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区位及其相关概念二、区域与经济区域三、区域经济及经济区划一、区位及其相关概念1、区位、经济区位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则更多地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在区域经济学中,经济区位往往被描述为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如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距离自然资源供给源的距离、各空间位置上的市场供求状况等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差异。2、区位单位•是指布局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体,它可以是一个工业整体,也可是指一个工厂、公司、大楼。•区位单位是经济区位的主体因素,是社会经济活动区位布局的物质实体。•区域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研究区位单位的空间配置问题。3、区位因素(因子)区位因素——区位单位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根据胡佛的总结,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4个因素:(1)地区性投入。区位上不可转移的投入供应情况,为难以从它处移入的原料,供应品和服务等。(2)地区性需求:不易转移的产业的需求状况。(3)输入的投入:从外部供给源输入该区位的可转移投入的供应情况。(4)外部需求:可从外部市场销售转移产出中得到的净收入。4、区位决策•经济主体(决策主体)的区位选择过程。•生产要素具有不完全流动性和分割性,不同区位的区位因素有很大差异;优势区位将给经济主体带来额外的经济利益;优势区位将吸引大量厂商、居民的聚集,并带动资金、人口、物资的聚集。•为追逐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各决策主体将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相应的约束条件选择最佳的区位,这就是区位决策。•只有当决策主体与区位单位一致时,区位单位的区位选择是自主的;否则,则是由外部决策所决定的。二、区域与经济区域1、区域的含义和特征•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限空间范围。是具有自然、经济或社会特征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同质性的地域单位。•区域: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特征(1)地域性或空间性•是区别于其他经济学科的根本点。指地域空间,整体中的一个部分。这个地域空间是经济活动的载体,是自然、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形成的有机综合体,因而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层次性、实体性等特征。(2)独立性或疆域性•各区域相对独立。不仅区域内各利益主体有独立性,且每个区域的功能差异、界面划分也是独立的。•虽然区域的范围可大可小,不是指行政区域也不是自然地理单元,而是按经济活动内在联系形成的经济区域。因而同行政区比,有相对独立性,它可以跨行政区,跨国,因而通常设有必要的协调机构,但从实用上考虑,一般把区域限定在一个主权国家疆域内。(3)开放性区域不是封闭的,是开放的。开放中竞争才能确定其比较成本优势、经济特色,确定其在一国乃至世界的位置、地位、形象。(4)完整性•区域在经济上尽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地区,能独立生存和发展,有较完整的经济结构,有组织协调内部和区域经济联系的能力。•胡佛:“每一个标准的地区必须包括至少有一个‘中心城市’构成的核心。”根据核心外围理论或极化空间理论或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只要存在调节和协调一定范围内经济活动的核心,则在理论上可以构成某种区域。与区域有关的几组概念(一)区域、地带和地区(二)经济空间和地理空间(三)经济区和行政区区域:用于空间经济分析,如市场区域概念地带:表示从边缘区分割的纬度带地区:指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区域生产要素或生产力活动密集的地域可孕育出较大的经济空间,地理空间同样大小而生产要素或生产力活动稀疏的地域只能形成较小的经济空间2、经济区域和特点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特点:(1)是人的经济活动的产物。(2)不能无限划分。(3)不是固定不变的。(4)是开放的,其界限是模糊的。三、区域经济及经济区划1、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我们要研究的主要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为、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见课本P272、经济区划•指在全国或者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根据一定的经济条件进行分区,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经济区划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区划•50年代的六大经济协作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0年代的三线地区:沿海、沿江、沿铁路线。•国家“七五”计划提出了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东中西。•90年代后国家计委提出了“七大片经济区”的设想。•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实效为目标,打破地区封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和合作交流,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的思路。•“十一五”的区域发展思路划分为八大经济区。七大片经济区(1)东北区,经济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最高,老工业基地。(2)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3)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4)东南沿海地区,福建、广东、海南。(5)西北区,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6)中部区,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7)西南区,云南、贵州、广西、四川、西臧。八大经济区1)南部沿海地区(广东、福建、海南)2)东部沿海地区(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3)北部沿海地区(山东、河北、北京、天津)4)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5)长江中游地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6)黄河中游地区(陕西、河南、山西、内蒙古)7)西南地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8)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复习题1.概念:经济区位、区位单位、区位因素、区位决策、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区划2.区域有哪些基本特征?3.经济区域及特点。3.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什么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