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本讲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掌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经济发展道路。——把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认识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O)“经济”的基本概念古代中国:经邦济世,经世济民。“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古希腊语:指治理家庭财物的方法,今英文中conomy源自于此。现代含义: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做出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选择。包含节约、经济管理、经济制度等意思等。本课所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本课程序号为“0”的小标题为增加的基本概念或其他需要前置的内容】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过程,一个社会的物质基础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赖以建立的生产力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只有进一步发展与它相适应的物质基础才能最后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其中心任务是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和制度(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1.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根本任务)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要繁荣必改革-改革是新的革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后面再阐述)4.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是什么-主体与多种的理解-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理解)5.关于分配制度的思想(是什么-主体与多种的理解-完善分配制度-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6.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第四节讲述)7.关于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思想(“8个统筹”加强管理;调控必要性:失灵/国外风险-调控“3性”/科学预见有效)8.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3个转变”)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和制度(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经济制度: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又称社会经济结构。它决定政法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并受政法制度保护。“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经济体制:经济制度基础上经济运行的具体形式,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和结构、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机构设置和经济运行规则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前者决定着后者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在同一经济制度的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运作和改革将完善和发展已有的经济制度。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和制度(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主要构成(1)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确立的主要理由?)(2)分配制度(分配制度是什么?确立的主要理由?)(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市场都是手段-市场的资源配置基础作用-制度与市场优势复合——经济体制所以向市场经济转变?计划与市场作为经济体制各自有什么特点和优缺点?)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比较●计划(经济):“看得见的手”(有形的手)特点——自觉性、事前性、宏观性。长处——短期内集中有限资源进行重点建设;在经济总量、重大经济结构方面进行宏观统筹规划;收入分配调节的有效性;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宏观方面)缺陷——对微观经济难以发挥作用;计划容易脱离实际、造成巨大浪费;经济主体易产生动力不足和效率低下等。(主要体现在微观领域)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比较[续]●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无形的手)特点——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长处——自发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主要在微观领域)弱点——容易产生盲目性、滞后性;容易出现“市场失灵”:即市场不能自发解决宏观经济平衡问题、经济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提供问题、垄断的限制和消除以及收入差别过大的问题。(主要在宏观领域)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考与讨论(一):为什么要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发展国有企业即全民所有制企业等公有制经济是为了实现劳动平等,包括地位平等、分工平等、决策平等、分配平等,而现阶段的条件下劳动平等最本质的表现就是按劳分配,人们只凭借自己劳动的多少来获取收入。这样就避免了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和由此造成的有效需求的不足,从而保证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观点1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公共产品只有政府来做,而政府既可以通过创办和发展国有企业来完成公共品的提供,也可以通过提供资金由私有企业来完成公共品的供给,如美国,为其提供公共安全这样的“公共品”的导弹、潜艇就是由私有企业生产的。因此,国有企业要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甚至认为在所有行业和经济领域都没有存在的必要。观点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给出为什么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的合理性解释时,实际上隐含一个前提条件,即国有企业就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因而是公有制企业。于是,一些主张“国退民进”和反对“国进民退”的学者就指出,我国的国有企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而是官办企业或官僚企业,官办企业或官僚企业存在着腐败、行政垄断和效率低下,应该退出和让位给私有企业。观点3从资本利润率高所反映出的国有企业效率高的原因,是国有企业具有垄断利润,必须要破除国有企业垄断。——你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方向是什么?思考与讨论(二):公有制还是所有制的效率高?观点1——公有制效率高一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去考察。只有当所有制与现实中的生产力相适应,才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会产生效率。任何一种所有制的高效率总是也只能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才能够成立二是从所有制与人们的经济关系来分析。一种所有制如果能够很好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是有效率的,否则就没有效率。公有制从根本上消除了雇佣劳动下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对立,能更好地协调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全面进步要求的,所以从经济利益上讲,公有比私有更具效率。观点2——私有制效率高一是竞争产生效率。二是产权清晰产生效率。在产权清晰的条件下,决策者和他对此承担风险的关系密切相关,就会想方设法规避风险,或者将风险降到最低,产权清晰的竞争才是有效竞争,如果决策者与他对此承担的风险之间的关系很不密切,这里面就内含着低效率。结论:其一,公有和私有哪一种所有制更具效率,不能简单化,现实中的情况是复杂的,所有制只是影响效率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即便是私有,经营不善也缺乏效率。在现代化生产率条件下,公有私有都可以高效率,也可以低效率。其二,无论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有自身的优势,相互间不能替代,在一些公共领域尤其是社会公共领域,公有制更具有自身的优势。从理论上讲,在协调利益关系方面,公有制更能使社会形成一个和谐的利益关系,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以及国有成分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加强,这就是整个社会化发展的要求,因为很多公共领域由国家出面解决更具效率。(正如计划和市场各有利弊一样)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两个问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一般以GDP为衡量指标。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益的提高、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内容,反映的是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和最终目标,没有真正的经济发展难以保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快增长慢发展、有增长无发展、正增长负发展?!)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主要包括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还包括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转变转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还涉及发展理念的变革、发展模式的转型、发展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是实现三个转变(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个转变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结构的变化,涉及经济政策的调整,其中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对于增加消费需求、提高提高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重具有直接作用。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是实现三个转变(2)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个转变涉及三产层面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主要解决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以及三产之间的比重不合理问题。(3)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个转变的关键是要解决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者的基本文化水平和劳动者的专业生产技能,提高管理科技创新能力。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现三个转变的主题不同:第一、第二转变是宏观领域的问题,由政府来转变。第三个转变要由企业来完成,企业是实现转变的主体。实现三个转变的三个条件:一是市场条件(完善的市场机制)二是体制条件(投资体制、收入体制、科技体制等)三是政策条件(鼓励政策、限制政策)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战略三步走战略(由非均衡发展战略、赶超型战略转变而来)2.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新型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道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道路(工业化与城镇化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工业化以城镇为载体,其过程就是城镇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道路(城镇化是建立在农业现代化基础之上的——“农转非”增多,城镇人口增加)——“新四化”同步发展道路(“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基本内涵形成:中共十六大以来——作出增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16字”新时期科技工作指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中共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中共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参见“十八大”报告第四部分)基本内涵:——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第2讲中国特色社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