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最新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最新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页例6,第6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四的第1、2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乘法分配律教具、学具准备:教师把下面复习中的口算写在卡片上;在一张纸条上画5个白色的正方形和3个红色的正方形,如□□□□□■■■,共做4条。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如:(36+64)8,205+502,6010+1010等,计算每一题时,第一个学生回答先算什么,第二个学生回答再算什么,第三个学生回答接下来算什么。二、新课1、教学例6。教师让学生摆正方形,先把5个白色正方形摆成一横排,接着摆3个红色正方形与白色正方形在同一行上,教师同时贴出一张画有正方形的纸条,先只显示5个白色的正方形,然后再显示3个红色的正方形。接着教师说明要摆4行这样的正方形,边说边贴出另外3张画着正方形的纸条。教师指着图形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想的?先请一个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所列的算式写在黑板上。还有别的算法吗?你是怎样想的?再请一个学生回答,如果这个学生说出另外一种算法,教师再把这个学生所说的算式也写在黑板上。如:(5十3)454十34教师:第一个算式是先求出每一行有多少个正方形,再求4行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第二个算式是先求出白正方形和红正方形各有多少个,再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这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虽然不同,但是都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下面我们大家一齐来计算,看一看这两个算式的得数怎样。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然后再提问: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怎样?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说明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参考资料,少熬夜!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5十3)4=54十34等号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的和乘以4。)等号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先分别乘以4,然后再把两个积相加。)教师: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了5与3的和乘以4等于5与3先分别乘以4再相加。教师:下面我们再看两组算式,先看:(18十7)6186十76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的和乘以6。)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分别乘以6,再把两个积相加。)算一算左面的算式等于什么?(18加7是25,25乘以6是150。)算一算右面的算式等于什么?(两个积分别是108和42,它们的和等于150。)教师:左右两个算式都等于150,所以这两个算式相等,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教师边说边在两个算式中间画一个等号。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什么?(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18与7先分别乘以6再相加。)教师:我们再来看两个算式20(15十9)20xx十209先来计算一下这两个算式各等于多少?两个算式都等于多少?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20乘以15与9的和等于什么?2、进行抽象概括。教师指着上面的算式提问:仔细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你看出了什么?先看等号左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第一、二两个等式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第三个等式是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教师指出: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或者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就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再看等号右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都是先求两个乘积,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等号左面与等号右面相等是什么意思?学生发言后,教师概括:上面三个等式等号左面分别与等号右面相等说明,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先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我们把乘法运算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同时板书乘法分配律。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4页下面的方框里的结语,全班齐读两遍。教师:如果用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参考资料,少熬夜!(a+b)c=ac+bc等号左面(a+b)c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号右面ac+bc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三、巩固练习教师在黑板上写算式:(200十3)27,提问:1、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个数?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乘积的和?教师在黑板上再写算式:18527十1527,提问: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分别乘以哪一个数?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一个数?2、做第6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读题,再想一想每个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在(32十25)4中,两个数的和指的是什么?同一个数相乘指的是哪个数?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应该等于哪两个数分别同4相乘再相加?第一小题的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根据乘法分配律,32与25的和乘以4,应该等于32与25分别乘以4再相加,所以两个方框里应该分别填32和25。)第二小题应该怎样填?根据什么运算定律?(根据乘法分配律,64与12的和乘以3,应该等于64与12分别乘以3再相加。)四、作业练习十四的第1、2题。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借助实际问题体会、认识乘法乘法律。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算式。预设过程一、引入1、学校要买25副乒乓球,每个乒乓球4元,每个乒乓球板9元,一共要多少元?2、理解题意二、探新1、学生独自列式2、小组交流想法参考资料,少熬夜!