.“山,刺破青天锷未残”:站在山上,用利剑刺破青天,剑没有半点残损。d.“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就是天塌下来了,山也能把它顶住。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三首词都是写山,第一首是写山的崇高,第二首写山的雄伟浩大,第三首写山的坚强。总起来都是写长征的红军。虽是三首,如同一首。b.把山比喻为狂涛巨浪、奔腾的战马和刺破青天的利剑,极准确生动,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像余地,最有力地歌颂了伟大的红军战士。c.毛主席诗词无论是咏雪的、咏梅的,都是通过物来咏人。这三首十六字令通过山来反映一个伟大的主题,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歌颂了红军战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和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d.第一首中“惊”字,不但表现了红军对山的高险的惊讶,更主要的还是表现红军战士征服了高山险阻的自豪心情。第二首描写的景象只有坐在奔驰的汽车上的人才能看到。第三首中,毛主席用坚强的山来比拟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工农红军。4.《十六字令》三首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