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5×(4+9)=25×4+25×9=32525×(4+9)=25×4+25×9指名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4+9)×25=4×25+9×25=325(4+9)×25=4×25+9×254、改题:如果改为买45副,你又可以怎样算?45×(4+9)=45×4+45×9(4+9)×45=4×45+9×455、观察:请你们仔细观察上面这几题,6、你们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都是两个数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不同点:算式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联系:算式左边和算式右边有什么联系?6、举例:这样的算式你能再举出一些吗?7、概括:你们能把上面的规律概括成一句话吗?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a+b)×c=a×c+b×ca×(b+c)=a×b+a×c8、质疑:还有什么问题?三、巩固1、做一做判断并说明理由2、第5题: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3、第6题103×1220×5524×20525×24四、: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五、布置作业:1、口算2、作业本3、寻找生活中乘法分配律的例子。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P15口算训练P16教学反思课后反思:在第一个班上课,我是运用以上的情境情境进行教学,但是题意不是很清楚,学生在这个地方也浪费了许多时间,而后面探究规律的顺序是这样的:先根据情境列式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习题,再让学生相关的规律,但是这样下来感觉学生学得非常被动,对规律的概括非常困难,学生理解不够深入,也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第二个班上课时,就做了如下的调整:情境改为学校要参考资料,少熬夜!买25套衣服,每件上衣要20元,每件裤子要10元,一共要多少元?这样的情境比较清晰,学生列出算式后再让学生说一说,生1:我觉得这样的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与这一个数相乘,再相加。生2:是呀,一个数好像是公共财产,都是它们共有的。这样学生对这个因数理解起来就比较简单,也觉得比较有意思。再让学生举例,举例时再让学生说明这样写的理由,这样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比较轻松。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第三篇】一、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教材48、49页)二、设计思想“乘法分配律”的内容,被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题材,编排在《乘法》单元的“探索与发现”一节中,意在通过学生经历数学规律的探索过程,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步骤。根据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力图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几个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主要是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乘法分配律,希望通过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的空间,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和要求。同时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沿着“发现——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发现、去探索,经历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达到启迪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教学的重难点定位为引导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感悟、体验数学规律,进而学会应用规律。三、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2、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3、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4、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探索乘法的分配律,归纳乘法分配律。五、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发现问题参考资料,少熬夜!昨天,老师和两位小朋友去参观了正在装修中的学生食堂三楼多功能教室,善于观察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数学问题,你们能不能帮忙解决下?课件出示:图片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1)谁能估一估,贴了多少块瓷砖?(2)谁来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估计是否正确?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谁来说说看?(生口答,师板书)板书:6×9+4×9(6+4)×9=54+36=10×9=90(块)=90(块)(3)请同学们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汇报)(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1、猜想、验证(1)能不能利用你的发现举些例子来呢?生:举例(2)提出猜想:还有更多的算式吗?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具有这一规律呢?(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进行探索)2、概括、归纳(1)说说你们刚才验证的情况。生1:我按照这个规律写出的两个算式是:7×5+3×5和(7+3)×5的得数都等于50。生2:我按照这个规律写出的两个算式是:42×64+42×36和42×(64+36)的得数都等于250。生3……生4……(2)看来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其实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刚才我们举了很多这个规律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能列举完吗?问: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式(字母)把乘法分配律表示出来呢?生:(a+b)×c=a×c+b×c(3)等号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等式反过来也成立)(三)加强应用、深化理解我们发现了乘法分配律,它又有怎样的应用呢?(课件分步出示练习)1、填一填(课本49面练一练第一题)2、请同桌同学合用研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好?(80+4)×2534×72+34×28(1)学生讨论研究;(2)汇报计算方法,重点说为什么这样算;(3)小结:通过研究,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四)巩固练习、解决问题参考资料,少熬夜!(课件分步出示)1、填一填(10+7)×6=__×6+__×68×(125+9)=8×__+8×__7×48+7×52=__×(__+__)2、同桌合作研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好?(80+4)×2534×72+34×282、下面这些题,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怎样计算?(20+4)×2532×(200+3)38×29+38×139×10138×29+3825×41(五)课堂小结1、说说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2、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呢?3、乘法分配律有什么应用?乘法分配律【第四篇】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